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要求,绿色物流成为了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的绿色物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物流;意识;管理;人才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和循环利用物流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化发展”等关键词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正北,地势呈东北向西南斜伸的狭长型,内与八个省区毗邻;外与俄罗斯、蒙古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内蒙古自治区奠定了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内蒙古自治区的物流业起步相对较晚,区内民众对绿色物流的了解有限,使得绿色物流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政策、技术等方面上仍与一些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物流现状
物流是国民经济顺利流通的重要环节,而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2018年底,为加强宏观层面的系统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在《关于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通知》中,将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包头、赤峰、呼伦贝尔(满洲里)、锡林郭勒(二连浩特)七个城市规划建设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物流行业业务收入完成58.08亿元,快递业务量完成6.97亿件,物流业呈现出整体稳定、稳步发展的杰出态势。为更好地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的物流发展水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及区内物流企业逐渐将重点转移到绿色物流上。
201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落实十一部门联合发文的“234”工作目标中,“2”即将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定为两个绿色物流试点城市。以包头市为例,截至2019年底,全市243家邮政快递企业的所有运营网点均安设了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绿色包装在全市的使用比例从2018年的46.4%上升到了75.4%,其中“瘦身胶带”使用率达到了94.73%,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55.82%。
内蒙古自治区的物流企业同样在为绿色物流的发展不遗余力。例如在内蒙古“金三角”中的鄂爾多斯市,为提升物流行业绿色化、现代化等多方面水平,在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成立了多个由全市行业协会、主要物流企业、各大物流园区、煤炭企业、煤炭销售商等单位以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鄂尔多斯绿色物流联合会,统一协调组织鄂尔多斯市的物流绿色化发展。
二、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色物流意识淡薄
“物流”一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从日本引入我国的,从那时起,我国的物流业进入“萌芽时期”,至今物流在我国仅仅发展了五十年,而“绿色物流”这一概念则是在近些年来国家倡导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思下才提出的。绿色物流观念在国内兴起时间晚,内蒙古自治区较国内其他省区来说又相对落后,整体的物流水平较其他省区较低,政府和企业长期以来更注重经济效益的高低,重生产、轻储运,对绿色物流这种需要资金、人力、时间方面大量投入且在前期收效甚微的行业普遍缺乏关注。
就政府而言,仅有物流能够获利的思想而缺乏绿色化的概念,各级政府在对物流业进行发展规划时,常常只顾及本地区现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利益,绿色产业相关政策规划发布较晚。到2017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才发布了由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对绿色物流也并无完整系统的规划。
对于企业和消费者而言,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企业对外展现的是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寻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受、绿色安全,但是很少注意到绿色物流,企业和消费者对物流的绿色生产、经营和消费了解较少,对之缺乏关心。例如在由阿里巴巴菜鸟网络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开展的“回箱计划”环保行动中,采取了包装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和设立绿色账户等措施以达到包装物回收率的提高,但由于对环保的意识并未受到广泛的重视,出现了个人私自拿走快递纸箱,企业继续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填充物等现象,使得环保计划的示范性远远大于可操作性,实际效果欠佳。
2.绿色物流管理缺乏整体协调性
绿色物流业是涉及到多个与物流相关行业的复合型产业,但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对物流业实行分散管理的方式,各行政部门间分工交叉,与物流行业呼吸相通的政府部门和物流企业在绿色物流发展上的思想往往不统一,往往按照自己本部门、本企业的主张去发展,各行其是,缺乏沟通与合作。尽管内蒙古自治区运输线路总长度较长,但由于总面积较大,按国土面积和人均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远远小于我国平均水平,更是难以与国内较为发达的省市相比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少相互衔接的枢纽,运输系统缺乏设计安排,这就直接导致内蒙古自治区的物流业在绿色化发展方面的整体协调性差,各行业之间缺乏信息的沟通,导致产生了许多的无效运输和重复建设,从而严重浪费了物流资源。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仅有《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之类少数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设定评价要求和对绿色物流业进行鼓励发展。而许多政策未涉及到的绿色物流规划和评价标准就无法根据自治区的实际状况进行统一,只能根据国家设定的统一标准来进行规范。且自治区迄今尚未制定一部针对绿色物流的地方性法规,种种物流行为仅能依据国家级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及管理条例加以规制,但是对于某些未被指明的绿色物流行为的认定无法可依,因此许多绿色物流主体的权利和利益无法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遇到纠纷时解决困难。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整体物流行业呈“微利”经营,占多数的营业利润较低和亏损的物流企业势必会将注意力放在怎样取得更高的收益和怎样在物流市场中站稳脚步的问题上,而无暇也无能力建设发展绿色物流。
3.绿色物流技术水平不高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物流发展落后还受到绿色物流相关技术水平低下问题的影响。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机动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22万吨和15.47万吨,主要原因是自治区机动车中汽油车、柴油车多,使用电力等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机动车所占比例很小。且许多物流企业基本上依靠人力来完成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很低,耗时、耗力且事故率、错误率较高,企业间尚未形成完善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使得物流信息功能受阻。
4.绿色物流人才匮乏
