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泰州市委统战部
基层统战工作是整个统战工作的根基所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统战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由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其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近年来,泰州市深入贯彻中央和江苏省委统战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着眼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情况、新问题,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着力做好“凝心、聚力、提质、增效”四篇文章,努力打通统战工作“最后一公里”,统战工作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实现了社会影响力、经济贡献度、成员满意率“三个明显提升”的好效果。
做好“凝心”文章,把团结引领的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统战工作是党特殊的群众工作,首要的是做好争取人心的工作。泰州市注重发挥基层对统战对象了解最全面、联系最紧密、服务最直接的优势,不断厚植统战工作根基,凝聚最广泛的人心。
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凝聚人心。市、县(市、区)、镇街三级党委自觉履行主体责任,把统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书记切实负起统战工作第一责任,带头学习宣传贯彻统一战线政策法规,积极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定期研究解决统一战线重大问题,把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穿到基层统战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层各级多次举办党外人士学习会、党外干部座谈会、十九大精神宣讲会、党派联合大讲堂、“同心讲坛”等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持续深化统一战线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成果,引导统一战线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效增进统战成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中凝聚人心。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永恒主题。泰州市注重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民主协商的政治优势、协调关系的组织优势、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按照团结的面宜宽不宜窄、团结的人宜多不宜少、团结的程度宜深不宜浅的要求,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一切消极因素。2020年以来,无论是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还是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社会治理最前沿,都活跃着泰州统战人无私奉献、拼搏奋斗的身影;政党协商、建言献策、社会服务、爱心捐赠等活动的广泛开展,都充分彰显了泰州统战人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强大力量。
在坚持“广联谊深交友”中凝聚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坏,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泰州始終把联谊交友视为统战干部的基本能力和要求,要求统战干部直面广大成员的所思所想所盼,正确处理好广交和深交、入情和入理、公谊和私谊的关系,努力把更多党外优秀人才凝聚起来。同时建立健全各层级结对交友、谈心交流制度,开展“五个一”结对交友活动,市领导带头深入非公企业、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开展“一对一”个别谈心,全市160多名统战干部与800多名统战成员结成对子,结交了一批真朋友、好伙伴,扩大了统一战线“朋友圈”。
做好“聚力”文章,把丰富的统战资源聚合在基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统战工作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在。长期以来,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空心化、边缘化、与中心工作结合不紧等问题,基层有大量的统战资源亟待唤醒。泰州按照“服务+组织+阵地”的“三个有”工作思路,把基层统战对象变为统战力量,充分激活统一战线的神经末梢,确保统战工作在基层真正活起来、实起来。
做到“服务有温度”。感动于心、践之以行,把统战工作做到每个统战对象的心里去,才能赢得认同,促进作用发挥,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展现统战作为、体现统战力量。泰州大力倡导和树立为中心任务、为统战成员、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工作理念,把非公经济领域作为切口,搭建政企对话平台。连续多年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2020年又创新举办“早茶峰会”,真诚听取意见建议,共谋发展大计。深入推进“泰商回归”工程,举办泰州发展恳谈会、“百企大走访大调研”“访百企、走千商、献良策、出实招”等活动,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细落实,真正让民营企业家安心投资、放心创业。
做到“成员有组织”。伴随着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所有制形式、社会阶层分布、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化,新的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海外归国留学人员、来泰投资、定居的港澳台人士、海外的泰州籍同胞也越来越多。泰州在巩固已有力量的同时,及时把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纳入工作视野,先后成立泰州市海外联谊会、旅港同乡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欧美同学会)等联谊组织,同步推进所辖市(区)统战组织建设。注重分层次、分领域,抓重点人士、抓典型代表:在民营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中,抓住职业经理人这个关键少数,通过企业党组织和工商联等团体的工作,发掘一批党外代表人士;在中介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加强对负责人的思想引导和行业监管,促进健康成长;在新媒体与网络界从业人员中,坚持以新媒体出资人和网络大V为重点,做到线上线下并重,“键对键、面对面”结合,培育统战系统的大V。通过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借助社会力量,不断延展工作“手臂”,拓展出基层统战工作广度。
