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花 阙岳辉 李创新 林泽文
[摘要]本文研究在条件相同的高大平房仓内分别安装横向和竖向通风系统,同时进行通风降温试验。通过试验发现,横向通风也可以达到通风目的,从粮堆上层到下层降温的均匀性较好,但远端粮温下降缓慢,且所需通风时间较长。
[关鍵词]高大平房仓;横向通风;降温
中图分类号:S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9
广东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山直属库地处珠江出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具有秋冬寒冷季节短、春季梅雨多、夏季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的气候特点。根据本地气候变化情况,近年来工作人员对玉米的保管采取冬季机械通风降温、夏季空调制冷加谷冷控温、长期富氮气调防虫等多项保粮技术,走绿色储粮之路。科学合理进行冬季通风降温工作是保障玉米安全、实现绿色储粮的重要举措之一[1-2]。
横向通风技术以风道上墙、全程覆膜、负压通风为技术特点,与气调储藏技术相结合,十分有利于绿色储粮技术的推广应用。粮堆一次覆膜,既可实现气调储藏,又可以在冬季对粮堆进行降温通风[3-4]。为进一步探讨横向与竖向通风效果,中山直属库选择仓型一样、储粮品种均为玉米的两个仓,在同一时间进行竖向、横向通风的对比试验,探讨横向通风技术的降温效果、降温的均匀性以及能耗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材料
1.1 供试仓房
P2仓和P4仓均为2005年建造的高大平房仓,仓房长60.0m,宽24.0m,仓内高8.0m,装粮线为6.0m,仓顶为2.4m的钢筋混凝土拱形结构。设计仓容为6 000t,墙体厚0.5m,南北墙各10个窗户,南北侧各2个进出仓门,西侧1个平台门。粮情测控系统均为每仓布置13组电缆,每组6根,每根电缆由上至下分1点、2点、3点、4点4个测温点。粮堆高度约5.5m,上层所测粮温实为仓温,仓内非粮堆空间体积约3 500m3。P2仓是横向通风仓,P4仓是竖向通风仓。
1.1.1 试验仓横向通风系统
主风道敷设于仓房南北两侧檐墙地面并固定,且全部相通。在经过仓门时,沿仓门上方布设,直径150mm,主风道、过门管道上均安装隔断阀。支风道间间距为3m,两侧墙体各设19条支风道。
仓房南面底部配置4个通风口;在北侧底部亦有4个通风口(尺寸为800mm×800mm),外方内圆型,内圆直径为600mm,通风口内嵌4台轴流风机。
1.1.2 对照仓竖向通风系统
安装四组一机三道地上笼通风系统,仓房南北墙各有2台轴流风机,仓房南面底部有4个通风口。
1.2 储粮情况
P2仓和P4仓均储存2018年辽宁吉林产一等玉米5 800t,入库完成时间均为2019年5月,均为仓内散存。入仓粮食质量情况见表1。
1.3 设施设备
YS112M-2型轴流风机4台,每台功率为4.0kW(参考设计院设计穿透6m高粮堆是配置四台1.1kW轴流风机,现在横向通风时穿透24m粮堆,故选择4台4.0kW轴流风机),用于试验仓;YFB90S-4型轴流风机4台,每台功率为1.1kW,用于对照仓。
2 试验方法
2.1 通风降温
通风试验从2019年12月2日17:00开始,傍晚开,次日上午关(因为白天气温较高,粮堆平均粮温与气温的温差小于3℃,所以白天关闭风机暂停通风),至12月10日9:00结束,共计120h。试验期间环境温度为12.0℃~17.0℃,湿度为33%~42%。
试验仓通风时,粮面覆膜,打开南面的通风口盖板,开启北面的通风口处4台功率为4.0kW轴流风机,通过吸出式风机吸出仓内粮堆间的空气,使整个粮堆处于负压状态,气体从南面一侧的通风口吸入并横向穿过粮堆后从北侧风机排出,从而对粮堆进行降温。
对照仓则打开南面的通风口盖板,开启山墙的4台功率为1.1kW轴流风机,进行上行吸出式通风降温。
