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新闻生产中“人的价值”转向

2020-12-07 06:04刘海孟龚芳敏龚逐流
今传媒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闻生产

刘海孟 龚芳敏 龚逐流

摘 要:近年來,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变革,正在形成一个以科技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智媒时代,这意味着新闻生产传播领域的整个生态环境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通过对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传播现状和影响进行分析,从新闻传播学等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新闻从业者与新闻生产传播之间的关系,探讨与思考技术发展对人的伦理、人文关系提出了何种挑战,以及智媒时代新闻生产中“人的价值”转向问题。研究发现,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新技术等条件的催化下,在新闻生产中无论是于传受主体还是于传播内容而言,“人的价值”都经历了一个从阶段性迷失到再回归的渐进过程。

关键词:智能媒体;新闻生产;人文伦理;人的价值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1-0037-03

学界对于“智媒时代”的讨论,首先是以作为划分传媒行业的一个阶段性概念出现的,智媒时代的技术背景是物联网、体感技术、VR、AR、MR、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在传媒行业的广泛应用[1]。学者彭兰指出,智媒时代是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传媒业融合的时代,该时代以新技术为基础,万物皆联,万物皆媒,机器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实现信息从生产、分发、交互到消费过程的全自动化[2]。在智媒时代的今天,新技术与新闻生产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传播业务的一系列流程,其中我们必须要追问的核心议题是“人的价值”。因为人工智能的前提是人工,人是一切技术的使用者,技术的最终归宿也在于人。因此在全新的新闻生产传播格局中重新建立“人的价值”,重新审视技术与人文的关系,从阶段性迷失、整体性回归、主体性危机、再回归与挑战四个阶段对“人的价值”进行探讨是一个非常紧迫与现实的问题。

一、“人的价值”:阶段性迷失

作为价值主体,人(个人、群体人、人类)就要求物(物质的和精神的实在及其外化的现象)的价值体现必须以“人的尺度”的标准为转移,保持生命存在,因为“任何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生产传播领域也产生了全新的变革。未来的传媒业生态也将在新闻生产系统、新闻分发系统、信息终端和用户系统等方面实现无边界重构[2]。但是在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传播过程中,“人的价值”出现了阶段性迷失的现实状况。

(一)技术的异化

AI技术、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的确为新闻生产传播的各方面带来了非常大的机遇和空间,但是在对新媒介技术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对自身需求的过度无限追求,在违背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他们却反而被技术加以控制,成为被“异化”的主体,“人的价值”主体性在被“异化”的过程中逐步消失。新闻媒体人在生产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为了使所传播的新闻内容适应媒介技术,不惜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为代价,这样无法全面反映新闻价值。从技术伦理的角度来看,此时人的价值成为依附于技术的附属品,而不是处于传播的主导中心地位。

(二)效率的遮蔽

在新闻生产传播过程中,追求高标准、高效率往往是新闻从业者、新闻受众所关注的。于传播主体而言,新闻媒体人可以利用AI技术等创新新闻传播内容的生产,以适应融媒体时代受众个性化、定制类的需求。同时,对于信息的收受主体而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为他们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提供了端口和便利。正是由于传播主体过于重视个性化传播,往往忽视了公共领域的建构,而在这种环境下也渐渐养成了一批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收受主体,他们对公共事务显得漠不关心。人的最终价值并不是以个人的标准要求和利益实现来衡量的,而是以实现整个社会价值为最终目的的,因此对个性化效率的极端追求遮蔽了人对社会价值的实现。效率对于新闻业来说,并非唯一或首要的关切[4],因此,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在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中,人文观照仍是最主要、最首要的核心因素。

二、“人的价值”:整体性回归

有学者认为,确证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价值,以及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和意义,是人的创造和发展的前提[5]。可以说,人们创造技术并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最终是为了实现人和社会整体价值的创造与升值。智媒技术的发展为人的价值整体性回归提供了契机,人的价值整体性回归是消除技术的异化,也是去除效率遮蔽的必要社会因素。在新闻生产传播过程中,AI技术、媒介技术等条件的催化促进了新闻生产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技术的延伸化和传播内容的丰富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价值的整体性回归。

(一)新闻生产传播主体多元化

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形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多元主体在去中心化的模式下完成的协作式报道格局。如今在新闻从业者与AI的人机协作的新闻生产模式中,人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提供的算法数据采集并快速挑选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可以对用户的社交兴趣热点作出精确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在与用户的智能化反馈互动中对新闻作出实时的监测和调整等。在此过程中,新闻从业者可以在媒介技术的辅助下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实现人自身的潜能。智能时代新闻从业者不仅要充分掌握“人机协同”能力,还要增强对已经被机器进行处理之后的数据的阐释能力[6]。除了对数据阐释能力的高要求,写稿机器人、聊天机器人等新闻生产形式因缺少新闻判断力、人情味和人的创造力,一直被人们所诟病,这也是未来新闻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二)新闻生产传播技术的延伸化

