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汶 潘思羽
主编罗晖以对诗歌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十八年如一日地辛劳与付出,使大型系列的《中国诗歌选》(每个年度的诗歌选本)得以编辑出版,并成为年度优秀诗歌精选的标本,这是他及每一位编委送给诗界的厚礼,让中国新诗的宏大长卷又一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一、主编者十八年如一日深耕诗坛
培根在《论读书》里说:“读诗使人聪慧。”诗歌在时间的链条上一直不断地延续,仿佛奔流不息的长河、周而复始的旭日,将诗歌的生命延续至今,并且不断地解构古典的枷锁,可持续地融入现代性。
在现代社会光怪陆离的异化形态中,诗歌给予不知所措的人们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从古至今,诗歌都是一种特殊的媒介,其不仅横向拓宽了中国文化的传播空间,在世界舞台上闪耀着诗情画意之美;还纵向延伸了中国文化可持续的时间,使中华民族的诗歌传统不至于出现断层,埋没于被人遗忘的尘埃之中。诗歌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情思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哲思上高远的飞跃。
每个人都是诗人,诗人就是每一个人。《中国诗歌选》(年选)的主编罗晖便是这样,他的专业属于理科范畴,文学却成为其归宿。《中国诗歌选》(年选)其实并不是他主编的第一本书。在与诗歌相伴同行的路上,在由笔尖和汗水铺就而成的长途中,他对诗歌倾注了自己的热爱,创作了个人作品集《岁月无痕》《飘香的野草》,还编辑了诗坛作品选《中国诗歌选》《当代作家丛书》等。当年那个写下第一行青涩诗句的普通学生或许还未曾想过有一天会成为海风出版社的特邀编辑,未曾想过诗歌会成为他一生的知心伴侣。他只是凭借着对于诗歌的赤诚热爱,以笔尖在纸面上起舞,奏响了诗歌的初章。
说到罗晖与诗歌,不得不提的是由他和梁潮策划与组织的诗歌盛事——第四届华语诗歌春晚桂林分会场。在梁潮、罗晖等人的心血和汗水的浇灌下,第四届华语诗歌春晚在山水桂林这个独秀名城绽放出秀美的花朵,使人们又一次沐浴在诗歌的光辉下,重新关注、审视诗歌带给现代人的超凡脱俗之美。这个纯粹艺术的诗歌盛会包括序曲“诗的国度”,三个诗章(“新诗纪元”“新诗群峰”“桂海诗林”),尾声“春天:翻开诗歌时间的新篇章”,让典雅的吟诵从身着汉服的演员口中缓缓道来,作为开篇,一步步地将所有观众的心神牵引到灿烂辉煌的诗词曲赋所辉映的泱泱中华的千年文明深處,沿着时间车轮滚动到现当代,并贯通与八桂诗坛紧密相连的特色鲜明的地域诗歌,最后以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结尾,展望诗歌的美好春天,引导人们走向远方。整台诗歌晚会采用情景诗篇的特殊形式,将吟诵、朗诵、童谣、歌曲、音乐、书画、表演等艺术手段融为一体,所挑选出来的杰出诗人的诗歌精品,在高水准朗诵艺术家的倾情演绎下,充分发挥了激情澎湃的冲击力和震荡心灵的感染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端的艺术视听盛宴。
诗歌是罗晖的良师益友,在与诗歌亲密交往的这么多年里,他形成了与诗歌交流的独特形式。在这十几年中,变的是他对生活多方面留心观察的方式,不变的是他对诗歌数十年如一日的深情热爱。在罗晖的笔下,时光不再是滴滴答答缓缓溜走,“被疯跑的时光抛下了”的也不仅仅是童年和青春,随着记忆琴弦被拨动的还有“飘满老屋的香味”“当年爱我的父亲、青春、阳光、小道以及学校”,还有“眼睛里缠绵的忧伤”“就连小小的阳台,都藏着她的委屈”,心里的疼痛与苦楚如同双溪上承载的舴艋舟,“渐渐钙化,成了一座小山,挡住了我的前行”,在深夜月光的凄吟里,剪不断,理还乱。唯有诗歌,在寂静的深夜能够与他低声耳语,渐渐抚慰他脆弱的心灵,成为他一生的挚爱伴侣,而那《中国诗歌选》(年选)便是他与诗友的精神纽带。
