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帅星
摘 要:近年来,返乡农民工子女群体社会适应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以H省N县某中学为个案,通过分析影响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进程的因素,进一步提出帮助返乡农民工子女融入学校的对策。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子女;返乡学生;学校适应
一、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缘起
与上世纪80年代一批批农民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务工经商的“民工潮”不同,近年来由于受国家惠农政策、城乡教育制度、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开始陆续回乡发展。返乡农民工的回流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现象,与之而来的返乡农民工子女[1]社会适应也将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返乡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问题包括社会关系的适应、生活环境的适应、文化适应、学校适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以学校适应方面切入点,探析制约返乡农民工子女群体学校适应进程影响因素。学校在个人社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有效促进返乡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发挥关键性作用。在城镇化背景下,社会在关注“流动儿童”群体的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返乡农民工子女回流的社会适应问题,这两个群体的社会适应协调推进,“社会排斥”现象才可能逐步减少直至消失,城乡一体化才能最终实现。返乡农民工子女的农村社会适应问题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和城镇化的进程。因此,分析影响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进程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进程的因素
本文通过对H省N县X中学35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1.人际关系缺失是制约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进程的根本原因
影响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根本原因是人际关系缺失。这里的人际关系包括:同学友谊、师生关系两方面。返乡农民工子女回到乡土社会后要经历师生关系和同辈群体的变更,在新学校需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即交新朋友。在新环境中良好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缺失,使得相当一部分同学很难融入新的学校班级。
返乡农民工子女的与新同学建立友谊关系较慢,影响了其学校适应进程。在调查的35个人中,在被问到“你平时和同学一起玩的频率”时,返乡子女中只有9个人表示经常与同学一起玩,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14个人表示偶尔与同学一起玩,有4个人表示很少与同学在一起玩。大约75%的返乡农民工子女很少与同学玩,人际关系的缺失使返乡子女产生了孤独感,对新学校也产生了排斥感,影响了他们适应新学校的进程。此外,部分人与同学的关系处理的不太好。调查发现:在被问到“你和班里大多数同学关系如何”,有13(占比37.1%)人表示与同学建立了良好关系,13人表示与班里同学的关系一般,9人(占比25.7%)表示与班级同学的关系处的不好。通过对研究对象访谈得知,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子女对与新学校的同学建立关系积极性很高,同时也想方设法与班级同学建立友谊。只有部分返乡农民工子女不愿意与班级同学交朋友并建立关系,他们认为当地的同学与自己趣味不投,而且有城市的朋友就够了。也有部分返乡农民工子女由于同学“恶作剧”感觉自己受到歧视与讽刺,不想跟他们交朋友。
部分返乡学生未能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人发展或改善人际关系。业余时间的分配也能反映返乡农民工子女人际交往情况。在被问到“你在课余时间主要做些什么”时,有6名返乡农民工子女表示会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超过一半(20人)人表示课余时间玩手机、ipd、电脑等。只有4人表示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与新交的朋友来往,大部分的人课余时间都在玩电子产品等。这也反映出返乡子女在无法及时建立社会交往关系时只能依靠现代网络和通信设备去弥补现实中的交往障碍和人际关系的缺失。
进一步访谈发现,部分返学生表示农村生活无法与多姿多彩的城市比,可供游玩的场所太少。就算到了假期,学生都各自回家,村与村之间过远的空间也大大限制了返乡学生与同学来往的机会,只能沉溺于網络、打游戏等。与人的接触越少,返乡农民工子女越容易在人际交往方面受挫,影响了其学校适应的进程。
2.学习成绩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进程的关键因素
学习成绩对于返乡农民工子女在新环境建立初步自信,进而加快学校适应至关重要。在学校中,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从而在课堂发言中与老师互动,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慢慢适应新学校。反过来讲,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班级中会被其他同学排斥或歧视,限制了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可能性。
学习成绩会影响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自信。调查发现,35个人中,28名返乡农民工子女表示自己在刚到农村新学校后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只有7人没有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农民工子女返乡入学后,由于城乡教材的内容、版本、难度等不同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反差,部分返乡学生出现学习吃力问题而且短期期难以解决,他们并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在城市,学生在课余时间上补习班来提高成绩,而在返乡之后,农村的辅导补习班基本在寒暑假时间,而在平时很少有时间上补习班。离开了课后辅导的返乡学生在回乡后就面临学习成绩下滑问题。更重要的是,H省是高考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可能在别的地区不错的成绩在河南省只能是一般的成绩。
