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生态思想研究

2020-12-07 10:55王蓉
时代人物 2020年26期
关键词:伊斯兰教穆斯林中国化

王蓉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长足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从习近平主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今年习总书记的陕西行、宁夏行等,就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贺兰山生态保护以及强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等,更加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而在宗教中国化的背景下做好中国伊斯兰生态思想的挖掘及实践转化,可以为今天严峻的环境问题提供思考和借鉴,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伊斯兰生态思想溯源。生态文化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思想是在宗教信仰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中国伊斯兰生态思想属于伊斯兰教伦理道德中人与自然的生态性伦理范畴,作为指导穆斯林社会道德行为的准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中国伊斯兰生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思想渊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环境的地理背景。任何思想文化都有其产生、成长的环境土壤,这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传统习俗等。伊斯兰生态思想就是在综合环境作用下产生的关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知与对待。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其特殊的生态地理环境为伊斯兰教生态思想的出现提供了土壤,也使得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阿拉伯”一词原是“沙漠”的意思。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北面与“肥沃的新月地带”相连,东接波斯湾和阿曼海,南接印度洋,西濒红海。面积约为 300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由于高原、山脉和沙漠的广布,加之半岛炎热干旱的气候,降雨量少且不均衡,使得半島地带环境恶劣,绿色植被稀缺,而零星分布的绿洲对当地人民显得十分珍贵和重要。在环境恶劣、资源紧缺等现实矛盾下,为适应特定、有限的半岛环境而形成的社会文化、宗教民俗及法则规定等,成为伊斯兰生态思想的现实根源。

“真主创世”论下的自然观。伊斯兰生态思想和它的“真主创世”论下的自然观是分不开的。伊斯兰教奉行真主创世说,是围绕“真主独一”的一神宗教系统。“他在六天中造化了诸天与大地,他的权威宝座原在水上,以便能考验你们,看你们当中谁是行为最好的。”(11:7)真主存在于万物之前,首先真主用了两天创造了七层地,之后造山岳、预定食物等,总共花了四天;然后真主转而造天,造之前,天还是一片蒸汽。他在“两日内”创造完成了“七重天”,并在每一层天启示了相应的事务。为了保护最低层的天还以星辰点缀护佑;最后造完天之后开始铺平大地。滋养长出不同种类、色彩、形态的植物。包括恒星、行星在内的各种天体也都是按此规律而运行。 最终,世界得以完美被造,而万物则依定制而行。《古兰经》里还提到,“他创造天地,制服日月,在大地上置放诸多山岳,制服海洋,创造人,又创造牲畜,以其毛和皮给人御寒,以其乳和肉为人充饥;创造马、骡、驴,供人骑乘,并驮运货物;从云中降下雨水,供人饮用,供船舶通航。(16:3—15)从伊斯兰教的“真主创世”论可以看到天地万物都是真主存在的迹象,包括动植物界的一切现象和秘密也都是真主的语言,那么人类与自然世界作为生命系统的共在,在伊斯兰教看来都是源于真主。这就要求穆斯林要正确认识大自然,合理利用大自然,依照自然规律行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中道圆融”的宗教观。伊斯兰教自唐朝初年阿拉伯、波斯使节与商人来华活动开始,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传播发展史。纵观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史,自传入始伊斯兰教就自觉走上了一条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发展道路,由浅至深、由表至里。大体来说,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形式有三个层面,一是伊斯兰教外在形式、表象层面的中国化,及宗教艺术、宗教礼仪、生活习俗、衣着服饰、语言文字方面的民族化、本土化;二是伊斯兰教组织制度的中国化,穆斯林以清真寺为中心,围寺而居,组成穆斯林社区,通过教坊组织保存、传承伊斯兰教。三是思想文化层面的中国化,主要体现为“以儒诠经”运动的开展、经堂教育的创立、汉学派和门宦制度的形成。而思想层面的中国化,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和“中道圆融”的宗教观成为中国伊斯兰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这体现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兼通“儒、释、道、伊”四教的回儒,他们将伊斯兰教教义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相结合,阐明了伊斯兰教的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为建立中国伊斯兰教奠定理论基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

中国伊斯兰生态观及特点。中国伊斯兰生态思想源于阿拉伯半岛的现实环境因素、“真主创世”论的自然观以及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和“中道圆融”的宗教观三个方面,其生态思想内涵丰富,蕴含着生态保护智慧。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时间的迁移,中国伊斯兰教在生态思想方面也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赋予了时代内涵。