闭上眼睛回溯2002-2019年,《中国诗歌选》(年选)带给了人们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是我国的诗意文化。诗性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诗词是记载过去的独特形式,现代新诗则是记载这个时代声音的奇妙形式。主编罗晖将《中国诗歌选》(年选)搬上书店的书架,让中国新时代优选的诗篇乘着薄薄的纸张来到读者手上。中国的书店里便有了这一专门为中国新诗的优秀作品开辟的一隅之地,让读者通过这一渠道接近优秀的新诗作品,翻开这部诗选的书页,人们会对新诗的美妙感到讶然。在古体诗根植于人们脑海的中国,很多人并不了解新诗的美妙之处,而这本书便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新诗的载体。从2002年开始的年度选集,持续出版,一直到2019年的年度选集,《中国诗歌选》(年选)已经收录、刊发了大量的优秀诗歌,若想阅读新诗的优秀之作,不妨看看《中国诗歌选》(年选)。《中国诗歌选》(年选)中的新诗不像古典诗词那样用典,不追求格律整齐,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几行拼凑在一起,这些新诗有自己合身的美裳、自己美妙的灵魂,诗人用充满诗情画意的当代汉语,谱写出荡气回肠、余音绕梁的作品。主编罗晖走进这欢乐场,带着诗歌的梦想,他想让人们来看看这些新诗多么婉如清扬、妍姿美妙,所以才有了这2002年的第一本《中国诗歌选》(年选)。
二、历经17年精心遴选的《中国诗歌选》
在2002-2019年这17年里,17本厚厚的《中国诗歌选》(年选)垒成高高的一叠,在主编罗晖和所有热爱它的读者心中筑起了诗歌的堡垒,成为安抚心灵的净土。17年凡世人间,六千来个日夜更迭,呱呱坠地的婴孩也长大独当一面了。于主编罗晖而言,《中国诗歌选》(年选)如同血脉相连、日夜相伴17载的孩子。主编罗晖正如西行求取真经的僧侣,想要留下更多一些新诗的痕迹,想让新诗走到世人的眼前,仿佛穿过皑皑雪域高原,途经风沙四起的干涸大漠,将《中国诗歌选》(年选)带给读者。自1915年新文化运动起,新诗便朝着未来踽踽独行,2002年只是它沿途前行的一小步,但是《中国诗歌选》(年选)的诞世为它之后的步伐注入更多的动力,记录更多的风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唐诗、宋词、元曲,而新诗是新时代的新声音。细细品味,人们会发现市面上的新诗推广面其实并不广。要在网络文学、快餐文学和心灵鸡汤的包围中遗世而独立,中通外直,甚是不易。主编罗晖就在如此的文化市场中,如同一个执着的点灯人,点亮了一盏星空上的灯火,直至今日。
18年的诗歌主编事业,罗晖坚韧的毅力是有目共睹的。从发布征稿的推文开始,然后一点一点细致耐心地整理,一直到每个年度的《中國诗歌选》定下终稿,交至出版社出版,最后拿到样本,一页一页地感受诗歌在手指间的跳跃,这其中无数个日夜都是罗晖靠着一步一个坚定的脚印走过来的。一年一度的《中国诗歌选》(年选)的诞生仿佛是罗晖一年一度的长征,是他作为文学工作者对诗歌的崇高敬意,是他作为诗坛的一员对诗友们一个真诚的敬礼,是他代表诗界对文学建设的一个突出贡献。
看看那17个年度的17本《中国诗歌选》(年选),看看它们一本一本地摞在一起,看看它们年份的变换,你会开始期待下一个年度下一本年选的到来。这是一种庄重的年度仪式,你会在心中默默地倒数着,计算着它来到你的面前还需要多久。仿佛上了发条的闹钟,叮的一响,你笑着走到书架前翻看新的一年新的诗篇。
如今,2019年已经过去,整理出版新年度的《中国诗歌选》(年选)的号角早已吹响。18度岁月,即将诞生的下一部《中国诗歌选》(年选)拥有了17个兄弟姐妹,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无比热爱它们的父亲——罗晖。罗晖看着《中国诗歌选》(年选)就像看他自己的孩子一样,其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终于长大成人,这18年来付出的心血早已将罗晖与《中国诗歌选》(年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三、主编者及其编委付出心血的成效
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你有时不能理解他为何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轻点鼠标打开和关闭邮箱,细细地嘬品每个字符,不忍轻易筛除任何一首诗歌,但愿每一首都能为有缘人捧起细读。缘因幸得悠然在,海阔天空不寡欢。一脚踏空,踏入新诗的秘境,躺在诗歌环绕的云朵上,让每个字符都细碎在风中,即便只有风能听得到,也欢喜。你也许不明白年年精选国内几百位重要诗人的精品力作,选本厚度超过700页意味着什么。那是要从国内一整年的新诗成就中精挑细选出最优质的几百首,其筛选难度不言而喻。一年又一年,在诗坛这个大千花园里,开出了如满天繁星般数不尽的优美绝伦的新诗之花,只可惜《中国诗歌选》(年选)的大花篮的容量是有限的,只能挑选出其中最有特色、最鲜明的代表作呈现在人们面前,以显示我国诗坛的繁荣与美丽,而《中国诗歌选》(年选)就是这个优秀新诗的标本。然而,其工作量之大实在不容忽视,当微风吹开某一个年度《中国诗歌选》(年选)的某一页时,你的指尖轻轻点在某一篇,都能看到《中国诗歌选》(年选)并不只是局限于某部分诗人和某种类型诗作。