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麦克卢汉指出,“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电子媒介使人整合,回到整体思维的前印刷时代。这就叫做重新部落化的过程。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的人”[7]。过去我们往往会对北美环境学派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在技术决定论者看来,媒介技术是一切决定因素,其实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客观的技术论者并不否认技术的发展是受到参与活动的人的有意识的价值观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并没有把技术的自主性夸大为绝对自主性,这是我们过去常常产生误解的地方。在“人的价值”整体性回归中,传播技术的发展延伸了人在物质上所不能达到的尺度,是对人的思想性和主观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中,新闻从业者会把主观价值尺度和客观价值尺度结合起来,以生产合乎人的目的性和客观性的新闻为统一标准,生产与制作出用户所需要的新闻内容。

(三)新闻生产传播内容的丰富化

新技术的发展重构了采编业务,开拓了新闻内容呈现的新形式,使得传播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化。在过去受技术条件的局限下,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构思和框架往往不能得到全面丰富的展现,用户接受到的一般是以文字、音频和视频为主的内容呈现形式。但是在VR、AR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媒体人的思想价值得到了彰显,一方面提高了技术操作能力和素材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新闻理念。与此同时,用户也获得了沉浸式的新闻体验感,他们能够身临其境、自主探索新闻内容。无论是对于传播主体而言还是对收受主体来说,传播内容的丰富多元化是对双方的必然要求,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高度重视,是从被忽视的“人的价值”后作出的整体性回归的表现之一。

三、“人的价值”:主体性危机

学界认为,智媒面临两大任务:一是需要“融合媒体”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二是需要“融合学习”来实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使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得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浸润和支持[8]。我们必须认识到,AI技术在新闻生产传播中的运用确实有助于凸显人的主体性价值,但是技术同样也可以损害人的价值,使其陷入主体性危机。

(一)人的主体意识与传播内容的误差

德国技术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拉普认为:“任何技术潜力都是由人来实现的,人的行动受到自觉的意图和下意识的动机的指导”[9]。人工智能是意识和心灵的研究,也是相应的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指向的结果。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意识和心灵的现象与活动规则、意识活动的物理基础,还在于提高和增强人类的理智能力。人是AI技术的创造者与使用者,在新闻生产的传播过程中新闻从业者将自身的媒介素养和智能技术相结合,赋予了新闻叙事的广阔空间。技术的走向,新闻生产的最终走向都是由人的主体意识决定的。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人的主体意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因此技术在受到局限性意识的影响下,新闻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会与人的主体性产生一定的误差。

(二)人的主体身份与客体身份的置换

技术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AI技术、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弥补了人在新闻生产传播过程中的缺陷;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依赖于技术与对技术的极端崇拜,人所具有的职能有所退化。在这一过程中,人与AI的主体身份与客体身份发生了转移,人的主体性价值被弱化与忽视,陷入技术的“迷思”中。2019年3月新华社上线的两位“AI合成主播”,以真人为原型,以虚拟人像播报新闻。AI合成主播是智媒时代新闻生产的重大进步和技术革新,虽然现阶段他们还不具备人的完整行为与指令,但是我们无法预测到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会如何?或许,当某一天AI技术的发展超过人本身,就会造成人的主体性的模糊性,这也是智媒时代整个新闻生产领域面临的一大考验。

四、“人的价值”:再回归与挑战

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传播过程中,“人的价值”经历了一个从迷失到回归的渐进过程,在未来的新闻业中,技术的地位與作用会越来越得到重视,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新闻的生产传播提供了无限契机。与此同时,技术无节制的发展也将会引起人们对技术与人文的伦理关系的再审视与再思考,人的价值主体性也将面临一个未知的再回归与无限挑战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潘曙雅,张璇.智媒时代新闻采编业务的重构[J].新闻与写作,2018(4):48-51.

[2]彭兰.智媒化:未来媒体浪潮——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6)[J].国际新闻界,2016,38(11):6-24.

[3](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彭兰.更好的新闻业,还是更坏的新闻业——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业的新挑战[J].中国出版,2017(24):3-8.

[5]韩水法.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9(6):25-44.

[6]林竹鸣.智媒时代的新闻从业者角色:审视、定位与应对[J].传媒,2018(11):68-71.

[7](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丁柏铨.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和新闻传播——对技术与人文关系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9(5):6-12.

[9](德)弗里德里希·拉普著.刘武译.技术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新闻生产
社交媒体对社会新闻线索来源的影响
浅议自媒体时代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受众参与
微信朋友圈如何重构传统新闻生产模式
新媒介生态下的新闻生产研究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了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