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0-12-07 05:59陈荟羽王敏超辛明阳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9期
关键词:河北省

陈荟羽 王敏超 辛明阳

[摘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业类型丰富、经营质量较高,但联合体内部仍存在管理理念守旧、管理方法模式化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文结合调研分析联合体在规模、科技、品牌建设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利用数据包络模型分析联合体稳定高效的管理模式的动力来源,并从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角度以及产业链接和利益共赢角度提出强化联合体内在凝聚效力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管理模式;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9

当前小农户分散经营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产业链的竞争,难以克服农户低收入的问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是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形成的关联紧密、分工明确、链条完整、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1]。其龙头企业+合作社+传统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模式,区别于其他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关键就在于长效稳定的利益联盟关系,通过契约约定、章程约束、保本让利等方式,使联合体松散的外在组织内部形成了聚合效力极强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保证各经营主体高效分工的同时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和盈利能力[2]。在政策和资金的合力推动下,联合体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经济效益[3-4],有效地实现了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使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有效衔接起来,推动了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了成员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总和的最大化。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河北省联合体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多视角了解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化联合体的管理模式,利用数据包络模型分析联合体稳定高效的管理模式的动力来源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联合体内在凝聚效力的有效因素,从而优化河北省联合体管理模式,促使小农户积极主动地融入现代农业领域。

1 河北省联合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联合体带动性不强

目前河北省152家联合体共涉及577.87万农户,带动河北省近四成的农户,其影响力初显成效,但各类产业联合体的带动规模差异性较大。其中小麦和玉米类联合体带动总户数达200余万户,占比近36%,带动性较强;而苹果和水产类联合体带动总户数仅有1.3万户左右,农户带动性较弱。首先,这可能是由于龙头企业、家庭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在联合体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其对话机制可能存在不平等,农户利益可能受到影响,使各主体间信任失衡,从而影响了联合体带动性的提高;其次,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足,联合体发展缺乏强有力的资金和项目支持。目前,联合体的土地大多是由土地流转而来,其贷款融资相当困难,而政府又缺乏资金支持方面的政策措施,导致联合体难以运行,更难以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产业进行投资,从而难以精准地扩大规模[5]。

1.2 产品品牌多而不强

河北省152家联合体共拥有47项中国驰名商标认证,211项省级品牌认证。其中,小麦、蔬菜、食用菌、畜牧类和干果类联合体获得“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品牌的认证较多,各类总认证数量都在70~120项;而苹果、水产、皮毛和葡萄酒类联合体获得的認证大多不足10项;此外河北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仅有38个,并且河北省大多数品牌知名度并不高。这体现了河北省产品加工档次低,价值链增值空间狭小,成规模、档次高的联合体不多的问题,而增收突破点却更多局限于生产流通环节的成本压缩和销售环节的差价收购,导致联合体增收空间有限,使得整个产业持续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发展态势,各类产品品牌打造受到阻碍。

1.3 科技和管理投入不足

在科技投入方面,据2017年调查数据显示,河北省152家联合体为科研及推广共投入资金21.72亿元、工作人员1万余人,其中,乳品类联合体共投入6.87亿资金和工作人员3 085人,位列各类型联合体科技投入榜首。但目前仍有很多农业生产的农业基础建设滞后,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并且由于企业具有理性防御,为保护自身的利益,企业大多不愿将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经验全部分享出来,导致联合体整体生产效率不高。同时,联合体内部的运作方式仍不规范,未形成有效的责任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并且缺少专业会计人员,导致各主体间相互信任度极差,利益关系不紧密,无法形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和金融环境[6]。

2 河北省各类型联合体投入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

结合调研数据,本文通过统计得到各类型联合体的投入产出数据。由于原来的科技因素比较多,为了方便分析,对其进行了因子分析的降维,设定投入指标为带动农户数、种植规模、品牌建设、科技投入,产出指标为产业化联合体的年产值,数据降维后通过DEA Solver分析(见表1)。

通过分析可知,综合效率系数和规模效率系数都为1的有乳品、皮毛、水产、葡萄酒、苹果,说明这几个产业类型的联合体在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营政策的落实上的资源配置有效。规模效率在[0.9,1)的是中药材,在[0.8,0.9)的是薯类、食用菌,在[0.7,0.8)的是杂粮、肉类,其余小麦、玉米、油料、蔬菜、干果及其他均在0.5以下,这些产业的管理模式急需改进[7]。

3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管理模式创新对策

联合体通过紧密的利益联结,成功克服了“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中存在的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对称问题,农户无法享受农产品产业链延长带来的增值收益问题,农户与组织之间缺乏利益约束容易违约的问题以及农户承担较大社会风险、自然风险的问题。联合体的内在聚合力主要体现在要素流动、产业链接、利益共赢三方面,因此本文将对这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8-9]。

3.1 促进要素流动

3.1.1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联合体的内部组织如家庭经营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种植大户等应通过对转入的土地实行集中化管理、规模化管理以及机械化生产,降低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劳动效率,实现规模效益。二是为保证联合体能够稳定有效地利用土地,土地的经营规模要遵循适度原则,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避免因土地规模过小导致一次性投入机械成本过高所引起的资源浪费,以及因土地规模过大而产生机械折损、监督成本等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速度大于收益提高速度的现象。三是加强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完善土地流转纠纷相关制度,保证土地流转的稳定合法,促使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主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3.1.2 加大资金流动与共享

