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刚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运用于地震救援工作中,大大提升了地震救援工作效率,为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简要阐述了传统地震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多元化救援技术,对多元化救援技术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多元化救援技术;地震救援;应用路径
地震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特征;一般情况下,强烈的地震会引发地面断裂,导致地表建筑物变形、坍塌,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的情况,一些地震灾害还伴有多次余震,不仅危害当地普通居民的生命安全,更会阻碍地震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如今,人们将多种先进科学技术引进地震救援工作中,形成多元化救援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5G通信技术的优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 传统地震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地震救援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地震救援工作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工作人员对地震救援应急机制认知不足。一些地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虽然能够认识到地震救援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应急机制”缺乏认知,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够充分利用应急机制,且应急预案体系缺失,缺乏实际效用。
第二,对地震救援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在实际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地区的地震救援设备较为陈旧,不能够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地震救援设备,从而提高地震救援效率。此外,在实际救援工作中,存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各工作小组之间无法实现信息的实时沟通与共享,影响了地震救援的实际效用。
二 多元化救援技术分析
结合上述的“传统地震救援问题”,关于多元化救援技术建设的分析,可以分别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以此改善地震救援工作效率。
第一,遥感技术。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实现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时间段对同一地区的监测,且可以获取遥感图像,快速确定受灾实际位置,明确受灾范围及受灾程度,第一时间传输到有关部门,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获取一手资料,制定应急方案,开展地震救援工作,提高地震救援的精准性与时效性。
第二,生命探测仪。结合上述的地震救援设备老化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引进“生命探测仪”,将其运用于地震救援工作中,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救援区域内的生命迹象,救出被困在建筑废墟、地下的人们。在实际过程中,这一仪器能够准确探测到500米范围内的生命迹象,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根据幸存者发出的超低频声波进行定位与搜索。
第三,远程医疗设施。考虑到地震救援工作的特殊性,建议引进远程医疗系统,利用远程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大型医学中心的医疗技术,对经济水平较低、基础条件较差的地震灾区开展远程救援与服务,有效缓解当地有关部门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地震救援工作综合效益。
第四,智能机械人。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救援工作效率,建议有关部门将智能机器人纳入多元化救援技术体系中,让机器人参与搜索与救援服务,比如:传递物资、自动探测生命迹象、深入工作人员无法进入的区域与角落等,能够大大提高救援工作效率。
第五,全景窥镜。在实际救援工作中,为了能够准确获得受灾人员的实际情况,获取灾区废墟中的实际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引进全景窥镜,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窥镜的应用方案,将窥镜从缝隙中深入废墟,获取地下结构与情况,从而提高救援的安全性,避免伤害到地下的受灾人员。
三 多元化救援技术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路径
(一)强化横向联系,构建地震应急机制
要想充分发挥多元化救援技术的应用优势,建议结合上述的多元化救援技术,构建横向联动模式,制定地震应急机制,从而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水平。在实际过程中,有关部门要认识到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对其他部门的联络,构建多部门的协同机制,一旦发生突发地震情况,则及时与其他部门采取联系,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实各部责任,充分发挥应急机制的有效性,提高地震救灾效率。此外,还要构建完善的地震联动体系,构建区域之间、领域之间的联系,比如:救援领域与医疗领域的联系,明确各自分工,充分和发挥自身功能与价值,以此提高救援有效性,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信息处置力度,完善地震灾情处理机制
要想充分发挥多元化救援技术的应用优势,建议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处理力度,建立健全地震灾害信息处理机制,从而促使工作人员能够获得及时、准确、有效的灾情信息,获得科学的建议,提高地震救援效率。在实际过程中,建议灵活运用多元化救援技术,联合信息、数据处理系统,在使用遥感技术获得数据之后自动分类,剔除多余信息,开启数据分析,明确地震位置、等级、受灾情况等,且根据系统设置为工作人员提供救援建议,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提高灾情信息的利用率。此外,要参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地震应急预案》等文件,制定统一的信息处理机制与要求,进一步规范信息处理与应用路径,提高地震救援整体水平。
(三)引进5G移动通信技术,搭建消防应急通信网络
要想充分发挥多元化救援技术的应用优势,建议把握设备发展趋势,将多元化救援技术与5G通信技术相融合,利用5G通信技术的高速传输功能与强大的覆盖能力,实现地震救援信息的快速、大范围、稳定传输。在此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结合《消防救援队伍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文件内容,根据“5G技术规范”,提出详细的数据标准、采集路径与技术规范,保证各地区技术统一,避免重复建设、“技术留白”等情况,以此提升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水平,搭建融合通信平台,提高各地区联合救援的工作质量。此外,建议有关部门将5G的应用计划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以此保证将5G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融入地区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规划中,获得其他部门与政府的支持,进一步实现地震救援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四)拓展区域覆盖范围,打造协同消防业务体系
要想充分发挥多元化救援技术的应用优势,要打造协同高效体系,加大地震救援基础设备的建设,充分发挥多元化救援技術优势,拓展救援覆盖区域。在实际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元化救援技术,实现内部数据的实时跟新,外部数据的流通共享,同时引进个人无线通信设备,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加强有关部门与地区交通部门、医疗卫生部门、社会公益部门之间的练习,形成高效协作保障机制。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震救援工作中运用多元化救援技术,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多种不同先进技术的应用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技术,以此提升救援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分别结合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地震灾情处理机制与应急机制,一旦突发地震灾害,能够及时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参考文献:
[1]林永明.构建统一多元应急救援体系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9(07):42-43.
[2]宋宫儒.多元化救援技术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05):235.
[3]贾群林,贾思萱.地震救援中救援及医疗技术基地化训练的实践与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3,1(01):7-10.
[4]史培军,张欢.中国应对巨灾的机制——汶川地震的经验[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03):96-113,160.
[5]右一村.汶川地震救援的启示:必须建立和健全多元化社会参与机制[J].办公室业务,2008(0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