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不同场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2020-12-07 06:16贾金子
家庭·育儿 2020年5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微课信息技术

贾金子

【摘  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场景多样,包括班级统一授课、社团活动及线上教育。如何合理设计及应用教学辅助工具即微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值得信息技术教师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科技技术逐日提升,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因此,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愈加重要,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现代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个体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的适应和创造能力,是基础教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伴随着课程改革在中小学的不断深化,课程的组织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基础教育中常见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课堂授课、社团活动等。近年来,线上教学也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常见的组织形式。

在信息技术课堂授课中,由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针对教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或布置的同一个任务,不同学生进度不一。学生学习层次不一,课堂教学进程难以把握;社团活动中,信息技术面向的学生对象普遍信息素养较强。教师在该场景下作为一个学习辅导者,面向全体社团学生的授课效率反而不如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效率高。同时,由于学生兴趣较强,很多学生会在课后自主探究学习,由此导致学生学习进度不一。信息技术的学习较之其他学科,操作性较强。线上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无法只采取单纯的讲授法,将学生学习新知与实际操作恰當融合是线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的信息技术教学场景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创建自主思考与探究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值得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微课的出现,为以上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该项教学新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为不同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更灵活、自由的选择。

二、微课的概念及优点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最早由戴维彭罗斯教授提出。他认为微课这种新型的学习形式,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较之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效率更高。戴维彭罗斯教授的观点为微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2011年,国内学者开始对微课这一概念进行研究。综合国内外多名学者提出的微课概念,结合文章主题,本文给出的微课定义为:以微型的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易混淆的概念或某种类型的问题解决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及开发的有完整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该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仅包含微型课程视频,也包含辅助课程视频的学习资源,如学习单、任务单、课件资源等。微课本身短小、精练,并且具有针对性。一节设计精良的微课,能够更加具体地传递新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并加深学生记忆;同时,微课支持在多种设备环境下进行观看学习,突破了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场所、时间的固定性;不仅如此,针对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微课还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和需要,灵活选用微课。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范围有限。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用到了微课。但是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微课大多采取录屏型,即将教师的计算机操作录制下来交予学生观看,与教师的讲演并无太大差别。因此该方式下的教学效果并无显著变化;信息技术社团教学中,微课使用频率较低,大部分教师直接采取全程讲授教学或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个别指导的方式。由于学生进度不一、学生信息素养不足等原因,社团学习效率较低;线上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采用教师录课方式,学生居家听课,基本未使用微课,学生自主探究与实操较少,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效果较差。由此可见,教师应在把握学生学习进程的大方向前提下,做好课前准备,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并具备针对性的微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微课的设计原则

(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根据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处于7~11岁,该阶段学生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具体形象进行运算。因此微课的设计不能只是教师讲演的复制,应当结合微课的主题,集合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以更真实、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示抽象知识,以此加深学生印象,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二)要以知识的类型特点为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微课设计,教师应关注如何把该部分知识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可以采取卡通人物引导、色彩丰富的画面及趣味性的语言的视频表现方式,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设计;程序性知识则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该部分需要适当留白,供学生自主实践。微课设计可以教师精确的演示操作为主,辅助细致操作,方便学生模仿与联系。

(三)实现网络共享互通

微课的使用不限地点与时间,因此微课的设计应当实现网络共享,保证在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上均可观看,真正实现微课作用最大化。

五、微课在不同场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一)微课在学校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设计与应用

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需要面向全班进行分课时的知识教授和任务布置。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究学习必不可少。作为学生必须掌握和学会运用的知识,每课的教学重点常常设计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中。在此教学环境下,微课可以该节课教学重点为主题进行设计。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是否观看微课,实现了课堂中的分层教学。在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机未配备音频外放设备。因此,微课的设计中,应当采用合适的字幕代替声音内容,此时对微课的画面要求更高。字幕设计既不可影响画面主体内容,也不可太过角落,容易被忽略。在该教学环境中,微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应具备目标明确、画面简洁、内容精练等特点。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中的设计与应用

社团活动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在此教学环境中充当学生学习指导者的角色。学生的自主探究一般不以课时为界,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存在一定差异。此时,微课的设计应当摆脱以课时为界的局限,其选题可以基于整个课程中的难点、易混淆及易错知识点,这样更有助于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和问题解决。由于社团活动的微课选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应注重微课内容传递的形式,尽量采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如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角色及角色造型功能辨析微课,针对这两个易混淆知识点可采用表格对比,辅以教师讲解的形式。

(三)微课在线上教育中的设计与应用

线上居家学习中,由于缺少教师的面对面任务分析和指导,微课将不仅是某个知识点的视频表现,可将教学目标融入具体典型案例进行形象化分析,制作专题微课。同时线上教育的微课应当包含微课件、任务单等配套学习资源的支持,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居家实操。

六、结语

随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微课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但是,如何设计微课,针对不同场景合理运用微课,使微课的效率最大化,是值得一线教师思考并用心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甲云.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与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吴娥.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黎标.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微课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