一是龙头企业要增强自身信用,发挥政策性银行信贷优势,提供专项抵押、金融信贷,加大联合体资金投入,保障联合体的资金需求;同时发展生产性贷款为社员提供保障和低价服务,减轻社员的资金压力。二是龙头企业应发挥自身资金优势,为社员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并引进优良品种,将各生产资料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家庭农场或农户。三是龙头企业可以为社员提供资金支持,如先垫付社员购买生产资料的资金,待收购时扣除,以保障农户或家庭农场获得优质低价农资。四是龙头企业可以发挥带动作用,将社员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或引导农民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为规模化种植和养殖提供协助,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发展农业产业[10]。五是合作社或农户可以向龙头企业缴纳一定的风险金,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则从风险保证金中扣除,从而使企业与社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3.1.3 主动培养与更新技术人才

联合体应注重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长远利益出发,主动进行技术更新和人才培养,使企业焕发活力。一是龙头企业应承担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责任,通过与高校等相关技术单位合作,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材生,如农业种植、生产管理技术、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政策宣讲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定期为社员提供技术和政策法律咨询与服务,并对农户进行统一全面的种植与养殖技术培训,使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11]。二是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的监督,定期对农民进行考核,给成绩良好的农民颁发职业农民资格证书,激发农民学习新技术、新政策的积极性,为产业化联合体提供人才支撑[12]。三是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食品工程技术中心建立技术合作,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培育水平,并通过合作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形成自有核心技术,提升联合体综合竞争能力。

3.1.4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联合体要通过信息平台完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监督、销售。一是要积极推进联合体的信息平台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将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发布到网络,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出去,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要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农户生产的计划性[13]。信息平台建设可以显示出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向,便于龙头企业进行决策,并及时反馈给农户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走向与供求状况,使农户和企业有计划地生产种植和收购产品,从而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供求有效对接,降低农户盲目生产的风险,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来源,为发展订单农业提供条件。三是通过强大的信息平台,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在每个商品上编号,让消费者知晓所购买农产品的原种植养殖基地、培养过程、加工场以及运输销售商等基本情况,使消费者了解真实的产品,信任商品;并且龙头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情况,了解该商品的主要客户群体,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改良,以推动产业发展[14-16]。四是龍头企业可以根据强大的信息,在众多合作的合作社中,选择能力强、资金充裕的培育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实现资金互助,维护联合体的稳定运行。

3.2 加强产业链接

一是联合体要推进龙头企业与上下游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延长产业链条,通过挂靠结合、分工协作、产销对接、工序对接,以“合耕力,取精华,利益众食”为核心理念,以大联合的农业管理方式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打造命运共同体。二是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或农户签订稳定的购销合同,规定种植的作物品种、技术、数量,约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并负责种植技术服务、肥料农药检测及产品收购和营销[17-18]。例如河北定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养殖企业将农场的剩余秸秆处理作为饲料,然后将动物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处理成有机肥交还给农场,养殖场与食品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并根据加工企业的需求进行规范养殖,促进肉禽类的深加工,并且食品加工场还与附近农户、家庭农场、蔬菜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形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协调统一的格局。三是龙头企业应与电商平台建立联系,并发展产品物流配送,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将经营利润在各主体之间合理分配,提高经营效率。四是加强重视创意农业的建设,以增加农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3 实现利益共赢

联合体通过契约、合同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定各自的权责关系,可以显著降低农户的违约风险,通过主体合作、优势互补可以实现优势分工协作、节本增效。一是合作社或农户在承担农产品供应并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联合体规模的同时,应缴纳一定的风险金,降低龙头企业的经营风险。二是企业与合作社或农户应签订稳定的购销合同,并约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降低农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带动周边农户,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发挥龙头企业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优势,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以技术要素入股,持续加大科技服务投入,通过院企、校企合作,对农户进行统一全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农产品种植标准化程度,实现农产品品质与生产速度双飞,提升联合体的综合竞争优势。四是由联合体进行机械作业,由职业农民负责田间管理,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通过整合耕地、人力、机械资源,统一管理集中劳作,降低耕种成本,释放农村劳动力,改善农民收入及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五是龙头企业应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标准化生产,为其提供现代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建立科学种田管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从而生产出产量稳定的、满足中高端需求的、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促进龙头企业专注于产业链联结、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以及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志刚,于滨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概念内涵、组织边界与增效机制:安徽案例举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9(2):60-80.

[2]孙正东.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范式研究:以安徽省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3]汤文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20(5):60-62.

[4]周艳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培育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9(4):27-28.

[5]刘威.粮食主产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动因及路径研究:以河南省浚县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调查案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12):106-110.

[6]陈定洋.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研究:产生机理、运行机制与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 (13):78-83.

[7]芦千文.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创新逻辑与融合机制设计[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7):38-44.

[8]周昊天.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发展研究:运营特征、发展困境和路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 (17):32-35.

[9]李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江西乡村振兴对策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2019,24(3):11-16.

[10]汤吉军,戚振宇,李新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动态演化分析:兼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生的必然性[J].农村经济,2019 (1):52-59.

[11]周冲,黎红梅.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三产融合视角:来自GS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的案例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9 (1):17-22.

[12]窦祥铭,李红波.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33(2):31-38+50.

[13]孙立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7):5-7.

[14]楊孝伟,张秀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发展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1):1-5.

[15]程隆祥,罗兴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及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4):154-159.

[16]孙正东.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营效益分析:一个经验框架与实证[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5):108-112.

[17]芦千文,张益.对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2):24-31.

[18]周国鲲.我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河北省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