你会发现每一个年度的《中国诗歌选》(年选)既有原载于各式刊物的诗作,也有诗人们自己投稿的诗作。你会发现主编每一年都需要将国内和海外几百位重要汉语新诗诗人的诸多诗作细细研读。此外,《中国诗歌选》(年选)的挑选时间也比较充足,它不像那些年度诗歌选本那样受出版社发行及销售目标的影响,往往在当年10月份就编选结束,那么10月份以后出版的报刊所刊登的优秀诗篇就无法入选。而《中国诗歌选》(年选)没有受这一因素限制,所以它的编选范围较那些选本更广泛、更全面。还有,那些诗歌年选出版后,也可以给《中国诗歌选》(年选)的选编提供一个参考。在无数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滴滴答答地敲打着键盘,看着每一首诗歌被打印在《中国诗歌选》(年选)的纸张上。万幸晨光不负赶路人,你甚至能想象青圈爬上他的眼角,他带着倦容的微笑映衬着夜晚。市面上不乏诸多文艺报刊登载诸多新诗,但能够专注于新诗年度精选的少之又少。都云编者痴,谁解其中味。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当你深入《中国诗歌选》(年选)的字里行间时,你看到的便是他二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于诗歌的热忱。当你来到最新年度最新版的《中国诗歌选》(年选)的书架前,纵然你不明白他为什么,但你会恍然于一瞬间发觉,你置于其中竟如他一般地痴爱诗歌。整理选编规模浩大的诗歌年选,自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但是于他而言,能够与诗界打交道,能够和自己喜爱并乐意为之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诗歌朝夕相处,能够以喜欢的事情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件乐事,谁又能说他不乐在其中。其实,罗晖也是普通人,只是他与常人相比更拥有一颗纯诚的诗心,爱写新诗,爱整理选编新诗,爱诗坛的事业,爱诗本身,这正是作为一名诗者最重要的特征,足以让他自己引以为傲。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即便在成千上万堆的诗稿中反复翻查,即便日复一日地伏案校对,他也要为新诗凿出一条绵延悠长的小道,让新诗的宏大长卷在他的年度选本系列里缓缓舒展在世人的眼前。
新诗是诗人对世界美好的发声,《中国诗歌选》(年选)给诸多诗人带来了尽情抒发的广阔平台。所选的诗人有伊沙、侯马、中岛、谭延桐、余怒、臧棣、李元胜、张执浩、秦巴子、安琪、雷平阳、韩东、哑石、阿毛、翟永明、王家新、路也、杨晓民、林莽、柏桦、田禾、李发模、大卫、孙文波、西渡、杨克、张曙光、何小竹、于坚、西川、黄礼孩、李瑛、李小雨、森子、野曼、王小妮、林白、海男、曲有源、巫昂、陈所巨、任洪渊、唐湜、郑敏、梁小斌、食指、叶延滨、黑大春、高洪波、绿原、沈苇、陈超、胡弦、庞培、邵燕祥、北岛、多多、严力、西彤、纪弦、非马、吕德安、霍松林、沈鹏、郑伯农、马识途、启功、刘征、丁芒、屠岸、刘章、赵丽华、罗晖、李少君、舒婷、罗雨、孙友田、周所同、郁葱、商震、欧阳江河、黑陶、大解、车前子、谷禾、冉冉、芒克、周伦佑、陈东东、李亚伟、沈奇、江非、万夏、雷抒雁、默默、池莉、道辉、汗漫、洛夫、孟浪、叶维廉、刘荒田、虹影、萧开愚、叶匡政、孔见、子川、蔡其矫、傅天琳、江涛、李琦、徐敬亚、耿占春、夭夭、张民、李冯、史铁生、牛汉、晓音、汪国真、晓雪、崔志刚、冰峰、凡一平、刘汀、沈浩波、张新颖、杨牧、蓝蓝、刘亮程、车延高、马启代、张枣、李笠、华清、潇潇、公刘、贾平凹、朱山坡、唐晓渡、曲近、席慕容、林染、白灵、余秋雨、乔延凤、余光中、赵恺、傅天虹、迟子建、黄灿然、王尔碑、杨志学、余秀华、西娃、白桦、阿红、龚学敏、胡茗茗、张二棍、周云蓬、王寅、灰娃、唐朝晖、李寂荡、王干、程步涛、王单单、田湘、从维熙、郑愁予、莫言、谭五昌、吉狄马加、徐江、邱华栋、梁潮等(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所选的优秀诗人无法全部列举,这里列举的部分诗人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上述诗人或喃喃沉吟,或豪情壮志,在《中国诗歌选》(年选)的书页上挥斥方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