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倩仪
2020年9月,电影《夺冠》全国公映,上映20天累计票房超过7亿元。影片叙述了中国女排30多年拼搏奋斗的故事,诠释了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中国女排精神。随着电影热映,人们惊讶地发现,青年郎平的扮演者竟是郎平的女儿白浪。那么,白浪是如何得到饰演青年郎平机会的呢?
身处离异家庭
1992年,郎平的女儿白浪在美国出生。两年后,中国女排经历新老交替,青黄不接,成绩跌落至谷底,大家想到了郎平,邀请她回国执教。
临走前,白浪听到郎平含泪对她说:“妈妈有两个女儿,一个是你白浪,一个是女排。妈妈真不希望中国女排这个旗帜在人们心中倒下。”小小的白浪抱着一个布娃娃似懂非懂地看着母亲,流着泪追随母亲离去的身影。她不知道,郎平走出家门时,早已流泪满面,不敢回头。
一年后,郎平由于和丈夫聚少离多,决定离婚。然而,虽然母亲与父亲离婚,又远在天边,但白浪感受到的母爱并不少。她时常能接到郎平打来的电话,询问她是否开心,有没有交到新朋友,成绩怎么样等等。等待郎平的电话成了白浪每天最期待的“甜点”,她却没想到,郎平的工资都用来交电话费了。
暑假的时候,白浪会在父亲的安排下回国与郎平团聚。白浪喜欢黏着郎平,于是在比赛或训练的间隙,白浪都被郎平紧紧地抱着怀里。她每晚还要和郎平一起睡,睡觉又不老实,经常踢被子,令本就很累的郎平牺牲了许多睡眠时间。
一天晚上,白浪躲在被窝里,小心翼翼地问郎平:“我同学的爸爸妈妈都在一起生活,你和爸爸为什么不在一起?”郎平先是一愣,继而微笑着说:“爸爸妈妈之间没有爱情了,所以就分开了。但是,你看,爸爸把你照顾、培养得这么好,我很感激他的。爸爸妈妈虽然分开了,但我们永远都爱你。”白浪这才放心地点点头,调皮地钻到郎平的怀里。
尽管身在离异家庭,但在爱意的包围下,白浪渐渐长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
15岁那年暑假,白浪像往常一样回国探望郎平,那时她已经长得和母亲一般高了。两人站在一起,就像好姐妹一样。一见面,白浪竟掏出一瓶指甲油,要给郎平做美甲:“你们打排球,手很重要,我可以让你的手闪闪发光。”说罢,她嘿嘿一笑,郎平也跟着笑了起来,还夸赞白浪涂的是艺术品。
“我带你去云南旅游吧,刚好这段时间我不是很忙。”郎平一边欣赏着指甲一边笑着说。白浪却摇摇头:“我不想去旅游,我想打排球,你教我吧!”多年来,她跟随郎平在赛场和训练场上看到过太多次排球运动,早已跃跃欲试。
郎平点点头:“不过,打排球要很坚强才行,因为经常会受伤。”岂料,话音刚落,白浪说:“我会像妈妈一样坚强的。”郎平便带白浪到北京的一家训练馆进行训练。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白浪一上手就打得很好,不叫苦喊累,打到手都红肿了也不吭声。
假期结束,两人在机场分别时,白浪还故作轻松地对郎平说:“我走了,我不会往后看,也不会哭。”可当她拖着行李一步步迈进机场时,眼泪却不由自主地落下来了,她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正在这时,白浪收到了郎平发来的短信:流泪,并不代表不坚强。白浪猛然回头,看到母亲一直在注视着她,而她终将在母亲的注视下继续茁壮成长。
2007年,白浪考上高中,学校没有把中文开设为第二外语,她学的是西班牙语。恰逢郎平来美国看望白浪,对她说:“浪浪,西班牙语太容易了,我学意大利语都是自学的,你一定要学中文,中文难。你要学会挑战有难度的事情,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顺。”白浪点了点头,答应母亲好好学中文,迎接挑战。白浪非常勤奋,走在路上,也要跟着郎平读路标识字:“建国饭店、东风宾馆、麦当劳……”
另外,白浪继承了郎平的运动天赋,加入了学校的排球队,打的是主攻位置,和郎平当年如出一辙。
