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的财政政策

2020-12-08 13:06:57赵海英
魅力中国 2020年24期
关键词:支农财政政策三农

赵海英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财政局,山东 烟台 264100)

“三农”问题是党高度重视的问题,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三农”为主题,“三农”发展取得可喜的成就。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恩格尔系数下降表明农村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三农”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带来新的问题,近年数据显示乡村数量逐年减少,乡村常住人口逐渐下降,有学者表示农村面临老龄化,我国农村很多地方生产力低下,大多数农村不存在第二三产业,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处于较低状态,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是推进城乡一体化重要障碍。党的十九大作出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为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制度反映政府与市场边界互动,影响国家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乡村振兴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政策科学制定有效实施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关键。

一、财政政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财政制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财政政策发挥税收等方面的作用,能解决农业农村经济资源投放不足等问题,体现出乡财政政策的工具性。财政政策在乡村振兴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体现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制度保障,是完善乡村治理能力体系的重要前提。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产业、文化、组织等方面,乡村振兴战略需充足的资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财政保障制度运用政府市场手段,促进农业财政制度创新,为乡村振兴女战略实施搭建保障框架,通过支出补贴增强农业科技投入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搭建三农事业可持续发展制度环境。财政制度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资金保障,财政制度通过对乡村利益主体激励,践行社会主义分配正义,促成法治与自治融合的治理新格局。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财政制度支持现状

当前财政政策框架体系通过资金统筹等方式,借助贴息奖补等政策,推进扶贫、社保福利、文化旅游等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扶持力度,改革农村新经营主体财政综合改革试点。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明显增长,财政支出增长率波动明显。

2003 年我国支农支出增长率转变为明显提高,2010 年后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降低。农林水利业与扶贫支出占比较大,分析乡村战略中财政支持问题,包括财政涉农支出总量不足,财政支农体系尚未理顺,财政支农支出划分不够明晰,财政在乡村治理中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国家财政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收入增长潜力不足,三农发展存在资金缺口。长期财政支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财政支出项目市场化导向不足,财政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地方政府农村公共服务领域事权划分不明晰,农业服务领域在责任落实等方面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我国支农发展财政资金涉及部门较多,个别部门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管理随意性强,财政资金使用率不高,难以满足地方财政实际需求。有的地区财政支农资金监督配套体制不健全,财政支农资金过于强调生产效率提升,忽略了提升农村全面发展,造成财政下乡资源与项目公共属性不强,增加了乡村振兴制度成本。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财政政策的支持对策

财政政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保证,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由于多种原因财政政策支持不足,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财政政策问题,需要从创新财政投融资体制机制,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性供给,探索乡村治理新格局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措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创新财政手段工具,强化行业统筹衔接,强化系统性预算绩效改革,加大数字化信息管理。强化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发行,构架功能互补的财政框架体系。及时清理调整不利的政策措施,引导新增补贴资金向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加快建设涉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发挥资金综合效应,对涉农项目建立权责明确、评价完整的支出保障体系。将事前事后评价监控有机结合,实现涉农资金计绩效管理体制数字化。

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性供给要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加强城乡行业地区收入差距调配,发挥财政制度优势。理顺财政与市场的关系,加大责任均等化改革,缩小城乡差距,优化财政分配职能,扶持贫困人口,拓展乡村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低保覆盖面。推进农垦相关机制改革,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度。要在治理体系上促成德治、自治结合新型农村治理体系,坚持一事一议制度,完善治理程序规则,依法保障乡村治理参与主体权利,推动农村法制建设。反映民众需求,培养公众理性观念,凝聚社会共识,推动乡村文化体系建设。

治理主体角度要促成政府财政职能向服务型转变,避免缺位。落实村级组织运行经费保障制度,扭转市场配置,激发农村振兴内生动力,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良好氛围。财政支持农村建设方面做出很大努力,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农资金占总财政支出比例在10%以下,农村状况逐年好转,但在实现建成小康社会中,农村发展相对落后,财政方面应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利用财政政策引导作用保护农民权益,确保到21 世纪中期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支农财政政策三农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46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8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0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2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消费导刊(2018年19期)2018-10-23 02:08:52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新农业(2017年24期)2018-01-30 08:37: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农家书屋(2017年5期)2017-06-03 10:17:14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福利绩效的DEA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