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乡村发展路径探究

2020-12-07 05:58张小蒙瞿忠琼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振兴

张小蒙 瞿忠琼

摘要: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基于旅游产业发展视角,以南京市江宁区徐家院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探究了徐家院特色乡村发展的路径,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特色乡村积极融入全域旅游态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乡村;全域旅游;南京市江宁区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9-0056-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taking Xujiayuan in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as an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Xujiayuan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was explor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s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to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whole area tourism  situ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characteristic village; the whole area tourism; Jiangning district,Nanjing city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国家战略之一,是对于新时代的农村发展提出的新目标和高要求[1]。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全域旅游作为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态势产生了广泛影响。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一定区域内的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区域协调理念[2]。2016年2月5日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262家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江苏省共8个,南京市江宁区是其中之一。2019年9月4日,江宁区通过验收认定,被正式公示在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中。自江宁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年以来,在特色乡村建设与旅游联动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特色乡村为例,选取了谷里街道张溪社区徐家院(徐家院是江苏省公布的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之一,着重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的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梳理徐家院特色乡村发展现状,对其发展路径进行经验总结,以期为其他地区特色乡村的发展及如何融入全域旅游新態势提供借鉴。

1 南京市江宁区徐家院特色乡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徐家院特色乡村的发展现状

徐家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张溪社区,西邻红庙水库,东临谷里水库,南部有银杏湖、白鹭湖,北部为谷里现代农业园核心区。通过走访调研徐家院的当地规划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得知,徐家院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发展中谋求突破。自201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省级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100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之一,徐家院凭借其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及自身优美的田园生态环境资源,立足村庄本土特色,在新时代乡村建设发展中争创优先、走在前列,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和特色文化,展示田园风光、田园建筑和田园生活,建设宜居且富有活力的乡村,展示具有“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3]。为此徐家院推进落实了一系列改善措施。

1)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具有农耕书院特色的田园乡村。徐家院的规划前期重点提升了村民的人居环境,如批棚拆除、污水管网改造、公厕革命等,大大改善了村庄的景观环境。徐家院改造后的村庄环境见图1。塑造田园风光的同时,也注重挖掘当地传统文化,保护村内原有的古屋、祠堂、古树等,传承打渔、打糍粑、张溪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徐家院的名字源自明朝大将军徐达后人所聚集形成的村落,至今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家风家训,乡贤文化。据当地规划人员介绍,他们已找出有威望、有德行的退休老教师、老党员等6人,通过了解记录他们的家风家训、真人轶事,逐步形成具有徐家院特色、符合现代道德标准的乡贤文化,营造乡村新风尚。

2)改造配套设施——贴合当地旅游特色及文化。以不改变原本风貌为基础,徐家院对周边环境的配套设施进行了提升。融入新景观节点且注重贴合当地的旅游特色,不遮挡景观,保持原有田园开阔的视野。如根据当地“水八仙”的特色,设置了莲藕造型的雕塑、亭子,富有田园趣味,镂空造型使空间更通透。根据当地乡贤文化,设置了文化语句小展板,让游客穿梭在田园间也能感受到当地文化的韵味(图2)。

村内新建徐家大院(图3),将村史馆、党群微家、电商服务站、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乡乐馆等不同功能的场馆整合,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推动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乡土气息,更好地弘扬了本土文化。

3)推进三产融合——以“三园共建、三产联动”为路径。徐家院大力发展多元复合庭园,打造菜园—果园—庭园“三园共建”,最终实现农业、旅游业、服务加工业三产良性互动。从生产发展转变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产业体系全面振兴[4]。着眼于“三园共建、三产联动”,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最终目的要使农业、农村与农民获得较以往更多的收益[5],从而带动村庄经济发展。为此,徐家院积极整合农户闲置及零散田地,有计划地大规模种植优良蔬菜,尝试农业品牌化运营,申报注册了系列农产品商标。基于当地多年的绿色蔬菜种植经验和基础,引进了谷里现代农业园的优质绿色蔬菜品种,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大力培育绿色蔬菜品牌。并将蔬菜从田头向实体店、电商发展,打通销路,拓展市场。如目前种植了13.33 hm2桑果,未来计划着重发展桑果酒、果脯等价值高的衍生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咖啡馆、面馆、农家乐、民宿、手工作坊等店面已逐渐开张(图4),以公开招商方式对商户进行筛选,避免过度集中于餐饮业,打造业态多元化,住宿餐饮娱乐实现共赢。2019年9月正式运营的一家民宿,试运营阶段入住率较高。以农业带动旅游业、服务业发展,农旅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村民增收,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2 徐家院特色乡村发展中存在问题