学习退步后的应对不力会使返乡农民工子女失去学习信心,影响学校适应的进程。50%以上返乡农民工子女都积极解决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例如,通过找到成绩下降原因解决问题或老师同学求助。但还有48.5%的调查对象未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4人采取放任不管的方式,还有13人出现颓丧情绪,致使学习成绩持续恶化。通过访谈发现,原来部分返乡农民工子女因为换了新的环境后,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对老师同学熟悉),不好意思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导致学习的退步。还有部分人觉得身边同学的成绩都特别好,自己产生自卑感,因而导致了继续退步情况的出现。不愿或羞于向老师同学请教、自卑心理作祟等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好,都对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学业成绩导致返乡子女学校适应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也会受到同学的羡慕,对于他们而言,学校生活能带来认同感和成就感,因此他们的学校适应较好。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会使得他们疲于奔命,老师和家长还不断对其施压,这些压力又易使学生产生焦虑,使得其逆反心理增强, 从而对老师和学校产生抗拒和退缩,影响其学校适应进程。
3.学校环境响是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进程的重要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和交往互动的重要场域,因此学校环境是限制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进程的重要条件因素。本文学校环境指的是对学生学校适应可能产生影响的硬件环境和班级氛围。硬件环境指学校的教学必要的基础条件,比如教室、食堂、多媒体和实验仪器设备,等等。相较于城市学校,虽然农村学校这些年在办学条件方面有所改善,但是生活条件(如学生宿舍、食堂、卫生间等)仍存在很大差距。当被问到“你喜欢现在就读的新学校吗?”这个问题时,调查的35人中,只有28.6%的学生表达出对新学校的喜欢,71.4%人对出新学校态度一般甚至不喜欢。因此,不少学生都滋生了负面情绪,故而产生了返乡农民工子女新学校的适应问题。通过访谈得知,部分返乡农民工子女反映新学校食堂饭菜不好吃,而且饭菜的种类不多,学校的卫生间太脏了……这些不满导致他们对融入学校产生了抵触情绪。
班级氛围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主动性的關键因素。班级氛围环境指存在于师生所组成团体中的社会心理环境。它是学生对班集体认同感的集合。良好的班级氛围无疑会吸引返乡学生主动融入,反之亦然。调查中,只有4人对所在班级表示满意,10人对班集体的态度一般,有21(占比60%)名返学生对新的班级不满意。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子女认为班级管的过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束缚感太强;班级氛围过于压抑,学习气氛太浓,缺放松活动,课间休息时间(除了上卫生间)都无人走动说话;学校取消了体育、音乐、美术课等课程,让人无法理解。因此,班级氛围的差强人意也影响了返乡农民工子女融入新学校主动性。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认为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是完成返乡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关键,学校是促进个人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返乡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具有举足轻重作用。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适应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影响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进程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人际关系的缺失;二是学习成绩;三是学校环境。因此,要助力返乡农民工子女顺利完成学校适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帮助返乡农民工子女重构人际关系。返乡农民工子女要主动与学校同学交流互动建立信任,逐步发展亲密关系并获得友谊,促进学校适应。而返乡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社会和家庭要给予这一群体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老师和其他同学要主动给予返乡农民工子女关心、交流、陪伴等互动,使其会多归属感。第二,帮助返乡农民工子女提高学习成绩。在帮助返乡农民工子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基础上,学校老师要给予返乡学生学习上的关心和帮助,成绩好的同学可以主动为一些羞于请教的返乡农民工子女辅导作业;第三,当地教育部门尽可能的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要构建良好的学风,班主任要营造和谐有序的班级氛围。基于此,才能有力促进返乡农民工子女完成学校适应,进而完成农村的社会适应。
注释:
[1]本文研究的返乡农民工子女是指户籍在农村并且出生在农村,后跟随父母进城生活和上学,或者户籍在农村但出生在城市并在城生活和上学,且在城市生活学习时间6年以上,后因多种因素返回家乡上学的农民工子女群体。
参考文献:
[1]王甲娜、刘利、王烈.多层线性模型在班级环境与学生行为问题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1):59-61
[2]马丛红、刘琴.皖北地区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05):87-88
[3]蒋国河.返乡农民工子女学业适应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23-26
[4]蒋国河、孙萍.农民工子女返乡就学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27-30
[5]张宝歌.回迁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以生命关怀为基点改善回迁儿童学习适应状况[J].教育研究,2012.33(02):74-78
[6]谭千保、张英、龙莎莎、蒋旺.返乡农民工子女同伴依恋和学校适应行为研究——基于2625份调查问卷[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1):38-42
[7]穆建亚.返乡农民工子女农村社会融入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5(08):72-74
[8]张烨、叶翔.消除农民工返乡子女就学的文化及政策障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5):31-36
[9]刘腾龙.返乡农民工子女乡土适应问题研究[J].青年探索,2019(03):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