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的结合

2020-12-07 05:56钱林林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舞台艺术

【摘要】导演艺术的本质是二度创作,通过导演精心编排、演员舞台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等艺术表达方式,将舞台艺术效果呈现给观众,营造完美的、具有综合性的舞台表演效果。本文针对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的内涵进行分析,围绕增强导演艺术编排能力、探索多元艺术表现方法、兼顾演员观众情绪表达、灵活运用舞台叙事手段四个层面,探讨了推动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融合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舞台表演与艺术创作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导演艺术;舞台艺术;舞台叙事;艺术言语

【中图分类号】J82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通常,舞台艺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诸如舞蹈、戏剧、戏曲等舞台表演方式都被囊括在舞台艺术的范畴之内。舞台艺术的呈现建立在导演策划编排、演员精彩表演、舞台美术精心设计等因素的基础上,依托视觉、听觉多种渠道向观众展示舞台表演作品,使观众生发对舞台艺术的见解与体会。导演的作用在于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创作手段进行整合,传达出自身对文本、剧本的独特解读,通过与舞台艺术建立良好配合,呈现出全新的艺术效果,提升艺术感染力。

一、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的内涵解构

(一)導演艺术

导演艺术是指导演基于对文本或剧本的整体构思,通过多个艺术部门的协调配合与多种艺术形式、手段的灵活运用,将二维平面作品转化为直观立体化舞台形象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1]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导演需统筹调度演员、摄影、服装、灯光、音响等多个部门及人员的协同运转,实现多种艺术构成要素的统一,服务于作品题材与艺术风格的呈现,使观众在欣赏舞台表演的过程中生成审美愉悦感与对表演内容的理解,以此传达出艺术的生命力。

(二)舞台艺术

舞台艺术是一种集舞蹈、戏剧、戏曲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将听觉、视觉艺术相结合,利用舞台表演、语言、空间、造型等艺术手段将作品的故事情节、内容及人物形象直观展现在观众面前,传达出艺术感染力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使观众在欣赏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感知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情趣。[2]

二、推动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增强导演艺术编排能力,优化艺术呈现效果

舞台艺术以舞台表演作为主要呈现形式,舞蹈、戏剧与戏曲均被纳入舞台表演范畴中,用于传达出作品的主题、内涵与情感。通常,舞台艺术表演面临一定的时空局限,在空间维度表现为舞台演出场地空间的既定性,在时间维度表现为现场表演时间有限,而导演作为贯穿于舞台表演过程中的策划、调度、编排与指挥人员,需在有限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实现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整合,为观众呈现出极具视觉震撼效果与沉浸式感官体验的舞台演出作品,以此传达出艺术作品的创造活力与生命力。为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舞台艺术效果,对于导演的艺术编排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以赖声川执导的话剧《暗恋桃花源》为例。该作品一反以往舞台剧表演方式,创新将话剧、戏曲等元素相融合,依托时装戏与古装戏的交叉、现代场景与古代场景的变换塑造出话剧的冲突感,凸显舞台艺术的魅力。导演在故事内容处理上将舞台的空间、服装、布景、灯光等要素进行整合,在现场统筹控制、协调部门关系、指导演员表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中体现出对于导演综合素质的高要求。[3]基于此,应围绕以下两个层面强化导演艺术的发挥:

一方面,导演应明确把握舞台艺术的视觉、听觉两项构成要素,立足于舞台演出现场观众视角进行视觉、听觉范围的界定,在有限的表演时间与空间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发舞台表演艺术的价值,综合调度舞台美术设计、灯光、音响等部门的配合,以此丰富现场舞台表演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使导演对于整体舞台演出的组织协调、现场控制能力得到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还应不断强化导演的艺术编排能力。鉴于舞台表演具有综合性特征,涉及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交叉,致力于激活观众的想象力与探究欲望,深化其审美情趣与艺术欣赏体验。因此,要求导演具备较强的艺术编排能力,依托自身审美修养与丰富的生活经验进行多种舞台艺术形式的结合,通过协调处理不同艺术形式构成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实现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的巧妙融合,有效增强观众的想象力、参与感和融入度,使得观众实现在舞台艺术表演中的深度介入,进一步提升舞台艺术的审美欣赏价值。