绿色物流行业人才匮乏在国内是普遍现象,内蒙古自治区也不例外。国内较发达的省份相对更注重培养绿色物流人才,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多。但由于自内蒙古治区在绿色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关注度不高,且绿色物流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手段落后,区内仅有9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物流相关专业,其中只有三所大学的物流专业属于本科专业,其他均为高职专业。高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本应侧重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实践机会少,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育往往成为平面教育,让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后的工作中受到限制。加之内蒙古自治区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人才外流问题,致使区内绿色物流专业人才奇缺,人才的需求与供应之间出现脱节,导致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企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正式学习,不具备物流专业知识。传统的物流培训方式致力于“低成本,高效率”方向,对可持续化、绿色化的教育缺失,培养的物流人才不适合绿色物流工作,进一步加剧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物流人才短缺的现象。
三、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
1.广泛提高绿色物流意识
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应自我树立并向公众宣传绿色物流的发展理念,通过制定政策、媒体宣传、开展主题活动等方法推进绿色、可持续化、循环的物流观念的传播,让社会各界各群体了解环境资源的现状和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唤醒企业和公众的忧患感,为绿色物流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应明确发展绿色物流可以在未来可取得的长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纠正“环保不经济,绿色即是消费”的错误认知,转变政府和企业的物流发展概念,建设绿色物流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企业,成立有特色的标准化绿色制造服务组织。依照多方面对于绿色化的要求,从内蒙古自治区现有区级以上工业园区中选择一批具有良好基础设施和代表性的工业园区,开展绿色园区创建示范。
2.加大绿色物流管理整体协调力度
内蒙古自治区要想在目前物流基础比较薄弱的状态下快速培育、发展绿色物流,政府的宏观管理、协调控制以及在政策、资金上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物流行业尤其是绿色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众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需要基于物流一体化的角度,规划好区内物流园区建设,合理布局物流枢纽城市及周边的物流基础建设,防止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利用好周边的资源,做好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各個城市、各行业部门之间的总体协调。在这个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可以学习日本如《综合物流施策大纲》等关于物流政策的制订经验,由政府进行绿色物流的整体协调规划,推进自治区与地方及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统一规划绿色物流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
自治区政府还应通过制定绿色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贷款扶持政策等优化自治区物流市场,鼓励企业发展绿色物流。应明确物流企业、组织、个人在提高运输效率、合理安排仓储、包装循环使用、装卸搬运合理化、加强信息沟通处理方面的绿色化职责。在这个方面,日本对于绿色物流的政策法规不仅在计划、大纲、对策、报告、行政指导等形式上有所区分,对于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环节上也有明确指导规定,且覆盖到了单一环节下所能涉及到的各方面,不仅内容上丰富,体系较为完善,还注重了制定明确目标和具体对策,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3.提高绿色物流技术水平
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各物流企业在运输工具的选择上,应尽量使用如液化气、太阳能、电力等清洁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废气的排放。另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各行业企业应采用可循环的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将物流业务外包,避免企业依靠内部自营物流服务所带来的资金占用多、运输效率低、配送环境冗杂、企业负担加重等问题。日本的共同配送开展较早,目前共同配送率高达73%,使用第三方物流比率达80%,世界排名第三。内蒙古自治区可以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围绕消费者较集中的地区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货运站等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区内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即时发布配送指令,使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实施共同配送做到定时、定点服务,缩短配送距离,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培养绿色物流人才
首先,内蒙古自治区应对区内高等院校和物流企业培养物流人才和进行绿色物流技术科研建立奖励机制。一方面,积极开展适合自治区实际情况的绿色采购、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和机械化等方面的研究。对在自治区开设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扶植绿色物流的相关研究,并对研究活动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派遣自治区优秀的物流人才到国内外高校学习,广泛进行人才交流,培养优秀的绿色物流人才,同时也要出台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在省外、国外就读物流专业的人才“走回来”和外省和外国的物流专业人才“走进来”,逐步壮大自治区的专业物流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应对目前物流企业在职人员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提高在职人员的绿色物流专业化水平,进一步解决自治区对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其次,在高等院校对物流专业学生的教育及物流企业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孤立地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实现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三方的“三赢”,三方各自发挥优势,形成并体现出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综合优势。通过加强高等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配合,能够使内蒙古自治区在对绿色物流的学习、生产、实践运用与科学研究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更加促进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四、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凭借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在绿色物流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动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自治区对外贸易活动增多,为应对一些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发展绿色物流可以作为解决之道。但内蒙古自治区的绿色物流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环保意识、管理协调、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从观念宣传、政策规划等“软件”与技术、人才等“硬件”两方面着手,在政府、企业、民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春光,段维,程晓娟,戴恩勇.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9,42(09):22-25.
[2]陆臻尧,肖文兴,张娟.试析我国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9(06):82+84.
[3]许清清.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35-38.
[4]李晓慧.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0(05):121+123.
[5]王丹荔.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6):49-50.
作者简介:胡世琳(1999- ),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