2.2 粮温采集
运行过程中,开启粮情测控系统,每天通风结束后测定一次,记录通风前后及过程中粮温的变化情况,观察通风试验结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通风试验期间整仓平均粮温变化
试验期间两仓整体降温变化情况见图1,试验仓粮温从23.9℃下降至16.8℃,降温幅度为7.1℃;对照仓粮温从21.9℃下降至15.9℃,降温幅度为6.0℃。两仓整体降温效果较为接近。
3.2 各层粮温纵向变化情况
粮堆由上到下分成4层,粮堆高度约5.5m,第一层所测粮温实为仓温,故舍去,各层粮温纵向变化情况见图2~图3。由图2、图3可知粮堆由上到下各层粮食均有一定程度的降温。试验仓各层降温幅度较为均衡,而对照仓第二和第三层前期降温幅度小,从第四层开始温度下降幅度大,后期由于通风时气温与该层温度温差小甚至稍高于该层温度,因此出现温度回升现象。
3.3 粮堆通风期间从进风口到出风口粮温变化情况
粮堆通风期间从进风口到出风口粮温变化情况见图4~图5。由图4、图5可知,试验仓冷风从南墙的通风口进入仓内,从粮堆的每组第一根电缆截面处进入,横向穿过粮层,向第六根电缆截面逐渐推进,依次降温。其中靠近进风口的第一根和第二根粮温下降幅度最大,离进风口较远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根电缆截面温度先升温,在通风后期才缓慢下降,原因是在横向通风降温过程中,热量从进风口处向出风口处移动。对照仓每组各根电缆截面降温幅度较为均匀(第X根电缆温度是13组测温电缆的第X根第二、第三和第四层共39个温度的平均值)。
3.4 降温能耗分析
两仓通风降温效果和能耗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从高大平房仓横向通风与竖向通风对比试验来看,利用横向和竖向通风技术均能够完成通风降温试验,通风降温效果显著。由于轴流风机功率不同,因此横向通风仓房单位能耗高于竖向通风单位能耗。
4 结论与讨论
(1)横向通风风道上墙,无需拆卸安装,仓内空间利于输送设备移动,方便进出仓作业;同时,从入库到出库,只需粮面一次单面覆膜,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也利于储备粮膜下充氮气调。
(2)此次试验横向通风技术能耗较常规竖向通风能耗高,主要是因为采用的轴流风机功率不同。
(3)横向通风时冷空气从一侧通风口吸入并横向穿过粮堆后,从另一侧轴流风机吸出,降温过程中热量从进风口处向出风口处移动,造成远端降温速度缓慢,甚至远端出现短暂的升温现象[5]。横向通风气流在粮堆内流动的路径比竖向通风增加3倍多(横向24m、竖向5.5m),因此,横向通风所需的通风时间比竖向通风要长得多,在适宜通风气候条件下需要连续通风。
(4)鉴于高大平房仓横向距离为24m,存在横向通风时远端降温速度缓慢的现象,拟在冷锋面通过粮堆的3/4后,进行反向抽风,以加快远端粮堆降温速度,避免无效通风,降低能耗,同时也可均衡粮温。待下一个通风季节到来时将继续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若兰,赵妍.粮油储藏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2]陈燕.散装仓横向通风效能研究试验[J].粮食仓储科技通讯,2017 (6):27-29.
[3]曾令文,易军萍.平房仓横向通风技术降温实仓应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6,41(6):58-59
[4]杨鸿源,李胜盛,邓戈飞,等.横向通风技术降温保水实践及问题探讨[J].粮食仓储科技通讯,2017(5):21-23.
[5]张晓培,覃永,王富领.高大平房仓横向通风与竖向通风对比试验[J].粮食仓储科技通讯,2018(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