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馥羽
(青海物通集团,青海 西宁 810003)
受行业特殊性的影响,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温度高、有毒有害物质多、易燃易爆等安全风险,加上生产作业的时间较长、设备仪器复杂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会给冶金生产的过程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不对安全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缺乏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极有可能会导致冶金作业过程中发生危害极大的安全事故问题。会给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也会给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冶金行业生产安全管理现状及现有问题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对于保障冶金行业的持续发展而言非常必要。
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出台与落实,对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冶金行业中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向好,鲜少有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事故死亡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与世界水平相近。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行业中依然存在着安全生产效果不平衡的问题,在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中,冶金作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更高,但对于规模较小的个人企业而言,存在着安全管理力度不足、生产工艺与生产设备先进性不足等问题,其本身硬件设施与安全意识的不足,导致整个企业的生产秩序混乱,存在更加严重的安全隐患,很多严重的安全事故往往都发生在规模较小的个人企业中。
根据相关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冶金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对安全生产规则的忽视,或者是不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而导致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
同时,通过分析冶金行业安全事故统计年报,可以看出安全事故的高发期通常与企业生产任务的高需求期相吻合,级每年的四月、五月和八月,这说明我国冶金行业安全事故最容易发生在行业生产任务敢为进展的阶段中,从而反映出很多冶金企业在生产任务繁重的时候或多或少地存在忽视安全生产的问题,说明加强对冶金任务繁重期的安全管理,是进一步保障冶金作业生产安全性的重要内容。
首先,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冶金工业安全生产标准的更新频率,我国冶金行业中的安全生产标准更新不够及时,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标准一般是4年更新一次,而我国冶金工业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虽然在不断完善,但具有更新频率太低的缺点,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是冶金企业所采用的安全生产标准还是好几年前的标准。因此,在安全生产标准的更新速度是非常不足;其次,我国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的内容没有与实际生产内容有效衔接,存在着标准实施效果欠佳、落实不足等问题。在内容的制定上没有结合企业生产特征、也没有结合实践而盲目制定,无法真正发挥出安全生产标准在安全管理上的作用。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的安全生产意识较高,已经完成了对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建立,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但实际的落实效果却差强人意。例如,很多安全体系、安全标准的制定都仅仅停留于制度层面,并没有得到真正地落实,而且这种形式主义在整个行业中都并不罕见。无论规模大小,冶金企业都多多少少地存在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只顾提高生产效率而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的情况,这种过分关注产能和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的行为正式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的表现,而这必然会给企业的生产作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在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上,也并未做到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没有结合企业生产水平与生产规模的提升和扩大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与企业冶金作业的安全隐患不匹配,降低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
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是提高我国整个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效果的重要标准,对其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是提高我国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的补充和完善上,要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我国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在实际运用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才能保障标准实施的效果。
首先,需要优先针对现有标准缺失的内容进行补充。结合冶金行业的生产特点,解决安全隐患大等迫切需要用特定标准来对生产行为进行规范的标准缺失问题,例如烧结球团、铁合金等原料的生产,确保危险系数大的冶金作业的安全生产能够得到保障,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次,要尽快制定出关键生产设备与器械的安全使用标准。根据事故年报来看,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员工对生产设备和器械的操作不当引起的。基于此,应该针对危险性较大、操作难度高的生产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以及后期维护等各个方面制定全面的安全标准,降低设备操作等方面带来的安全隐患。
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要保障行业安全生产效果,必须要确保全体员工具有足够高的安全生产意识。因此,冶金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
首先,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组织讲座、会议、安全生产培训、增设安全生产标语等方式对员工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有效促进员工安全意识的提升;其次,各大企业应该加强对安全监督小组或部门的建立,由专门的小组或部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从监督管理层面入手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另外,还应发挥出企业管理层的作用,将管理层分别安排在生产组合安全组,并积极参与到生产与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真实体验总结企业在冶金作业生产及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并通过讨论等方式综合意见,优化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效促进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效果的提升。
资金是否充裕也是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效果的重要因素,投入更多的资金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还能有效防止设备技术上的落后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首先,可以用更多的资金来引进更专业、综合素质更高的安全管理人员,为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专业性保障,还可以将资金用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进修,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多再教育、再培训的机会和平台,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及风险规避能力,这样既能有效改善安全管理中的管理不足等问题,又能充分发挥出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为全体员工树立起安全防范、安全生产的榜样;其次,还应加大对奖励机制方面的资金投入,通过设立适当地奖励金的方式直接约束员工的安全行为。在奖励金的设立上,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等级划分,例如,对于管理效果好、管理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不仅能够获得奖励,还能得到薪资提升的待遇,可以将它划分为一级.再如,如果员工有发现管理人员的管理漏洞或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时给予有效建议的可以视为二级,给予更高的资金奖励。
冶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为促进冶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分析当前安全生产中的现状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针对性地优化措施。
首先,需要重视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其次,应具有针对性地对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应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资金投入,从意识、制度、奖励多个层面入手,全面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的效果,降低事故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