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降低复用手术器械到期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2020-12-07 07:22:42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麻醉中心广东广州51008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1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品管圈器械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麻醉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8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复用手术器械到期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制定计划,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实施对策。结果:①有形成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复用手术器械到期的发生率由1.6%降至0.67%,P<0.01有统计学差异。目标达成率100%;②无形成果:通过本次活动,不仅掌握了运用QC工具来解决临床问题,同时在团队精神、QC专业知识及责任荣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复用手术器械到期的发生率,降低手术室器械供应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医院的成本支出。

根据ANSI/AAMI ST79的定义:复用手术器械是指设计为在不同患者之间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而在重复使用前必须经过恰当的去污、消毒、灭菌等处理流程[1]。手术器械到期未使用,需重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会降低器械正常的使用寿命,也增加了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医院耗材等支出成本。本研究通过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仪器供应片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复用手术器械到期发生率”前后的调查和对比研究。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品管圈活动方法及过程

1.1.1 成立品管圈。经过自愿报名,选出12名护士为品管圈成员,从中选出一名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成员由7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1名护士构成,均具有本科学历,平均工龄14.76年。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发挥创造力,最终投票确定了圈名和圈徽。圈名为“心仪圈”,意为精心管理每一份器械,保驾护航每一台手术。圈徽为绿色圆形,中间包围一颗红色的心,寓意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用心呵护手术器械,安全、优质服务每一位患者。

1.1.2 主题选定。通过召开圈会,针对手术消毒供应的特点,采用头脑风暴法就本科室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若干主题,结合问题的迫切性、可行性、效益性及圈能力,确定“降低复用手术器械到期的发生率”项目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活动时间为2018年1月~8月。

1.1.3 现况把握。制定了改善前复用手术器械处理评估流程图,在此流程中查找出本次重点改进的环节,回顾性查检改善前一个月的复用手术器械18993份,共有到期器械包311份。依据调查的汇总结果,通过圈会讨论,绘制了改善前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确定本次活动改善的重点(见表1):降低普外、妇科、骨科、泌尿外手术器械到期的发生率。

1.1.4 目标设定。通过充分讨论,投票,拟定的圈能力70%,需要改善的4项重点项目累计百分比为83.6%,计算现况值和目标值[2]。现况值=(复用器械到期份数/复用器械总份数)×100%=311/18993×100%=1.6%;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00%=0.16%-(0.16×0.836×0.7)×100%=0.67%,确定目标截止到2018年8月降低至0.67%。降幅达93.00%。

表1.复用手术器械到期查检结果汇总表

表2.2018年3月5日~12日,进行现场二次查检,真因验证

1.1.5 现状解析。采用头脑风暴法查找原因,分别绘制4个鱼骨图分析“普外科,妇科,骨科,泌尿外科器械到期”的原因,全体圈员参与对末端原因的投票,确定要因,随后进行为期1周的2次查检,进行真因验证(见表2),根据“80/20法则”,确定本次活动真因:器械包配置不合理,半年包装材料欠缺,追溯系统不完善,器械追溯欠普及,器械存放分散。

1.1.6 对策拟定。针对此次活动的5项真因,从“可行性”“经济性”以及“圈能力”三方面进行对策拟定,拟定5项对策:①优化整合手术器械;②合理按需使用无纺布;③完善追溯系统;④全面推广应用追溯系统;⑤器械集中储存,统一发放。

1.1.7 对策实施。针对圈选的5个改善对策,制定相应实施方案,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第一,优化整合手术器械。改善前部分器械包基数过多,或配置不合理。首先,根据手术量减少到期过量器械包的基数;其次,重新优化整合器械包常规:①精简器械的数量:清点出器械包内闲置状态的器械做他用,使器械充分利用。②整合器械包:原来功能相近的两个包甚至多个包简化为一个包,如甲状腺手术,常规是兰仪包加甲状腺加仪包(共83件器械),根据器械使用情况,整合成小兰仪包(51件器械),小兰仪还可适合颈动脉瘤手术,体表血管瘤手术。包括胃肠癌手术,肝癌手术,泌尿科腔镜手术等共9种类型手术包优化后减少到5种,既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又合理利用资源。③将一些不常用的器械作为附包处理,进行纸塑包装等,有效期半年,以备不时之需。通过优化整合,包内器械较改善前平均减少40.4%,器械包基数165包减至90包,经效果确认,对策有效,器械包的种类和内容更加合理,包的重量和体积亦符合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的要求[3]。器械包能充分周转和使用,器械达到最大效益化,同时节约医院的成本支出。

