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直播”在新闻事件中的传播优势和发展前景

2020-12-08 06:00:51吴越旻
传媒评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珠峰监狱受众

文_吴越旻

从年初的上亿网友围观“直播造医院”引爆现象级关注开始,国内的“慢直播”突破了原有的旅游休闲定位,成为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之一。更强烈的真实性,更多的代入感,让受众通过“慢直播”直接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见证者。

“慢直播”火爆的原因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在今年之前,国内的“慢直播”大多都是休闲娱乐、旅游场景的小众定位。

今年年初,直播造医院让小众的“慢直播”走向了大众。疫情期间,央视等媒体连续多日24小时不间断直播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造现场,除了施工外没有任何解说,却吸引了1.7亿多人次在线观看,最高5700多万人同时在线观看,点赞超过220多万,网友几乎“全天候”观看、互动、刷屏。

此后国内“慢直播”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大到日环食、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过程、珠峰十二时辰,小到大学开学、西湖水下直播、小长假浙江高速路况“慢直播”等等。

很多人会有疑问,在信息爆炸的现在,为什么“迟缓”的慢直播反而会引发现象级的关注?这会不会是一时的火爆?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个观点——共景监狱,来解释“慢直播”火爆的原因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共景监狱”是相对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的“全景监狱”而言的。“全景监狱”就是在传统社会里,社会管理者主要是通过信息不对称的方式来实现成本更低、效率很高的社会治理。就好像犯人被监禁在不同的牢房中,管理者则处于牢房顶端最高一层的监视室内,他可以看到所有犯人,而犯人们却看不到他,并且犯人们彼此之间也缺少有效沟通和传递信息的渠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全景监狱”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共景监狱”,这是一种围观模式,社会上的众人都处于相互监督的状态下。反映到新闻事件中,受众不再只听得到政府管理部门和传媒的声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与分享者,受众更有欲望同步参与事件。

“慢直播”就是这样一种“共景监狱”模式,通过慢直播围观新闻事件,满足了受众亲眼见证新闻,同步发表意见的心理。这就是介入新闻事件后,慢直播这种看似无聊的传播方式却受到巨大关注的社会原因。

在新闻事件传播中具有的绝对“真实性”和强烈“代入感”是慢直播可以一直火爆下去的理由。

在“慢直播”陪伴式的传播过程中,受众对新闻事件有了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与沉浸感,从而激发了受众主体意识的表达,他们积极地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参与、去监督、去履责。

我们可以看到慢直播介入了越来越多的重大新闻事件,比如9个小时慢直播关闭美驻成都总领事馆,多路信号全程直播日食景象,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过程等等。慢直播摆脱了休闲旅游的固化定位,成为新闻传播中的新型且重要的力量。

“慢直播”技术壁垒的突破和公平竞争性

技术就是力量,“慢直播”之所以能在新闻事件传播中大展拳脚,背后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样,技术壁垒的突破也使得各个媒体都能在“慢直播”平台上公平竞争。

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国广电等4家单位发放5G商用牌照,广电正式进入5G市场。正是在5G技术高速度、低功耗、大连接的支持下,“慢直播”能够在新闻事件中保证受众高质量的观感。

今年4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联合中国电信推出“珠峰十二时辰”系列慢直播,首次向全国观众360度全景呈现了珠穆朗玛峰24小时实时景观变化。珠峰慢直播创造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5G上珠峰,第一次在珠峰高海拔进行5G+4K+VR24小时慢直播,第一次在珠峰高海拔进行互动连线……

8月,浙视频对西湖水下世界进行了5个小时的慢直播,这是第一次通过直播方式对西湖水下世界进行实况展示。

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内各大媒体在“慢直播”领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目前国内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体基本都建设成型了具备各自特点的融媒体内容生产云平台,一个监控摄像头、一台手机都可以进行“慢直播”。可以想见,在突发的新闻事件中,各大媒体的“慢直播”平台都可以随时开启。突破了技术壁垒之后,广播、报纸等媒体完全可以超越电视、网络媒体,一起分享“慢直播”带来的传播红利。这也是国内越来越多媒体平台介入“慢直播”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5G传输速率增强、时延降低的特性也使得“5G+VR”模式走向深度开发运用,由此沉浸性的内容使信息体验全面升级。这使得未来的“慢直播”将突破视觉、听觉的限制,能够带领受众亲临新闻事件,这也是众多媒体跃跃欲试的兴奋点。

“慢直播”中的媒体把关者新定位

要做大做好“慢直播”,已经是全国各大媒体的共识。但是“慢直播”有其局限性,就是节奏迟缓,关注度不稳定。这就需要媒体通过题材本身的策划,从直播的过程中挖掘变化和节奏。

慢直播没有主持人,但不能缺“把关者”。媒体把关人在“慢直播”中扮演的不是传统的绝对主导者角色,而是相对的管理和引导者角色,他们要在健康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自律的约束下,为网友提供一种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的标准,并确保“慢直播”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慢直播的题材选择要有“温度”。这个“温度”可以是人们关注的民生服务类新闻。比如,在台风来临前后,在预判的登陆点架设固定摄像设备,通过直播让受众直观感受台风登陆前后的惊险;在长假期间,通过高速监控直播通行情况,让出行的人们实时掌握交通状况。

大型活动也是“慢直播”的好选题,比如武汉樱花季、五一北京云故宫等“慢直播”,让传统旅游类的“慢直播”搭上新闻事件,就变成更有温度的传播了。

这类直播还可以拓展范围,捕捉幕后精彩画面。比如,大型演出后台,观众也可以通过固定摄像头,看到演出外的点点滴滴。设想一下,2022年亚运会,在会场和亚运村设立几个固定摄像头,观众可以通过摄像头看到赛场外发生了什么,运动员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这样的“慢直播”也许不输赛场上的精彩比赛,应该也会引发广泛关注。

“慢直播”中受众的互动很重要。可以说精彩的互动是造就“慢直播”火爆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成也互动,败也互动。媒体对直播中的互动不能“放任”,要做好内容审核,优化互动内容。对于那些使用低俗语言甚至涉黄涉暴等违法信息的互动,在管理上可以先设置关键词过滤和举报功能,在直播过程中将相关用户列入黑名单。同样,一条好的互动能带来更高的用户黏性和参与度,因此慢直播编辑要有及时发现并捕捉的功力,抓取互动评论中的亮点。在直播结束,通过“造梗”等方式进行人际传播的二次扩散,让“慢直播”再次发酵,因此“慢直播”的背后,往往可以衍生出一系列优秀的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

猜你喜欢
珠峰监狱受众
如何才能登上珠峰
监狱选美
环球时报(2023-03-03)2023-03-03 17:18:40
咦?珠峰“身高”在变?
揭秘珠峰身高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军事文摘(2020年18期)2020-10-27 01:54:46
论监狱企业立法
欢迎你到监狱来
趣味(语文)(2018年10期)2018-12-29 12:28:34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