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欢 雷鑫 王赟 唐玲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现阶段,我国始终致力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但是生产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和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有着密切关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如何大力培育“大国工匠”的工匠精神是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
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企业渴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直接上岗工作,负责生产任务,完成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衔接。所以,高职院校在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力度,并要求学生对自身职业抱有敬爱之心,对生产的产品与技术进行及时创新。如此一来,学生才可以得到企业与社会的肯定,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健康稳定的长远发展。
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可以得到一份好的工作,以实现自我价值。企业不仅对人才专业知识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需要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优良的职业道德,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肯定会得到企业的认可与喜爱,同时也会得到更多的岗位实践机会,将充分体现自我价值,从而为企业与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深化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认知。第一,需要全面意识到工匠精神是我国多年以来传承的传统文化,同时还是制造强国的发展战略要求;第二,认识到工匠精神对自身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其是自我价值实现与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自己今后获得的成就具有密切关系。其次,主动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过硬的技术才可以使事业节节高升。只有从实践中刻苦钻研,将完美作为追求标准,才可以敢于创新,发现技术的未知世界。
高职院校还需要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管理部门。遵循校企双方合作管理、共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原则,高职院校需要引领有关人员主动参加到组织管理部门当中,这个部门主要掌管工匠精神在培养过程中双方的调节、评价考评及学生管理等工作。工匠精神培养工作需要一支高能力的师资队伍。所以首先需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要求教师前往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充分了解行业有关工作技巧,提升自我操作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教师成为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人物,如此一来教师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还需要聘请企业优秀工作人员、实训课教师等,使其将自身的亲身感受传授给学生,通过企业优秀工作人员的超强技能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首先,渗透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念。高职院校需要将工匠精神全面贯彻到办学思想与教育理念当中,表现出工匠精神在立德育人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将工匠精神渗入多个方面,如学校规章制度、人才培育方案等,使工匠精神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逐渐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其次,使工匠精神培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行业与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工匠精神当作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将专业课教学作为主要媒介,大力渗透工匠精神,同时也要对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使教书匠具备一颗匠心,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孜孜不倦的态度。
最后,创设良好的工匠精神环境。高职院校需要借助校园文化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聘请专家到校为学生举办讲座,开展参观活动、各种学习以及技能比赛等,同时全面运用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宣扬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的正能量,建设工匠精神培育新场地。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实践的打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进行系统整合,协同发展。将校企合作渗透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当中,如此一来就可以培育出更多高技能、高水平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