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克勒沟学区营房小学,河北 承德 068453)
当前,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尚小,不具备感悟情感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很容易忽视情感教育,而只是去讲解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字词的读音、字词的写法、句子语法等内容,这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更是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感悟课文中的情感,从而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
有很多课文只靠默读或表面文字无法准确地解读出其中的涵义与感情,而通过朗读就能实现较好的效果,因此朗读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也是能将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的途径。并且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朗朗上口、文笔优美的课文,通过朗读这些课文,可以将其中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学生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但是这里所说的朗读必须是有意识、有情感地去读,而不是仅仅将文字干涩地读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来思考和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以达到情感渗透的目的。首先,我给学生做了朗读示范,在示范朗读中,我语气略带沉重,语速缓慢而清晰,将诗中所写的淡淡的忧伤之情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充分表达了出来。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这首诗,并提醒学生要注意边读边体会诗中的情感。而在学生朗读完后,我让学生发言,讲述自己朗读这首诗的体会,学生们踊跃发言,纷纷将自己在朗读中体会到的情感分享给我和其他同学。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了解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已经基本掌握了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不能忽视朗读的作用。
在学习语文的时候,特定的氛围是很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文言文和小说,都具有特定的创作背景,蕴含着特定背景下的特定情感,这就要求,只有在课文中的真实情境下,营造出符合课文内容的整体氛围,才能在氛围的感染下,体会到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不要只是单纯地去讲解课文,而是要联系课文背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营造出课文中的气氛,并引导学生自觉地融入气氛中,在氛围的感染下,去深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燕子》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燕子的机灵活泼,我在多媒体上播放《小燕子穿花衣》这首儿歌,并在画面上呈现春回大地,桃红柳绿,池水清清,燕子飞翔的圖片。而学生们非常兴奋,纷纷跟着音乐哼唱,完全陶醉在春天的美丽中。这时,我开始朗读并讲解《燕子》这篇课文,而歌曲和图片为学生创造出了春天的美丽图景,在这种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下,学生更能体会到文中所讲的小燕子的形态、动作以及生机与活力,也更容易体会到文中所表达的对燕子的赞美和喜爱以及对春天的憧憬和希望之情。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将情境氛围与课文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浓烈的氛围下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感情真挚、语言优美的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蕴含着浓厚的感情,所以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字词出发,带领学生分析文本,让学生从文本中悟出情感,从而实现情感提升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她是我的朋友”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中丰富而深厚的情感,我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对文章中的字词和语句进行探究。如文中写道:“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那么在讲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小主人公阮恒的什么心理活动?学生们纷纷陷入思考。而最后,我对这句话进行讲解,告诉学生“颤抖,放下去,又举起来”的一系列动作都体现了阮恒的恐惧和犹豫,但是最后他举起手来,说明他战胜了恐惧,决心为他的朋友付出一切,这表明了他舍己为人,关心朋友的美好品质。这样我就通过分析文本,使学生从文字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总之,教师要注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情感渗透,使学生从小培养起感悟情感,升华情感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