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现状与应对策略

2020-12-07 05:59柴利费翔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豆对策

柴利 费翔

[摘要]近年来中国已位居全球大豆进口第一国的位置,大豆进口需求表现为刚性特点,进口需求量逐年增加,而大豆进口价格却掌握在外商手中。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导致我国进口大豆成本增加,也促使我国大豆进口格局发生变化。对此,本文就当前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与建议,旨在为推动国内大豆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意见参考。

[关键词]大豆;进口贸易;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9

中国作为大豆原产国,1995年之前还是一个大豆净出口国,从1996年开始我国逐渐成为大豆净进口国。自加入WTO后我国大豆进口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已跃居大豆第一大进口国的位置,但我国大豆进口贸易中仍有诸多方面受制于人,面临着不少困境。如何振兴国产大豆产业,推动我国大豆进口贸易更好地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点进行简单的论述,以供参考。

1 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现状

我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豆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产量呈增加趋势,但与其他大豆生产国相比,中国大豆产业生产形势仍不理想。随着大豆种植成本的增长,其他农作物价格逐步上升,加之国际大豆价格的挤压,使中国大豆贸易出现了逆转,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08年大豆进口量为3 744万t,2009年增长为4 255万t[1]。2018年国内大豆消费量在1.4亿t以上,消费量占全球第一位。

由于国产大豆产量偏少,难以满足国内庞大的大豆需求,因此,从国外进口大豆成为解决国内大豆市场庞大需求的主要方式。2018年国内进口大豆为8 803万t,2019年上半年为3 827万t,大豆消费过度依赖进口。

2 中国大豆进口贸易面临的主要困境与原因

2.1 进口来源过度集中,进口依存度大

我国对大豆的对外依存度极高,约70%。1995年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仅为7%,2005年已增加到60%~70%。美国、巴西、阿根廷是大豆的主产国,大豆出口是这三个国家的主要对外贸易活动,他们也是我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家。长期以来,这些国家的大豆在我国大豆进口贸易中占据绝对性的“垄断”地位。目前,我国主要从巴西进口大豆,超过8成的进口大豆都来自巴西。2018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为6 608万t,比2017年进口量同比上升29.7%[2]。

2.2 对进口大豆呈刚性需求

大豆在国内的用途比较集中,包括压榨食用油、食用、饲料等;而豆粕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也是养殖业重要的饲料。大豆营养价值高,伴随公众经济水平的改善,公众对高质量的豆、肉、奶制品的需求逐年上升,需求的增多,间接促使大豆需求明显增加。虽然近年来国家开始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使国内大豆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但是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量。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 551.1万t,被称为大豆需求量历史上第二高峰[3]。

2.3 大豆产业链外资渗透严重,大豆进口价格受制于人

大豆是国内最早开放的农产品,已基本被外资掌控。目前,国内大型油脂企业共97家,其中64家被跨国粮商参股或控股,在总股本中的占比达到66%。另外,我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食用油供应等市场份额也大多被外资占领,占比达到75%。在此背景下中国逐步陷入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困局中,依赖程度逐渐加深。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全球大豆主产国的大豆产业主要被国际上几家跨国粮商所掌控,其控制了世界上不低于7成的大豆货源;我国八成的大豆进口货源被ADM、嘉吉、邦基、路易达孚這些公司所掌控[4]。他们以参股的方式进入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同时操纵着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从而垄断了出口我国大豆的渠道。2007年在国际大豆贸易商的联手操控下,国际大豆价格升高,我国大豆企业则在此过程中面临亏损。2008年我国出台政策,扩大了大豆的栽植面积,而国际大豆价格经过操控后价格下跌,使得国内大豆滞销,导致国内大豆种植户失去了种植热情。