慢慢地,白浪的内心却变得茫然了。
进军世界名校
白浪在美国几个俱乐部训练过,她认为排球带给她无尽的欢乐,也教会她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让她变得无比坚强。当白浪和郎平在一起时,周围的人看到白浪已经比郎平长得更高,就会问:“你是不是考虑让白浪继承你的衣钵,当一名职业排球手呢?”郎平便平静地说:“如果她想,就去。如果不想,也沒关系。我觉得得她自己非常喜欢才行。”白浪听到后,心里满是惊喜,她的确想过当一名职业运动员。
她不动声色地望着郎平,郎平似乎也感觉到她内心的热情,主动带她去跟北京队、恒大队接触。就这样,白浪认识了好多排球运动员,也清楚地了解到专业运动员的生活。她还大胆地跟她们切磋球艺。
经过这一系列对排球的深入了解,白浪就变得迷惘了。她跟郎平倾诉:“妈妈,如果我不当职业运动员,你会不会对我感到失望?”郎平摇头:“当然不会,我尊重你的选择。带你做这些事情,就是要你确认自己是不是做好干这一行的准备了。”白浪松了一口气:“我觉得我对排球的热爱还不如那些专业运动员那么极致,我想尝试别的职业。还有,跟她们相比,我还是打得不够好。”语毕,白浪得到了郎平的一个拥抱,郎平用行动来支持她的选择。
自此,白浪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她告诉郎平,就算不能像运动员那样在世界级的比赛上夺冠,她也会在别的领域夺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夺冠。
白浪的心里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入斯坦福大学。她忘我地投入到备考当中,减少了许多娱乐活动,常常累得趴在书桌上睡着,直到郎平的来电把她唤醒。“复习累吗?”电话里传来一个母亲关切的声音。白浪揉揉眼睛,坚决地回答:“不累,斯坦福大学我志在必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0年,白浪成功考入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郎平,郎平特意赶来美国为她庆祝,更盛装出席了她的毕业典礼。
走进大学校园第一天,白浪笑着与目送她的郎平挥手作别,只听到郎平说:“浪浪,大学只是一个开始,要继续努力。”白浪微笑着点头,奔向新的生活。
在大学里,白浪仍是学校排球队的成员,一如既往地打主攻位置。作为球队的重要成员,她谨记“夺冠”的目标,带领球队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了地区、全国和国际的比赛冠军。正是在她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她才了解到郎平原来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一次排球比赛时,对方有位运动员得知白浪是郎平的女儿,兴奋地跟她打招呼:“嗨,我是你妈妈的粉丝。”另一位运动员又走过来说:“你妈妈是上一代人的英雄呀!”
白浪觉得惊讶,只知道郎平是运动员和教练,回去查资料才发现,郎平屡次夺得世界级冠军的光辉事迹。这些,她从未听郎平亲口提及。不说,就是不炫耀,就是不想给女儿造成压力。白浪热泪长流,感动于郎平对女排的贡献,更感动于母亲的付出。
再去现场观看郎平的训练时,白浪心里平添了一份敬意。她把郎平对排球的热爱,为比赛全力以赴的精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郎平,已然成为了她的偶像。
2014年5月,白浪大学毕业在即,为了学习、实习,经常到凌晨一两点才上床睡觉。郎平到美国陪她,不停地敦促:“早点休息,明天再看书吧!”不曾想,白浪回头一笑,元气满满地说:“妈妈放心,我要学习‘郎平精神。”看到郎平怔住了,白浪又俏皮地笑笑:“你的伟大事迹,我都知道啦!”