第二,普及使用无纺布。棉布是最常用的包装材料,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手术器械包、布类包,采用棉布包装,保存期限为7~14d,如器械包使用频次低,则容易过期失效;医用纸塑灭菌包装袋、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保存期为6个月,使用频次低的器械包使用硬质容器、纸塑包装,还有无纺布等,降低此类器械包重新灭菌等处理的频次[4,5]。1周内节省再处理器械耗时15h。经效果确认,该对策有效,无纺布普及使用。

第三,完善信息追溯系统。目前国内的医疗物品监控体系及追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多数仍以人工书写记录为主。随着全球大数据化时代的到来,医疗物品的信息化监控与追溯也势在必行,通过采用条形码的识别技术,进行各个环节过程记录,以实现可行性的过程追溯。针对本科室新上线的信息追溯欠完善现象,与信息工程师商讨,提出对信息化的期望值,进一步优化追溯的管理体系做到了数据的实时监控。①增加器械电子彩色图谱,加强目视管理。②增设临失效期预警模块,打开桌面,自动弹出临效期器械包统计窗口,7d效期提前1d预警,半年效期的提前一个月预警,提醒临效期器械包需及时在手术间调配,尽快使用,减少器械再处理成本支出,也避免因失效带来医疗风险。③所使用器械与手术患者对接,达到100%可追溯,经效果确认,对策有效。实现手术器械包质量追溯和信息化管理。

第四,全面推广应用追溯系统。科室人员对于新上线的“信息追溯”概念、用途认识不够深刻,仍习惯传统的人工记录方式方法,加强全员追溯系统应用的培训,让科室人员明确计算机系统化管理,可对流程薄弱环节追踪和追溯,每一个步骤都有证可循。能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全体科室人员操作考核达标率100%,经效果确认,对策有效,顺利推广应用追溯系统。

第五,器械集中储存,统一发放。改善前手术器械分发到4个手术区域储存发放,取用途径多,造成各区域基数过多、堆积现象,对策采取:①统一在手术一区接收储存,统一发放。②重新规划摆放位置,器械包按专科标识分类摆放。落实先进先出的取用规范,并设置取用记录登记表。③增强各手术区域的沟通,根据手术需求及时调配器械。一周内器械到期率减少39%,经效果确认,对策有效。抽查手术室护士满意度由89%上升至95%。

表3.复用手术器械到期率改善前后对比

图1.品管圈活动前后无形成果雷达图

1.2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通过落实以上对策措施,今年8月份,采用与现况把握相同的时间、方法进行器械包查检。比较品管圈活动改善前后器械包到期发生率,计算目标达成率,以及统计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结果

2.1 有形效果

今年8月份,采用与现况把握相同的时间、方法,共查检17956个器械包,到期121个。通过公式计算出改善后器械到期发生率0.67%,改善前到期率为1.60%,降幅达93.00%。本院普外手术1年8270例次,同等手术量,优化器械包后相当于每年再处理器械减少31.4万件,重量减少近32×103kg,节省再处理费用近129万元,顺利完成本次活动目标。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0.67%-1.60%)/(0.67%-1.60%)×100%=(-0.93%)/(-0.93%)×100%=100%

目标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0.93%)/(1.60%)×100%=58.1%

改善前后百分率比较,χ2=21.376,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无形效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无形成果雷达图,见图1。

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圈员对品管圈使用方法的掌握、团队的沟通协调能力、业务知识的学习、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进行自评,对比活动前不仅熟练掌握了运用QC工具来解决临床问题,同时在团队精神、QC专业知识及责任荣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3.讨论

品管圈是品质管理圈的简称,主要指由工作性质相近的人员自发组成一个团体,针对所需解决的问题,确定主题,并进行探讨,将问题改善或者解决,属于一种特殊的管理方法。近年来不断在医院管理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品管圈活动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本次品管圈管理在复用手术器械到期率方面的研究,证明了品管圈活动在此项管理中的有效性:有形效果和无形效果明显,既能降低复用手术器械到期发生率,对患者而言,杜绝器械过期,降低手术风险;对同仁而言,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对医院而言,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患者安全”的服务理念,树立医院品牌效应。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圈内成员学会了使用品管圈工具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能激发圈员们的工作热情,也助于打破传统器械配包的惯性思维,进一步深入思考,进行器械的优化整合,从根源处解决医院的医疗相关成本支出。年终参加中山大学附属一院QCC成果发布总决赛,在近30个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品管圈器械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1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幼儿园自制户外体育器械一览表
品管圈“转”起来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品管圈的魅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健身器械
意林(2015年20期)2015-10-21 11:21:08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6
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