2.4 进口大豆占据成本优势,而国内大豆产业缺少补贴扶持

通过分析产品价格竞争力的相关决定因素可知,位居第一位的因素是生产成本。从生产成本来分析,中国大豆生产成本超过了其他大豆主要生产国。根据加入WTO的相关要求,我国努力争取的农业补贴上限是每年农业总值的8.5%,然而国内农业补贴数额较小,尚未触及这一限额规定。国外主要大豆出口国每年农业补贴的平均额为190亿美元,而我国为120亿人民币,两者差距悬殊。此外,我国推出的农业补贴种类不多,尚无农业结构调整补贴,且补贴措施也极为简单,主要包括直接补贴与政策性收购,补贴范围及补贴力度较有限。纵观美国、巴西等大豆出口国,无论是大豆种植还是出口均可以得到多项补贴。这些国家的大豆补贴政策种类多样,且极具灵活性,包括收入、价格方面的补贴,有效提升了大豆产业的竞争力。反观中国,大豆产业并无配套补贴措施,致使国产大豆成本保持高位,从而降低了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

2.5 我国大豆进口门槛较低

1995年以前,我国对大豆进口有较严格的约束,门槛较高,按照国内需求临时确定当年的大豆进口配额,且配额内的进口需征收3%的关税,不属于配额内的进口则需征收114%的关税。自1996年起,国家暂时取消了大豆进口配额约束,进口关税从原来的114%下跌至3%。2001年为进入WTO,我国取消了传统的大豆进口配额政策,将大豆关税降至3%。在此背景下,大豆无可避免地成为中国加入WTO后开放程度最高的农产品,而国际大豆的价格比国内大豆的价格更具优势,使得大豆进口量明显增多,极大阻碍了国产大豆业的发展。

3 解决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困局的建议

3.1 实施大豆产业化经营战略,尽量减少生产成本

对我国大豆进口贸易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知,提高国产大豆产量对改变进口贸易现状的影响甚微。为改变当前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现状,应采取大豆产业化经营战略,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从而降低国内大豆价格,提升国产大豆竞争力。

大豆产业化经营涉及大豆种植方、大豆加工企业、大豆种植产业带,要实现三方资源的有机整合,需要从以下三点着手:第一,出台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扶持政策,以扶持具备实力的相关龙头加工企业开展产业化经营。第二,在国内设立大豆大型栽植基地,打造大豆产业带。将东北地区打造为高油大豆栽植中心,当地是中国大豆栽植与加工的传统基地,大豆多用于压榨食用油,大豆压榨企业也较多,可以将收获的部分大豆直接由国家收购储备作为压榨原料,另一部分由加工企业收购使用。由于只做压榨使用,因此无需考虑大豆的蛋白含量[5]。在南方,大豆主要栽植区可推广栽植蛋白量高的大豆品种用于出口与食用,不用于压榨使用。通过上述的分区域品种栽培模式能明显提升国产大豆的种植效率,进而使国产大豆市场价格下降。第三,做好豆农与相关企业的分工协作安排。大豆加工企业主要为种植户提供相关的大豆栽培技术、资金与大豆仓储运输服务,以提高大豆种植的科技含量。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可在自己的大豆栽植集中区域内设立仓储中心,或者与专业物流公司合作建立完善的大豆物流购销渠道。与其他大豆出口国相比,中国在大豆购销体系方面明显落后,尚未构建现代化的大型购销机制,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大豆加工企业的供货能力。

3.2 尽快成立我国大豆行业协会组织

大豆产业牵涉多部门利益,包括农业、商业、加工业等领域。为此,建议国家效仿国际做法,成立大豆产业联盟性质的组织,来共同应对国际企业的垄断行为。比如,成立大豆行业协会,以起到领导与组织作用,并负责对行业的自主监管,引导大豆种植、储运、加工、销售等的协作与沟通。同时,搭建全国统一的大豆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大豆生产、流通、期货、国际大豆产销等信息,确保国内大豆种植者与加工企业及时获得准确信息,做好风险防范措施[6]。通过大豆行业协会推动我国大豆产业一体化建设,设立大豆产业基金,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大豆产业的转型与整合,其最终目的是建立属于我国的跨国经营公司。通过协会积极对外宣传国产大豆的优势,即非转基因、绿色健康,努力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国产大豆品牌,打开国产大豆的销路。

