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洁琼
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山清水碧……地处珠江出海口的珠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宛如一颗天然雕琢的珍珠,在南海之滨闪闪发光。40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这座昔日珠江三角洲上落后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了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珠三角走上“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时,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珠海独辟蹊径,确定了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1998年,珠海在拥有地方立法权后,通过的第一部法规就是《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
如今,珠海在经济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始终“颜值”不改,蓝天白云常驻、青山绿水依旧,在推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守住生态收获幸福
多年前,有人赞叹:“珠海的空气可以罐装出口”。现如今,朋友圈经常被各种“珠海蓝”刷屏,“珠海蓝”依然是珠海市民引以为傲的资本。
40年来,得益于坚持生态优先,珠海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路子。特区建立初期就确立了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强调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992年,珠海率先出台了关于保护环境的“八个不准”规定,内容包括:不准在山坡二十五米等高线以上部分兴建非供游客休憩和观赏的建筑物;不准在海边、河边规定范围内兴建建筑物;不准在风景区和公园内兴建非供公众游乐、休憩或观赏的建筑物;不准乱开石场;不准建设有大烟囱或有严重污染的项目;不准乱设广告牌;市内的噪声不准超过四十五分贝;不准修建没有停车场的任何建筑物。
根据“八个不准”中对工业污染的控制,当时珠海市区只发展有利于环境、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曾有不少国际知名企业想要入驻珠海,但都因为环保问题被拒之门外。”一位曾在珠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人士表示。
珠海对已经建成的企业也有严格要求:依山而建,对山体破坏大的,取缔;排污经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对不起,珠海不欢迎你”。据了解,关停的企业每个赔偿都在数千万元,在当时财政收入有限的形势下,珠海有这样的魄力实属不易。当年,珠海有三分之一的排污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被关停。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做可行吗?不少珠海人在心里犯嘀咕。当年响应“建设特区”号召而定居珠海的老陶说:“那个年代,看着周边的‘邻居飞速发展,收入越来越高,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当时很多人说不让工厂进珠海就是‘自断财路。”
如今,老陶由“靓仔”变成了“阿叔”,他不仅把侄子“拐”来了珠海定居,还对上大学的女儿千叮万嘱:“毕业一定要回珠海!”问他为啥,老陶说:“在珠海,生活好啊!”
老陶嘴里的“好”,一方面指收入提高了:随着中国经济从粗放式增长转变为集约式增长,珠海展示了其强大的后劲,珠海人的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2001年,珠海市GDP为366.59亿元,排名全省12名;2019年,珠海市GDP达3435.89亿元,增速6.8%,已跃居全省第六。尤其在2010年后,珠海的GDP几乎保持着每年超200亿元的增速。
另一方面,坚守环保底线换来了珠海无可比拟的优美环境,这已成为珠海的名片。
“干净!”这是珠海“新移民”劉先生对珠海的印象,辗转几个城市,他选择全家定居珠海。“珠海蓝天白云太常见了,依山傍海,空气非常好,是个很干净的城市。”刘先生举例说,在珠海,他半年不洗车都没问题。
生态环境部10月通报的2020年9月和1—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前三季度,珠海市空气质量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3位,同比提升6位;改善幅度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9位。此前,珠海已在今年5、6、7月连续3个月,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
不断添“绿”气质更好
近年来,珠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的生态理念和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共享绿色生态生活、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六大方面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宜居环境为珠海收获了“一箩筐”国字号荣誉,彰显了珠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不断进步和显著成效。2017年,珠海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受邀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上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并荣膺全国“2017美丽山水城市”。大会献给珠海的颁奖词是:有颜值、有文化、有智慧、有情感、有个性。
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在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后,珠海没有故步自封,而是继续锐意奋进、砥砺前行,多措并举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创建成效。2018年,珠海高位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工地扬尘、道路扬尘、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深入开展碧水攻坚战,突出抓好前山河和黑臭水体整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有序开展净土防御战,积极组织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定性调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同时,持续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固体废物监管制度,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阐述温暖有力地道出了百姓心声。而“获得感”这一关键词,正在成为珠海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上的“硬指标”。
随着珠海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深入,给市民生活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更高,宜居景象随处可觅——在绿荫处处的社区公园,市民一出家门口就能尽享安康闲适的休闲生活;在清新海风润泽身心的海边,新修复的香炉湾沙滩成为市民新的休闲场所;珠海大剧院的修建落成,为这座洁净文明的城市增添了韵味和优雅;香山湖公园、海天公园等一批新晋“网红打卡点”,成为市民放飞身心的好去处……
珠海着力构建国际一流的宜居环境,持续绿化美化、全面构建“市政特色”“城乡社区”“水网湿地”“森林郊野”四大公园体系,先后建成海滨公园、野狸岛公园、城市客厅、香山湖公园、芒洲湿地公园、梅华城市花园、海天驿站等城市公园708个,城区人均公园面积达到21.23平方米/人,位居全省前列。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珠海“颜值”更高了,“气质”更好了。
扬帆启航蹄疾步稳
“四十而不惑”。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经济特区发展历程,珠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守护环境的理念方面,从来“不惑”。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环境,守护我们的家园。”“绿色发展”理念早已深入珠海人骨髓,而且成为了珠海的主流价值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强则经济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扬帆启航新征程,珠海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未来,珠海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绿色发展空间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系统治理,推进“公园之城”“千里绿廊”“万里碧道”建设,让珠海的清新空气、青山绿水成为建设现代化未来型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健全生態经济体系,推动工业企业绿色改造以及建筑、交通、能源、环境、园林绿化等领域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同时,完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规划体系,优化完善城市绿色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力度,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把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经济特区。
眼下,珠海正在集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严格落实中央及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前山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和问题河涌治理,加快补齐污水厂网建设短板,做好垃圾分类试点示范。探索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加强跨区域污染联防联治,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