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畔政
有的人、有的事、有的书是长久占据着我的心灵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赶安丘县的石埠子集,在新华书店里买下一本《高山下的花环》作品集,一通忘食狂读,心潮久久起伏不已。从此,我记住了小说中的人物梁三喜、赵蒙生、小北京、梁大娘和雷神爷,也记住了作家李存葆。
机会终于还是来了。己亥年12月14日,应邀参加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学会主办的山水人文散文集《龙城遐想》发行座谈会,《龙城遐想》正是李存葆以诸城恐龙化石为探源,揭示人类文明史与环境自然生态和谐相处严峻课题的散文名篇。此前,该作品经大型文学杂志《十月》发表后,好评如潮。作为地方文艺杂志《东鲁》的执行主编,我曾转载此文,以飨“中国龙城”——恐龙故乡的众多读者。那么,这次座谈会,李存葆先生来不来?座谈会之前,我询问了《龙城遐想》散文作品集主编、潍坊市文联原副主席韩钟亮,“来,一定来。”得到确切消息之后,我倍感激动。
头戴一顶农村中老年常见的长舌盖帽子,身穿一件普通的夹克上衣,略显皱巴的内衣和凌乱的扣子,活脱脱的一个稍显邋遢的普通农村老头儿形象,这是李存葆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既然是作品出版发行座谈会,文学作品的交流自然是重头戏,而他当然就是这次座谈会的主角。当地的本土作家也巴不得聆听这位名家对文学创作的理解、诠释和表达。他刚一开口,我差点儿笑出声来。他那一口地道的土话,竟然比我们当地的土著还地道。特别是诸城居民最有地方特色的咬舌音,他若作为代言人一定毫不逊色。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气氛瞬间活跃于会堂。是Ⅱ阿,李存葆是五莲人,五莲与诸城挨墒种地,自古往来相亲,血脉相连。他说,自己本来也是诸城人,是老爷爷辈迁往五莲的。难怪他的口音比诸城还诸城。他以一口地道和蔼的邻家大叔腔调谈文学、谈创作、谈作家的责任和担当。我静心倾听,生怕落漏任何一个音节、一个词语、一个文学的火花。
李存葆主要谈散文,他向与会的本土作者谈了他的散文观。他认为,最终印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伟大是她的文化。文化是人类心灵之树上结出的圣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心智果实的长期积累,而最能让骚人墨客思绪恣意飞驰的是散文。中国是散文的国度,散文是中国文学的母亲。无论是记、传、书、礼、柬,还是疏、论、序、跋、碑,先人都留下了震古烁今的散文名篇。《老庄》是散文,《史记》是散文,《论语》是散文,《孟子》是散文。散文情感的触角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亲。散文文本抒写,上可以九天揽月,下可以五洋捉鳖,大可以拥抱三山五岳,小可以描摹泪珠一颗。散文写作,应追求语言的亮度、哲学的深度和情感的浓度。当然,散文应该是非虚构的,但散文也应有文学的想象。李存葆以其质朴睿智的语言娓娓道来,不时停下,交流解答提问者在文学阅读、故事构思、散文创作上的种种困惑。
文艺创作者要有艺术敬畏。李存葆说,作家首先应是人道主义者。诸城山水人文散文集《龙城遐想》编选的文章,以“关注环境”为主题,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文内涵丰富。而头篇作品《龙城遐想》正是李存葆出于作家的责任和担当,为社会、为现代人开具的拯救心灵的一剂良方。他谈到了写这篇散文的初衷。当今世界之所以有那么多恐龙专家,去痴迷地破译恐龙消亡的缘由,是因为他们隐隐感到,人类正面临着类似于恐龙灭亡时的一些前兆。如果人类仍执迷不悟,仍像现在这样无节制地虐待自然,破坏生态,人类的文明史还能再延续多长时间,这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当我们经济发展和生态失衡形成恶性互动的时候,恢复生态环境,就变得比国人切齿痛恨的权力腐败更加难以治理。“人之外任何生命的毁灭,不仅是兽的悲哀,更是人的悲剧。”联系到当下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回想起李存葆那关注环境自然、具有人文情怀的智慧大义之言,令人振聋发聩。
总以为在当代的散文大家之中,余秋雨的散文珠玉落盘,极具江南气韵,李存葆的散文则汪洋恣肆,恰如铁马雄关。他的创作理念融人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军人气质,因而,数十年来,他的大历史散文仍然具备了“花环”下的风骨。他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坐标,在散文的世界里开疆拓土,忧思中不乏希望,凝重里不乏壮美,激情澎湃,活力四射。
聆听李存葆先生的文学课,因为难得一见,我也是有备而来,主要是想请他给我计划出版的散文集《野有蔓草》惠书题签。联系早与先生见过面的超然台管理处主任乔云峰,巧的是,他受诗人柳笛委托,也想请其为《春芽儿童文学》题词。其间,我咨询了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学会的李增坡先生,他建议我直接去找就行。休息间隙,李存葆去了下榻室抽烟,我约云峰敲门而入。云峰将我介绍给他,并介绍了民刊《春芽儿童文学》,我也趁机简要说明了自己的散文创作,同时,将想请先生题詞的愿望和盘托出,没承想他一口答应。回到会议室,与会者争相请他题字、合影。他亦乐此不疲,逐一满足了所有人的愿望。我将早已预备好的一叠白纸递给他,他告诉我,你那书名我得回去(北京)用毛笔写,再给寄来。我匆忙将30年前买的那本《高山下的花环》递上,请其签名留念。望着那本纸页发黄的书,他略作沉思了三五秒钟,便在扉页上郑重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与李存葆先生仅有一面之缘,其实,我对获取题词也不抱多大希望,先生已到古稀之年,构思创作和社会活动繁多,打扰先生我也于心不忍。散会的路上,我对云峰说,是不是应该带点儿土特产?云峰笑语,“不用吧,你没听说县级市选用他的稿子,他一概不收润笔费。”十几天后,韩钟亮老师电话问我,说李存葆找他核实我的散文作品集名字,我一阵欣喜,有戏!庚子年春节之前,董云龙老师电话告知,一帧“野有蔓草”的书法条幅寄来,同时寄来的还有给《春芽儿童文学》的题词:“童心是作家生发想象力的源泉。”
范仲淹在其散文名篇《严先生祠堂记》中赞美严子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借用来赞颂李存葆先生的高风亮节,我想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责任编辑:秀丽
美术插图:郭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