3.3 合理运用WTO政策,加大补贴支持

长期以来,基于WTO的要求,中国大豆进口贸易一直采取低关税、无配额的优惠措施,大幅降低了大豆进口门槛,严重冲击了国内大豆产业。对此,建议政府在WTO允许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绿箱”与“黄箱”政策,对国内豆农及大豆产业给予更多的补贴。同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重点是对大豆战略储备等产业给予持续的政策扶持,优化对国内大豆产业的补贴机制。对豆农的补贴应从传统的价格补贴逐步改为收入补贴,从固定补贴变为动态补贴。实行反周期补贴措施,综合考虑大豆成本、国内市场价格以及进口大豆价格等因素确定国产大豆价格,若市场价在这一价格之下则为豆农发放补贴。关于加工企业的补贴则主要体现在政策方面的支持上,鼓励企业加大对国产大豆的储备量,加工后的产品由政府负责收储[7]。另外,可由大豆行业协会牵头,就外国大豆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行为向WTO提出相关调查要求,通过WTO规则来解决相关贸易中的问题,维护国产大豆的利益。

3.4 健全期货市场,抢夺进口价格话语权

目前,国际大豆定价权掌控在国外资本手中,为了尽快解决中国在大豆进口贸易中面临的困难,还应积极争取进口大豆价格的话语权。假设国际大豆离岸价并无明显波动,但国内大豆却伴随CBOT大豆期货价格联动性上涨,将会使二者价差明显扩大,大豆进口量也随之增多。此时存在的问题是,并非是因国内大豆需求量扩大而引起大豆进口量增长,实质原因是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市场空间造成了严重的挤压。从实践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国产大豆在国内面临销售困难的问题,而我国大豆进口量却不断攀升。为抢夺进口大豆的话语权,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到国际大豆期货交易活动中,并尽快健全中国的相关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大豆期货市场,它在国际大豆贸易中正逐步崭露头角,但尚无力与国际期货交易平台抗衡。建议国家可在大豆期货市场专门设立一个大豆市场调节基金,以健全国内大豆进口贸易机制。此基金的作用是应对由CBOT市场上大豆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如果国际大豆价格降低至接近成本水平,则通过该基金在CBOT市场内买入大豆,可以说,这好比是将CBOT市场作为我国大豆储备的一个仓库,有助于对抗大豆期货价格上升;如果价格超出一定的控制线,此调节基金就抛售CBOT市场购入的大豆,以对抗大豆价格上升引起的风险。此外,由于国家外汇储备较为充裕,因此可以利用上述基金在CBOT市场进行适当的调控操作。在上述操作的同时还应努力健全国内期货市场,将大连商品交易所做大做强,可以在国际大豆市场起到较好的套期保值作用,从而能有效打击国际大豆卖方在期货市场上随意哄抬价格的行为,弥补我国大豆进口贸易中点价定价方式的缺陷,进而维护中国大豆的进口贸易[8]。

此外,在争夺大豆进口贸易话语权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国内企业的配合。国内大豆相关企业需要努力摆脱国际大豆卖方对我国大豆进口的垄断控制。为此,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让国内企业积极投入到国际大豆贸易的诸多领域中,包括海外大豆生产基地、港口建设、海外大豆仓储运输等领域,如有必要政府需给予相应的扶持,帮助这些企业逐步脱离跨国公司的垄断控制。同時,可在一些地区设立大豆贸易保税区,让更多跨国粮商前来交易,并将大豆放在保税区内进行交易,最终实现对大豆期货价格的自主定价。

参考文献

[1]王微微.我国大豆产业进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1(10):53-55.

[2]洪锐,石磊,夏丽萍.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与巴西大豆贸易态势分析[J].中国市场,2020(7):6-8.

[3]李顺萍.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分析[J].世界农业,2018(11):108-112.

[4]付信明,赵常华.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大豆进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4):49-54.

[5]赵洵彦.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现状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20 (7):38.

[6]郑现伟,席增雷,张媛.我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及其影响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26(12):153-155.

[7]高勇红.中美贸易战对大豆及国内饲料工业的影响及趋势探讨[J].北方牧业,2018(17):11-13.

[8]王安顺.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18-19.

猜你喜欢
大豆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