1)蔬菜种植的田园生态景观功能及农事体验功能开发不足。现代农业作为徐家院特色乡村发展之路的一大亮点,在推动农业发展、带动三产融合方面至关重要。余茜等[6]认为通过现代农业带动乡村转型升级,“建设农旅双链、区域融合发展的农旅综合体”是当前新阶段提出的一种农业发展新道路。虽然当前徐家院的蔬菜种植规模较大、品种优良,但缺乏对田园生态景观功能的规划,尚缺乏田间采摘区、观光区等配套设施,未培育出生态优、风光美、受游客喜爱的农业景观,难以发挥绿色有機蔬菜的优势。游客尚未参与到绿色蔬菜的种植、采摘过程中,与游客互动性有待提高,农事体验功能开发不足也是导致游客体验感较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2)旅游淡旺季落差大及旅游景点动线规划不足。当前徐家院的旅游旺季集中在4月“野趣月”,正值野菜上市,郁金香花开放的时节,游客人数较多,但其他月份缺乏旅游热点,对游客吸引力较低,导致旅游发展动力不足,淡旺季游客数量落差较大,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由于郁金香种植区集中在村庄南部一片,整体景点数量较少且位置分散,游乐配套设施目前仍较缺乏,导致游客游玩时间短,大部分以一日游为主,这不利于当地餐饮业、住宿业等的发展。在旅游景点动线方面的规划有待加强,目前景区内各个景点与周边地区的景点缺乏在旅游动线上的线路配合。

3)“旅游+现代农业”融合度仍有待提升。徐家院有计划地大规模种植绿色精品蔬菜,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但目前现代农业对旅游的带动力仍然有限。徐家院的绿色蔬菜主要销往周边地区的食堂、饭店等,少部分在线上销售,虽然解决了大部分销路问题,但也局限了市场向外拓展,不利于徐家院打造绿色精品蔬菜品牌。针对游客的蔬菜采摘、售卖、农产品精加工、土特产等具备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尚未步入正轨。将“旅游+现代农业”作为特色亮点,实现以现代农业带动旅游业发展,必然要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1.3 特色乡村发展路径经验总结

1)紧抓机遇——积极顺应政策而行。2017年6月20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启动特色乡村建设试点,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建设并重点培育100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谷里街道张溪社区徐家院作为试点之一,抓住了政策机遇,顺风而行,顺应了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的趋势,依托自身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注重挖掘和发扬本土特色。旅游的全域化代表旅游管理不再是单一的部门管理,而趋向政府统筹下的多部门联合管理,基于未来前景广阔的全域旅游新态势,建立高效的“多规合一”领导机制势在必行[7]。因此在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徐家院坚持“多规合一”的规划原则,做好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特色产业规划,严格规划管控,分期分批推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各级党委、政府统筹相关政策、项目和资金,重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协调各方力量推进规划落到实处。

2)区域联动——融入全域旅游趋势。2016年基于江宁区提出的全域旅游规划目标,各村积极响应号召,加强景区间的联动发展,从初期“五朵金花”到“百花齐放”,即从谷里街道周村牛首山脚下的世凹桃园、横溪街道甘泉湖社区的石塘人家、汤山街道孟墓社区的汤山七坊、江宁街道朱门社区的朱门农家、东山街道中前社区的东山香樟园5个景点(图5)的重点发展,到江宁区全域旅游态势欣欣向荣,未来旅游前景广阔。

徐家院周边地区的谷里花卉谷、王家特色村已打造完成,大生科技农业养生休闲小镇的二期处于项目规划中。其周边旅游资源较丰富,所在的谷里街道地处南京南部生态旅游、休闲产业重点发展组团及绿色廊道建设带,包括著名旅游景点牛首山、薰衣草闻名的大塘金、最美乡村世凹桃园、明代航海家郑和墓、南唐二陵、白鹭湖、银杏湖高尔夫球场、千盛农庄等景点。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徐家院在充分利用当地生态环境,挖掘乡村文化底蕴,着重打造现代农业特色为主的乡村,尤其注重与周边景区的联动发展,扩大游客来源,不断提升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积极融入全域旅游趋势,逐步实现共享共赢。