郎平这才悄悄退出房间,不一会儿,白浪又看到她端着一碗糖水进来。白浪喝了一口,很甜,郎平精神是真的,母爱也是真的。
2014年6月,白浪顺利地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一个月后,她过关斩将,以优秀的笔试和面试成绩,进入了金融领域工作。在工作中,白浪发挥母亲赐予的精神力量,认真工作,勇于创新。
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有机会重走母亲的运动员之路。
重走母亲过往
2018年8月,在美国旧金山工作的白浪收到了陈可辛导演发来的邮件,邀请她饰演电影《夺冠》中的青年郎平一角。“演我妈妈年轻的时候?”白浪第一反应是,不答应。一来,她不是职业演员,从未演过戏;二来,她虽然会打排球,但打得不如郎平好,关于打球的戏她缺乏信心。
没想到,接下来剧组不断发出邀请,尝试说服她,弄得白浪都不好意思了。陈可辛还说:“一旦你饰演了这个角色,就相当于重走了你妈妈以前走过路,相信你会更了解你的妈妈。”白浪终于心动了,可她仍有顾虑,她没有信心能做得和母亲一样好。
这时,郎平鼓励她说:“浪浪,你知道吗?真正的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白浪一听,终于被激起斗志,她决意竭尽全力诠释好年轻时代的母亲。
初次面见陈可辛,陳可辛让她试一场戏,看一下她的整体感觉。从来没有做过演员的白浪表现得非常糟糕,陈可辛皱着眉头说:“白浪,其实你并不是扮演青年郎平的唯一选择。你把剧本带回去,两个月后再试一下戏。”白浪愕然地抬起头,怎么还有可能让别人来扮演我妈妈呢?白浪发誓一定要认真准备,绝不能让别人把这个角色抢走。
为了达到导演的要求,白浪从国内请了一位表演老师,每天下班后,都会接受3个小时的表演课培训,周末则是一整天的课程。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白浪自知必须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能把角色演好,她不断地思考、揣摩和练习,每天累得倒床就睡。
两个月后,白浪试演了剧本里“摸高跳”的那场戏,终于找到了演戏的感觉。陈可辛会心一笑:“你确实可以。”
可是,这并不代表白浪已经过关了。陈可辛要求她减肥,白浪瞪大眼睛,因为她长期运动,根本就不胖。陈可辛却说:“上镜要更瘦才行,也更贴近那个时代中人的体型。如果你不减肥,就不像你的母亲。”
有压力,就有动力。尽管白浪是个“吃货”,火锅、烤鸭、酸辣粉等等,都是她爱吃的美食,但为了演好上世纪80年代的郎平,她抵抗住了一切美食的诱惑,硬是在半个月里减了30斤,如愿进入剧组。
事实上,进入剧组后,白浪依旧每天都面临着新挑战。
剧组复制了当年女排训练基地的简陋排球场,白浪一下子感觉穿越回以前的年代,她和其他的演员一起在这块场地上流汗流泪,将自己熬成一个真正的中国女排队员。白浪深知郎平排球打得特别好,所以,她必须要比别人打得更好,每一个打球的镜头都尽最大的努力,绝不给郎平丢脸。
拍摄“年夜饭之前的训练”这场戏时,女排队员们要在地上做“排球翻滚”这个动作。由于地板很老旧,砸过一些钉子,坑坑洼洼的,很多演员在拍摄前把棉花塞进裤子里,以保护胯骨。但白浪决定不塞棉花,她想感受一下母亲当年在地板上翻滚的感觉。结果,这个感觉是难以描述的疼痛,那天晚上,她滚掉了一块皮,后背上多了一块很大的疤痕。
在白浪吃下那么多苦头后,陈可辛依然对她感到不满意:“白浪,我觉得你的表情和眼神还不够像你妈妈。”
白浪听罢,很不服气。为了完美演绎青年郎平,她多次回看当年的比赛录像,不断模仿郎平的表情,甚至问郎平借来当年她穿过的球衣。穿上郎平的衣服,看着录像里的精彩赛况,白浪瞬间觉得当年的郎平在她体内复苏了。踏入片场,白浪真实地还原了郎平每一个微小的神情,摸不到球时的不甘,怒吼时的爆发,扣球时的潇洒等等。坐在摄像机后面的陈可辛,总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就是‘铁榔头!”
2019年11月初,白浪拍摄了一场她最喜欢的戏——1981年世界杯中日大战后颁奖仪式。剧组专门请来了日本的国家队球员,白浪面对一个绝对专业的“对手”,拍了最后一场打排球的戏,心里感到非常满足。“比赛”结束,白浪戴着郎平发型的头套,站在领奖台上,听着《义勇军进行曲》,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情不自禁地落下了眼泪。她彻底领悟到郎平对排队的热爱,甚至有那一刹那,觉得自己的心就是郎平的心,两颗心紧紧交织在一起。
2019年11月14日,白浪完成了电影拍摄工作,成功地重走了一遍母亲做运动员的路。准备离开片场时,陈可辛忽然向她走了过来:“白浪,你演得很好,祝贺你!其实,当时青年郎平的角色没有别的人选,就是你。”白浪展颜一笑,原来,陈可辛当时故意这么说,就是为了激发她的斗志。
这一天,白浪走出梦幻一般的片场,在网上发了自己的第一条微博:“我妈妈从来没给我讲过她年轻时候的故事,感谢给我机会饰演年轻时的妈妈,我终于知道了她和她的姐妹年轻时有多苦、多棒!”
2020年9月底,《夺冠》一上映就引起关注,白浪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记者问她,有什么想对郎平说。白浪淡淡一笑:“我不一定会像你一样伟大,但我会像你一样勇敢。” 编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