(二)探索多元艺术表现方法,塑造艺术创新格局

我国舞台艺术自21世纪以来实现由复苏向繁荣的过渡,创作出一系列兼具艺术性、思想性、情感性与观赏价值的舞台作品。例如2011年演出的《临池舞墨》创新将中国书法与现代舞元素进行融合,借鉴书法艺术的行笔特点与精神意蕴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凸显出导演以书法和山水入舞的创意构思,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作品“在墨色中凝神,以心灵面向无蔽之境界”的艺术主题;再如2013年首演的大型儿童音乐剧《洛克王国大冒险》,导演颜永祺将百老汇演出模式与太阳马戏团服装造型融于一体,综合运用音乐、舞美、演员妆容、服装等元素实现对儿童虚拟社区的还原,依托时尚与审美元素的融合营造出极具震撼与感染力的视觉冲击效果,使作品广受好评,成为儿童剧的突破大作。上述两类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是将多种艺术表现方法融合的代表性作品,成为舞台艺术创新的典型,相应地对导演的艺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一方面,导演应明确认识到作家对于文本、剧本的创作属于一度创作,舞台艺术作品的编排与表演应以剧本为基础,但导演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复制、翻译和再现,应确保舞台艺术作品具备思想性、文学性与艺术性等特质,由导演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创作技巧、艺术表演手段、艺术表现方法与导演艺术词汇,将剧本内容转化为可听、可视化艺术行动和艺术语言,在狭小、存在边界的两度空间范围内生动形象地呈现出作品内容、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传达给观众直接的感染力,由此实现舞台艺术与导演艺术的深度融合,利用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进一步稳固中国近代舞台艺术的繁荣发展局面。

另一方面,导演应立足于舞台艺术效果维度把握以下两项原则:其一是确定舞台艺术作品所需传达出的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明确界定舞台风格、灵活处理矛盾主线、统筹协调部门配合等;其二是结合作品内容、主题、表演形式等进行舞美、造型、表演台词的创新设计,形成独特的舞台艺术作品风格。以著名戏曲导演许欣为例,该导演在艺术创作中善于结合剧目特征选取与之匹配的艺术表现手法,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核心事件等进行精细化设计,由此形成严谨、质朴、极具文化意蕴的导演风格,被誉为现代舞台导演艺术的探路者。

(三)兼顾演员观众情绪表达,发挥教化娱乐功能

导演是舞台艺术的幕后创作者,导演艺术的运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舞台艺术效果,而舞台艺术的核心在于演员表演,利用舞台言语与行动服务于角色创作。事实上,演员的角色创造离不开导演的指导与设计,演员实则承担着导演与观众间的意识符号与沟通渠道,通过向观众传达导演的意图、向导演表达观众意愿等方式,使舞台作品的教化、娱乐、欣赏等价值得到良好发挥。以20世纪中国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为例,他曾在《茶馆》《骆驼祥子》等话剧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人物形象,表演风格含蓄内敛、质朴真实,他在舞台艺术领域收获的成就离不开幕后导演的支持。导演对演员演出风格的尊重、认可与指导不仅能够为演员提供更具开放性、自由度的表演空间,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的融合,塑造出卓越的舞台艺术效果。[4]

导演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观演关系的调整与磨合,其中“演”是指导演、演员对于舞台艺术作品的二次创作,“观”则强调舞台演出内容应服务于观众观看表演的需要,说明舞台艺术的根本目标为赢得观众的认可,形成有效交流。从观众视角出发,观众在舞台艺术中处于观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身份,观众对于作品的喜好度与接受程度成为衡量导演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依据。虽然舞台导演在执导作品的过程中无需涉及镜头、景别的切换与衔接,但同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对于导演的能力水平提出较高要求。例如,当观众在欣赏舞台艺术作品时,由于不同观众在艺术素养、审美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别,将依据自身喜好进行欣赏点的定位,而观众在表演场地中的位置安排决定其能够对于舞台表演的全局与细节实现动态跟踪,因此,要求导演立足于全局视角进行舞台艺术细节的观照,指导演员处理好表演细节,以此有效拉近观众与舞台、演员、作品的心理距离,使观众更加直观地进入舞台艺术作品塑造的情境氛围中,更好地提升舞台艺术的完整性与感染力。

(四)灵活运用舞台叙事手段,突出艺术言语个性

舞台艺术具有综合性、时代性特征,现当代舞台艺术讲求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突出时代精神,发挥对观众心灵世界与精神境界的净化、提升作用,因此,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的融合应注重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作为作品的底蕴,要求导演在专业视野、精神境界、思想深度与人生阅历等方面均实现不断提升,灵活运用多种舞台叙事手段开展舞台实践,为舞台艺术在当代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此创作出优秀的表演艺术作品,强化导演艺术传达出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