3)明确特色——立足“旅游+现代农业”,找寻突破。江宁区特色乡村旅游发展重视整合产业, 强化区内各产业间与旅游产业的对接融合, 实现全产业支撑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8]。特色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9],建设重在“特色”二字,难处也同样在此,当前特色小镇、乡村等层出不穷,如何脱颖而出,找准特色突破是关键。全域旅游注重融合发展,做好“旅游+”是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发挥本土优势的基石,注重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并有效规避全域旅游创建过程中出现过于同质化的现象[10]。乡村规划可借鉴“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的综合型发展模式[11],并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关注“三农”问题、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和经济发展相契合。徐家院以乡贤文化为基础,保护古建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优良家训家风传统,精心打造具有农耕书院特色的田园乡村。同时基于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借助“绿色谷里”名片,大力发展绿色优质蔬菜种植,培育精品蔬菜品牌。以“三园共建、三产联动”为路径,实现农业、旅游业、服务加工业的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以“旅游+现代农业”为亮点的发展道路。

2 对策与建议

2.1 培育田园生态景观,由单一观光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需求的多样性日益显著,更注重亲身体验,绿色消费,休闲农业由单一的观光功能开始拓展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12]。因此,徐家院应充分利用当地优美的田园风光,将蔬菜种植作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配合旅游景观节点、游乐设施等,培育蔬菜特色旅游为主的田园生态景观。以蔬菜种植形成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规划品种的交错分布,将观赏性纳入种植品种的选择考量,打造自然、生产、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生态景观综合体。建设蔬菜采摘园,让游客亲手采摘果实,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建设蔬菜认领小田地,让游客化身地主,自己选择田地种植蔬菜,成熟后可采摘送货上门;建设蔬菜研发科普基地,讲解绿色蔬菜种植知识、培育技术,让游客玩中学,感受绿色精品蔬菜的内在价值等。通过以上措施,推动现代农业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拓展。

2.2 挖掘旅游热点,全面规划旅游动线化

利用挖野菜、吃野菜打造的“野趣月”,郁金香花田打造的赏花节等都形成了较好的旅游热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徐家院可坚持这种思路,从本土原有的自然景观、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乡贤文化等出发,如举办绿色蔬菜美食文旅节,利用种植的大量绿色精品蔬菜,制作成别具风味的蔬菜特色美食,用美食吸引游客品绿色蔬菜,游田园风光;利用打糍粑、打渔、张溪锣鼓等活动安排体验环节,丰富游客参与感与体验感等。此外,旅游热点的打造需与旅游动线的全面规划相结合,既要将徐家院范围内的景点良好串联,形成一条有风光、有体验的旅游环线,还应加强与周边景点的互动合作,如开设观光巴士环线,使其往返周边景点,促进游客资源流动,形成良性互动。

2.3 开发乡村旅游多元价值,打造徐家院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将乡村旅游与乡村资源、乡村景观、运动康养及新技术融合,从而有效链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旅游消费和生态环境,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生态产业链[13]。徐家院将特色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资源融合,目前已种植大面积桑果,计划推出桑果酒、果脯等衍生產品,未来应加快引进桑果衍生农产品生产的配套设施和技术,并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推出桑叶茶、养生红酒等高附加值、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除了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之外,对农产品文化方面的培育也应给予重视,如根据本土绿色蔬菜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吉祥物、纪念品等,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树立高知名度的绿色蔬菜品牌,促进现代农业升级发展,才能让绿色精品蔬菜成为徐家院的代名词,更好地打造徐家院的旅游品牌,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6):49-55.

[2] 李金早. 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 人民日报,2016-03-04(007).

[3] 江苏省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J].江苏城市规划,2017(7):47.

[4] 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1):65-73.

[5] 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17-28.

[6] 余 茜,李冬梅.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浙江省余杭市春风长乐小镇和陕西省杨凌区五泉镇为例[J].世界农业,2018(2):53-59.

[7] 宋斐红.“政府主导,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建设模式研究——以沂南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0):57-58.

[8] 孙爱民.全域旅游视阈下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研究——以南京江宁区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18(34):91-93.

[9] 王景新,支晓娟.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17-26.

[10] 任唤麟.全域旅游建设的若干困境与路径选择[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9,32(5):1-4.

[11] 季凯文,周 吉.以田园综合体促进江西美丽乡村建设再升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39(9):108-111.

[12] 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8(4):640-645.

[13] 程瑞芳,程钢海.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多元价值功能响应调整及开发路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40(6):75-81.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