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忠森
(山东省聊城市于集镇人民政府,山东 聊城 252000)
目前,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展缓慢,管理模式守旧,这就导致在发生自然洪涝灾害时,各个基层乡镇成为重灾区,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这种严峻形势之下,水利工程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当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正确指引下,不断推进乡镇水利工程建设进程,并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切实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乡镇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区发展不均衡态势,而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虽然设计经验丰富,但是,乡镇水利工程的设计案例少之又少,这就导致设计人员完全脱离了乡镇经济发展实际,设计理念依然沿用过去的老套路、老眼光,导致部分水利工程功能性严重缺失,不具备抵御洪水侵蚀的能力。此外,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以至于小问题累积成大问题,故而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水利工程的作用主要包括防洪、防涝、灌溉、发电、供水、水土保持等,但是,对于各个乡镇来说,由于当地百姓缺乏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导致当地水体受到严重污染,这就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困扰。此外,一些乡镇为了过度发展当地经济,以牺牲当地的水土环境为代价,进而发生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是山体滑坡现象,给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而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作为水利工程的配套工程,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但是,就当前形势看,部分乡镇的农田水利灌水设施等同于虚设,抗旱灌溉的作用近乎丧失[1]。
乡镇水利工程在日常运行过程当中,需要持续性的维护,才能保障各项运行参数正常。但是,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一些乡镇前期建设资金充裕,而后期维护资金严重匮乏,这就导致早年修建的水利工程无法得到及时维护,导致一些关键性设备与设施损毁程度严重,甚至出现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
“观念决定出路”,对于乡镇水利工程的各级管理人员来说,首先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传统的固定思维模式,科学筹划、精细管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引领当下的各项工作,根据当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水利工程使用、管理、维护等工作。此外,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来说,应当与专业的科研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往来关系,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投身到乡镇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工作中来,不断实施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为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一些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导致乡镇水利工程质量出现严重缺陷,给当地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乡镇水利工程的主管单位应当严格立项审批制度,明确工程准入机制,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程序,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以及过往的施工业绩进行严格审查,防止资质等级低、信誉度差的施工企业浑水摸鱼。在招标过程中,为了防止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现场监督人员应当树立大局意识与责任意识,对招标程序进行有效监督,如果发现恶意串通的行为,应当坚持“零容忍”态度,情节极为恶劣的将其交由公安机关处理[2]。此外,当水利工程竣工后,质量验收单位应当及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验收,不得遗漏任何一个关键环节,对质量不过关,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工程,必须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直到满足水利工程的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面对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各级乡镇水利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一个中央、省、市、县的四级资金支持体制,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财政投入为辅,同时,可以利用基层宣传等方式,开启民间资金募集渠道,使水利工程真正成为各个乡镇的惠民利民工程。此外,随着各个乡镇防洪抗旱形势的日趋严峻,现有的水利工程项目已无法满足实际运行需要。因此,乡镇各级水利主管单位应当紧密结合当地的水利工程现状,及时修复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并建设一些新型的,符合现代水利工程标准的水利项目,使当地的水利工程能够切实发挥保护生态环境、防洪抗旱的重要作用,为当地的经济腾飞作出积极贡献。
乡镇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新时期,在乡镇经济发展、农业繁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水利工程的主管单位应当以“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理念为主抓手,进一步加大乡镇水利工程管理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