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鹏飞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沈丘分校,河南 沈丘 466300)
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45.6万亩。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全县夏粮收获面积102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24万亩。小麦单产创历史新高,平均单产562kg,最高亩产达832.5kg。
在保证种粮面积不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适度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发展优质农作物种植。2019年,全县优质花生种植面积10万亩、优质大豆种植面积10万亩、优质芝麻种植面积5万亩、红薯6.5万亩、杂粮2万亩。
积极发展蔬菜瓜果等特色作物种植,引导蔬菜瓜果产业转型升级、提档增值。2019年,全县优质大棚西瓜种植面积2.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复种面积)2.2万亩,槐山药种植面积1.2万亩。
目前,全县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8个,面积9.1万余亩,涉及小麦、高粱、蔬菜、水产养殖等产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农产品样品667个,合格667个,合格率100%。加强追溯点建设,目前,全县建设追溯点6个,其中省级追溯点2个。
全县流转土地面积38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5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4个,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59亿元。发展家庭农场351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务范围涉及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农机服务、植保服务、粮食收储、物流配送、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有效促进了沈丘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农产品结构不优,农业主导产业不强;二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仍占主导,多数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组织松散,农民与合作社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经营规模小,管理方式粗放,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四是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没有完全释放。土地流转存在流转土地效益不高的现象。五是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大力推广小麦优良品种。筛选适合沈丘县种植的小麦优良品种,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快良种推广应用。着力培育一批小麦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创建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
一是强化政策导向作用,重点发展优势农业产业。进一步完善沈丘县农业产业扶持政策,针对沈丘县小麦、玉米等优势农业产业,出台或完善扶持政策,引导其做大做强。通过实施有效的引导和扶持,尽快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含金量”。三是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鼓励支持沈丘县小麦、玉米、大豆、红薯、槐山药、食用菌、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规模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的产业链条。
一是探索种养一体化农业发展模式。加大对种养结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沈丘县畜禽养殖企业和粮食、蔬菜生产主体开展合作。二是积极构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级益农信息站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运用土地确权成果,引导农村集体资产有序流转,放活土地经营权,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激发新活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对新型主体开展质量安全认证的给予一定政策,促进标准化生产。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确保每个新型主体的负责人和多数的劳动者都能够接受培训。三是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建议出台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政策内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控、水肥管理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规模种养大户的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或阶段性生产管理服务,解决农业生产关键时期用工难的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是农村振兴,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提高农业人才待遇,解决农业人才生活、工作后顾之忧。
一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尤其是氮肥施用量,避免因过量或盲目施用化肥造成的养分流失,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二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通过大面积秸秆还田,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禁止田间地头焚烧秸秆,减轻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三是控制农药污染。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以苯、二甲苯为溶剂的乳油、油剂使用量,增加水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等环境友好剂型农药使用量。四是继续开展农药包装和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针对多年来地膜造成的农业环境“白色污染”难题,扶持和引导企业收购、加工、转化,有效解决县域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