伊斯兰教强调节约资源,避免浪费。资源的有限性、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可持续发展观都要求人们认识到“节流”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通过避免浪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伊斯兰教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接近自然而不崇拜自然;二是开发自然而不滥用自然,人与自然相依为命,共存共荣 。中国伊斯兰生态观除了伊斯兰教中的本有之意,同时吸收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将人与自然看成互生互益的生命共同体,强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明末清初著名的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王岱舆首先提出了“真一”、“数一”、“体一”3个基本概念,阐明真一为“天地万物主宰”,真一“显而为天地万物种子”(数一),而人则通过对当体(即自身)及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去体认“真一”。中国伊斯兰教认为“真一、数一、体一”为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自然界作为真主迹象的显现,人类可通过对自然界及其关系的观察,体认真主。这种对自然界地位的重视和神圣性的对待,使得穆斯林对于自然环境的爱护与建设带有宗教的神圣内涵。清初著名回儒刘智把伊斯兰传统教义和宋儒的“天人性命”之学融合起来,将自然界的生成演化情况与人自身的生理机制划分为“大世界”(自然界或物质世界)和小世界(意识或精神世界)。 刘智主张中正之道,特别反对拔苗助长、竭泽而渔这种贪欲横行、破坏生态平衡的短视行为。

中国伊斯兰生态观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理开发,禁止滥伐滥用。伊斯兰教提倡“中道”思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更要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破坏的不可逆性,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的过程中要懂得合理开发、用之有度,不能有竭泽而渔的短浅行为,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是顺应自然,遵循客观规律。伊斯兰(al-Islām)原意为“顺从、和平”,而“穆斯林”(Muslim)则意为“顺从者”。伊斯兰教认为,自然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真主的创造,前定使然,所以人们应该依定制而行,其中也包括顺从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是敬护动植物,推行“忠恕”之道。“忠恕”之道属于儒家伦理范畴,是儒家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将儒家文化中的“忠恕“之道用于处理人与动植物间的关系,敬护自然,由己推物。这既是伊斯兰教义中本有之义,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体现。

中国伊斯兰生态观具有圣俗一体、平等和諧、中道随顺的特点。伊斯兰教认为,宇宙万物都得益于真主的创造,自然界作为真主的迹象显现,就带有真主语言的圣洁感,而穆斯林的后世乐园中也是水草丰美、环境优雅,使得中国伊斯兰生态观带有神圣性。而人类是和大自然是血脉相连的共同体,作为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的人类,要正确认识大自然、合理利用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出中国伊斯兰生态观的平等性。和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下的环境伦理观不同,伊斯兰教认为人类和自然万物都是真主创造的,不是对立矛盾体,而是平等、和谐的共同体。大自然供人们开发使用,相互联系且互相作用。伊斯兰教认为人类是真主在大地的“代治者”,所以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治理好这个世界。中国伊斯兰生态观具有中道随顺的特点,“中道”思想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性,在《古兰经》和圣训中多有阐述。“中道”源自阿拉伯语,本意为中间,延伸为中正之道、中和之道。“中道思想”就是中正、公道、和谐、不偏不倚、不过不及的正确思想 。中道思想已经渗透到了穆斯林的信仰和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生态思想层面上的不过分、讲平衡,对的和谐发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及伊斯兰自身的健康发展都有重大价值。中国伊斯兰生态观还具有随顺的特点,伊斯兰教认为人类是真主委以重任管理自然界的“代治者”,是有责任和义务去治理好这个世界,使自然万物欣欣向荣、和谐发展,而治理的原则便是随顺自然。因为在伊斯兰教看来,自然万物都是真主的前定使然,遵循着各自的规律运作,所以作为“代治者”只要依定制而行,顺从真主、随顺自然即可,这种“无为而有为”的生态思想对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通过分析中国伊斯兰生态思想渊源、具体内涵以及特点属性,体现出中国伊斯兰顺世平等、和合相生的生态观。伊斯兰教的这种生态智慧影响着中国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实践,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良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祁学义译.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2]马坚译.古兰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阿拉伯)穆斯林·本·哈贾吉辑录,祁学义译.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M]北京:商务印      书馆,2016.

[4]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1.

[5]伊本·凯西尔著,孔德军译.古兰经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第32页.

[6]金宜久.伊斯兰教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4.

[7]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8]王岱舆.正教真诠[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伊斯兰教穆斯林中国化
印尼·雅加达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门宦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研究
伊斯兰教苏菲派人神和谐关系探究
伊斯兰教纯属躺着中枪(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