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設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以全新的视角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析,要由注重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等“以教论教式”的评价,向注重是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否恰当地设计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以学论教式”的评价转变,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过程的交互性,策略的灵活性,标准的包容性和功能的发展性。
一、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评价促发展”是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也是现代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较,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促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审美情趣、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有机统一,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从这三个维度入手,突出评价的整体性、综合性与发展性。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向的语文教学评价,把评价当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是为学生学习服务,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之目的。
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新视角,是在“以评价促发展”这一评价理念支撑下的探索与实践,是“以学论教式”的教学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学习状态包括五个方面:①参与状态;②情绪状态;③交往状态;④思维状态;⑤目标达成状态。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与交往状态,就不能激活课堂,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精神。而只有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与交往状态,缺乏思维状态与目标达成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沫现象”和“表面繁荣”,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难以提高。五种状态的协调统一,才可能对课堂教学作出全面的、准确的评价。
1、参与状态的要素与评价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应把学生视为一个积极的、能动的、活生生的个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强调学习是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要求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状态,注重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潜能。
2、情绪状态的要素与评价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发展的过程。每一堂课,对于学生来说,都应是生命中的一段心路历程。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情绪低落,恹恹欲睡,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因此,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情绪场”。
3、交往状态的要素与评价
课堂交往是提高学生实效的一个积极因素。学生在交往学习中需要培养交往的技能。如语文学习中如何进行交流发言、阅读汇报、陈述论述、总结同伴的谈话,或倾听他人发言、讨论、辩论等。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积极地、信服地、敏感地、建构性地进行交往,教学中要设计实际的交往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交往活动。
4、思维状态的要素与评价
思维状态是学生个性潜能发展,个性才能展现的显著标志。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把吸收到的信息内化,经过思维的验证,达到将知识巩固外化的过程。思维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状态。
5、目标达到状态的要素与评价
目标达成是评价语文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语文学习的目标除了学科目标(三维目标),还包含一般性的发展目标。一般性的发展目标体现在学会学习的技能,扩充并整合知识能力,沟通技能,个人与社会责任等方面。课堂教学要关注目标达成状态。在评价时,一看有无达到学科教学目标和一般性的发展目标;二看能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有所促进,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意义建构。新课程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师评价中,评价的主体一直是教师,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很难发挥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把评价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着重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引导学生自评。这种评价有利于培养自我效力感和有能感,提高自信心。这也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培养。通过自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之学会学习、学会反思,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信息。语文教学要根据课堂情境适时组织学生自评。
二是引导学生互评。这是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的一种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朗读、交流、理解、感悟等仔细倾听,认真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针对性的评价。一方面通过评价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来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寻找改进和努力的地方。另一方面通过伙伴的帮助使自己得到提高。学生间的互评可以激发学生互帮互学的精神,在学习中建立一种新的伙伴激励机制。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涉及的问题很多,如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体系等等。本文仅从评价功能、评价视域、评价主体作了初步的探索,有待在课程改革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朱莉,1980-11,女,汉族,湖北蕲春,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单位: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