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生活化

2020-12-08 03:03
魅力中国 2020年2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第三小学,浙江 义乌 322002)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走出课本,走进学生生活;走进社会,拓宽教学内容,把教学融于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知,获得价值体验,实践道德标准。

一、充分整合教材资源,让《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在本课程中,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建构,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上课前,我就先让学生观察在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关爱你的,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把他们所做的事记录在“叶子”上。让学生明白父母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看似普通,里面都藏着对我们的爱,父母是根,子女是叶子,根深才能叶茂。父母精心呵护着我们,对我们非常了解。那我们也要爱父母,那怎么爱父母呢?首先要了解父母,通过哪些方法可以了解父母呢?我就让学生去调查,想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了解父母的喜好,了解了父母之后,那就需要行动。比如要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减轻父母的负担。买点父母喜欢吃的东西,点播父母喜欢听的歌曲,分享学校里的一些新鲜事。就这样通过在生活中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懂得要爱父母,尊重父母的付出。

还有六年级上册《人大代表为人民》,我就先布置学生去采访人大代表,通过学生熟知的人和身边的事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概念,再通过现场模拟选举,了解选举过程。这样,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身份转化,辨析选举资格,从而明白“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来行使权利,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深刻涵义。

二、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逐渐加强法治社会的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需要从学生阶段开始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这就要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学生从真实的新闻案例中受到教育。

再比如,可以让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法制栏目,这个栏目秉持“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宗旨,全力打造“中国人的法律午餐”。多看此类节目,学生能从中受到法治教育。也可以观看《焦点访谈》、《法治专栏》等节目,从法律故事中了解如何维权。

又如,张方在淘宝上买物品,发现质量不好,要求退货退款,和店家沟通半天,但还是不退钱,置之不理。她就打淘宝热线电话,淘宝官方听取投诉后,表明会跟商家去核实。店家看到“淘宝热线”这四个字,服务态度马上就转变,迅速退款。这件事告诉我们,我们要懂得维权。通过法律故事,让学生明白从小就要学法,懂法,用法,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充分利用传统风俗要素,让《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

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打破封闭的、孤立的课堂中心模式,要与传统风俗、节日庆典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扩展和深化儿童的经验和体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节日宛如一幅历史文化长卷,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底蕴,我们应该倡导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深沉而丰富的内涵,从而吸收宝贵的精神营养,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2020 年是鼠年,而春节凝聚了中华民族浓厚的团结情,二者合一,我布置学生搜集鼠年的成语、谚语、俗语等,了解鼠的汉字演变;制作新颖独特的“鼠”文化手抄报;搜集整理或自己动手写一幅鼠年的春联;完成一件有关“鼠”的手工小制作;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己的小伙伴三代人,记录整理他们的春节愿望,简要写出自己的采访感受,切身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围绕春节文化的中心,由“春节·历史起源”、“春节·节日活动”、“春节·节日饮食”、“春节·历法”、“春节·传说”等主题出发,自制一本春节文化研究手册,记录自己在春节中体验与研究的历程。了解一些春节礼仪,包括春节期间的拜年、祭祀、敬酒等。与春节有关的每一点习俗,每一滴画面,每一桩故事,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魅力。这是我们的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要用心去感受春节的一点一滴,不要因时代发展而淡泊了她。春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继承我国的传统。

四、充分引导学生在认识大自然中,让《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应和积极地智力活动联系起来,使知识真正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要素,成为孩子的思想内容,他提出要在大自然中发展孩子的智慧,利用大自然这本书进行品德教育。

孩子一出生就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他们与大自然有着一种天然的情怀,他们喜欢自然,热爱自然。在春季的认识活动中,带孩子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感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到秋天,又带孩子们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感受秋天丰收的景象,孩子们看到了农民伯伯、阿姨在快乐收获的情景,以及田野里的果实、庄稼,路边的野草、花朵、树木。从而让学生明白四季更替有规律,万物都有规律,人在社会中也要有规律,不能为所欲为,要守法,懂法,只有遵循道德规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让自己幸福、快乐地生活。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创设各种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使《道德与法治》课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滋润学生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