做到“活动有阵地”。统战活动开展的效果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好的形式、载体和阵地。泰州紧扣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党外人才的目标,创新推进党外干部教育培养与实践锻炼的深度融合,不断开辟统战工作新阵地。指导各市(区)制定出台党外干部实践锻炼考核办法和管理制度,结合各群体、各领域、各行业特征,积极探索分类组织、分类引导、分类服务、分类培养,高标准建设党外干部实践锻炼基地,实施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双向交流计划”,选派党外干部赴园区招商一线、乡村振兴一线、信访维稳一线、服务窗口一线,激发统战成员投身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热情,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拓宽视野、提升素质。
做好“提质”文章,把统战重难点问题解决在基层
统战工作的生命力体现在服务发展上,自身也必须置身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审视,与时俱进、顺应潮流。2020年泰州把“统战工作提质增效”作为年度总体工作思路,着力推动基层统战工作补短板、促规范、树品牌,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促进泰州统战工作整体质量大提升。
突出問题导向补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互联网时代,基层统战工作不仅要向网络延伸,而且要运用网络来做好统战工作,补好互联网这一课。泰州坚持把做好网络统战工作作为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发力点,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任务清单》,召开全市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会议,探索建立“网络人士e体同心”工作室,完善泰州网络统战工作平台,网络人士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得到有力彰显,网络统战做好舆论引导、助推全面小康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突出底线思维抓规范。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复杂程度加深,基层各种不确定因素相应增多。泰州始终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认真排查、妥善处理基层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民族工作方面加强团结服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等活动,打造了“石榴籽工作室”“石榴籽驿站”等服务品牌,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工作方面加强依法管理,扎实推进宗教工作督查“回头看”整改落实、乱建庙宇整治等工作,不断提升宗教事务治理能力,为全市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大局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突出创新意识树品牌。基层是改革创新的厚重力量,也是统战工作出经验、出成果的地方。近年来,泰州统战系统先后打造了实施“‘1+5行动,打造活力统战”“泰商回归工程”等一批有创新性、示范性、影响力的特色亮点和品牌,增强了统战工作活力,扩大了统战工作影响。2020年主动适应形势任务,聚力创新创优,启动实施“统战‘泰友聚,同心助发展”实践创新项目,创新开展“献良策、助民企、助脱贫、侨爱行、促和谐、筑基地”等六大行动,持续打造泰州统战工作的特色亮点品牌,赢得广大统战对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点赞。
做好“增效”文章,把效能提升的实际成果体现在基层
当前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和外部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基层统战干部流动性大、新兵多,一定程度上存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做好基层统战工作,必须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和统战资源禀赋,既定准位又做到位,促进统战工作效能最大化。
把关键点放在作风改进上。积极响应市委发出的“大兴实干之风、致力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深入开展“讲政治、强本领、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大力弘扬“忠诚担当、深学笃行、勤廉务实”的泰州统战人精神和“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统战干部想抓落实的自觉、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
把发力点放在深入调研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活动,引导广大统战成员持续聚焦全面小康、“六稳”“六保”、民生幸福十大行动、园区改革、项目建设等市委中心工作建言献策,认真落实对口联系、民主监督、议案提案办理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提高考察调研的实效性。各地也积极搭建平台,充分调动广大统战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了靖江“马洲心联荟”、泰兴“新力量”、兴化“儒新社”、海陵“范园雅集”、高港“高层汇”、姜堰“堰心汇智”、高新区“泰智荟”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智库。
把根本点放在完善机制上。积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及时调整充实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的“双层架构”,落实组织协调、执行督查、考核评价等制度,督促基层完善统战机构设置,配强统战工作力量,形成条块结合、多方联动、专兼协作、齐抓共管的统战工作新格局。着力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研究制定科学合理、严谨细致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不仅加大量化指标设置,也合理设置更为开放、更加多样的软标准,力求准确反映基层统战工作实绩,形成对基层统战工作的正向激励。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