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肖肖
站在居住的院落中间可以看到各家各户的生活,这可谓是一处神奇的地方,它既有亲切的生活气息,又有悠远的历史风貌——这就是北京的老胡同。北京老胡同已经成为北京文化意义上的地标性建筑,孕育着城市的灵魂。老胡同传承的是老北京的一种浓浓乡愁,老胡同已经融入了现代北京城市的肌理,它留住了历史文化底蕴,包含的是一种凝固的历史记忆,承载着普通百姓的烟火生活,记录着民俗文化的时代变迁。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北京老胡同的数量在慢慢减少,保护老胡同的历史任务迫在眉睫,保护和传承北京老胡同就是保护与传承珍贵的优秀历史文化。本文主要从北京老胡同的文化象征意义、历史渊源及如何保护与传承方面入手进行简要介绍分析。
胡同,一般也被叫为里弄,是指各家各户民居之间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北京老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著名的胡同有北京的什刹海胡同、东交民巷等。胡同承载着现代北京城市的乡愁,承载着普通老百姓的烟火生活。老北京人对胡同有着一种极为特殊的乡愁情感,它积淀着邻里感情,演绎着现实生活的点点真实,记录着普通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北京老胡同离喧闹的市中心很近,但是走进胡同你会感受到那种独有的安静,可以说是闹中取静。而且对于邻里关系的融洽,生活在胡同里的人们彼此关系亲近,邻里和睦,胡同在其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北京老胡同的历史渊源
北京老胡同据说源于元朝,距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北京的胡同多不多可以从这句话里看出来,这并不夸张,而是基于真实情况的反映。800年古都风华,燕京城闾巷交错。北京老胡同的方向很正,一般为正东正西,宽度不过九米。把这些胡同连接起来,就像一个“回”字,有规律可循。胡同两边的房子就是北京的独特民居四合院的形式。四合院只有一处门,进门后四周都是房屋,中间院落一般为公共设施比如水龙头,这是供居住四合院的人公共使用的,这在无形中密切了四合院中人们的联系。
来过北京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北京的路,可以称之为阡陌交通,大街大多是笔直的、平坦的,南北、东西纵横交叉。所以,北京的胡同也大都是方方正正的,而且大都以东西方向,南北平行为原则。这样的胡同布局依照了北京特殊的地理环境。东西走向是为了保证住宅的朝向,南北平行则确保了每一户的采光。北京胡同的建筑原理也多采取灵活的处理原则,如果街道之间的距离过大,就会在主干道之间再设计一条窄胡同。比如,南锣鼓巷地区介于交道口南大街与地安门外大街两条城市的主干道之间。就是街道之间距离过大,再重新开辟了一条胡同。
胡同沟通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北京特有的胡同文化。即使到现在,时过境迁,但在北京四合院生活过的人们依旧怀念老胡同,怀念老胡同里的人们,胡同里刻印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在胡同里你可以看到三三两两悠闲下棋的人们,可以看到沿街追逐嬉戏的孩子们,可以看到买菜归来的大爷大妈。
北京老胡同的文化象征意义
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反映了生活在元代的人们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独特智慧。胡同规规矩矩,四合院错落有致,这是严格统一化管理的结果。因为有胡同的规划与沟通,北京城便成了管理规范、生活有序的百姓居所。胡同文化逐渐演变成了老北京的一种民间文化。北京老胡同涵养了平民文化,拉近了街坊邻居的关系,升腾了人间的烟火气,它们是时间,是乡愁,是回忆,它们见证了时代的繁荣与没落,看到了生活在胡同里的人们一代又一代的生活变迁,它们穿越了风雨和时空,它们承载了历史和文化。鸽子窝(笼)是北京胡同里常见的,鸽子主人会每天按时把笼子里的鸽子轰出来遛遛,鸽子身上绑着鸽子哨,一帮一伙地飞出来的声音也是开启北京人一天生活的序幕,一般从影视剧里可以看到北京四合院里一个特有的镜头,清晨,一群鸽子从四合院的上空飞过,这是表现北京四合院的独有方式。错落有致的北京老胡同,形成了姿态万千的北京城。胡同涵养了邻里之间的亲近关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印记着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可就是这普通生活的真实构筑了老北京人地道的京味儿。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在胡同的人们逐渐搬到了高楼里面,但却少了胡同里那种熟悉的味道,高楼里狭小的空间构成独门独户的私密空间,但是人们依旧怀念四合院里大伙儿一块生活的场景。
北京老胡同文化的保护
一个城市之所以有生命,之所以与另一个城市有区别,就在于它的空间格局、街巷水系、建筑空间以及其中承载的文化。而作为城市肌理的北京胡同,其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凝结着祖先们的汗水和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汗水和印记,承载的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对于北京人而言,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灰墙灰瓦的四合院,就是清静的胡同,就是从这里传出的京腔京韵,以及在这里生活的豁达、热情、恬淡的人们,简而言之,就是北京的特色传统文化。
近年来,北京全面推动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其中明确提出,二环路以内胡同街区的环境整治,京味儿得浓。也就是说,对北京老胡同的保护与传承,要因地制宜,尤其要避免千篇一律的挪用,准确把握文化特色,突出特色。在保持胡同原有肌理、走向和空间尺度的基础上,注意保护和传承胡同内原有的上马石、拴马桩等特有文化元素,突出所在区域的风貌特色,重点塑造老北京文化特色的独特胡同空间。自导则实施之日起,北京老胡同保护就有了“行动方案”,中国的老城保护有了“北京标准”。北京东城区的雨儿胡同的改造就是一个成功的样板。经过拆除一百六十余間违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独立的厨房、卫生间等疏解整治措施,不仅留住了胡同肌理和风貌,留住了原住民,还留住了正宗北京话、乡愁、乡情、乡味,保留下了纯正的胡同气息和胡同的精神,而且真正让老胡同居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干净整洁的胡同,让老街坊们感觉“久违的烟火气又回来了”。“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保护理念,借鉴雨儿胡同的经验和原则,一步步、一点点去做,北京的胡同保护就一定能恢复其原有风貌,就能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留住“京味儿”,留住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相信北京老胡同,这个被梁思成先生誉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的地方,在我们日渐觉醒的文化自觉中,会越来越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北京的一个亮丽名片。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