首先,可采用立意外化的表现样式。以现代戏导演张曼君为例,她的导演艺术特色在于追求一种“新奇绝”的舞台样式,以自身对于山区、水乡生活的敏感性与深沉的民族情结,在舞台上建构出简约质朴、炽热浓烈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张曼君导演艺术创作特色在于运用“立意外化”的表现样式,将导演对于剧本内容的独特解读、对于意境的构思想象、对于戏曲表现手段的掌握水平,寻求到与剧本极度贴合的舞台呈现形式。在创作风格上,她追求不断创新、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但反对刻意迎合流行趋势、“搞刺激”,综合运用中国传统文学与艺术创作中的写意、白描、工笔等艺术手段,由此创造出一系列兼具思想内涵、风土人情、山歌风格与艺术美感的舞台艺术作品。在演员角色塑造上,她主张“出新”,既反对模仿他人,也规避重复自身创作风格,例如,由其改编的现代戏《狗儿爷涅槃》便运用意识流手法引出“吼秦腔”的开场,借助人物群像剪影透视出狗儿爷老态龙钟的人物形象。在演出样式上,她追求较高的艺术水准,例如《母亲》中小仔在生与死、过去与现在间的时空转换中传达出百转千回的诗剧意境,借助闹中取寂留给观众无尽的遐思。[5]

其次,应灵活运用舞台叙事手段。以话剧导演林兆华为例,他的导演艺术风格表现为“题材五花八门,艺术形式变幻莫测”,他追求开放性、多向性、自由的舞台叙事,善于将不同类型、流派的舞台表现手法运用于创作中。例如《黑暗传》这部作品便以生态学家的意识流动作为逻辑基础,利用演员的舞台表演呈现出跨越历史与宇宙的宏大格局,成为其“全能戏剧”观点的首次尝试。因此,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的融合应从创作思维入手,针对舞台的时空、叙事以及风格进行整体性把控,并且不断颠覆既有艺术倾向与固定风格,张扬自由的艺术个性,依托灵感与知觉呈现出自由随性而又不失内在逻辑的表演方式,赋予舞台艺术作品独特的质感与创造力,从而更加深入地洞察舞台艺术的本质规律,为自由创作与情感表达创设良好的基础。

最后,应加强对艺术言语的灵活运用。黑格尔曾言:“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导演艺术作为建立在一度创作基础上的二度创作,应遵循作家在一度创作时的规律——即运用语言刻画人物性格。要求导演深入挖掘艺术言语运用的有效路径,包括关注舞台艺术表演中演员的言语行动,结合剧本内容、人物形象帮助演员制订出人物的行动方案,利用直观行动传达出人物隐含的、内敛的性格特征,达到言语性格化的效果;同时,导演需关注人物的内在言语——即潜台词和独白,以人物的内在言语作为线索,与舞台艺术中的灯光、音响、布景等元素相配合,更好地展现出人物形象的多面性;此外,导演还应敏锐捕捉言语性格化的转化契机,通过深入解读剧本寻求构成人物性格、形象与行动的具体因素,以此辅助演员完成台词的调整与处理,更好地弥补一度创作的不足,使导演艺术对舞台艺术的辅助与提升价值得到有效发挥。

三、结论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将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融合构成一种集体的艺术形式,能够进一步提升艺术表现效果、丰富艺术的感染力。基于此,需寻求两种艺术形式的共性特征及优势表现,综合運用艺术编排策略、艺术表现方法、艺术表演形式与艺术表现手段,更好地提升艺术表演效果,使观众感知舞台表演的魅力,以此强化舞台艺术的生命力,丰富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洋秭.“象随心生,境由心造”:论导演艺术中的“心象说”与造境[J].艺术品鉴,2019(3):93-94.

[2]袁萌.舞台美术的艺术魅力:浅析话剧《高考1977》[J].东方藏品,2018(2):200.

[3]杨培.浅谈《疏勒之恋》的舞台空间创作[J].新疆艺术(汉文),2018(5):33-37.

[4]陈文忠.戏曲导演艺术构思中的“打击乐”因素分析[J].戏剧之家,2018,278(14):55.

[5]方李珍.第三种美学:“形象种子”与抒情诗剧的融合创造:试论张曼君现代戏导演艺术[J].福建艺术,2019(4):11-16.

作者简介:钱林林(1979-),女,汉族,江苏省扬州市,现供职于河南广播电视台,国家二级导演,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艺术方向。

猜你喜欢
舞台艺术
京剧与歌舞伎异同探析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获奖名单
浅述戏剧舞台如何发挥音响协调功能
浅谈壁画形式在舞台艺术中的运用
现代杂技多元化新型模式融合探究
节奏是表演艺术的情感脉搏
试析灯光对舞台艺术的影响
浅谈剧目联合制作
《战马》之马
论日本歌舞伎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