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0-12-07 13:00卢钰萱吴晓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急性期神经功能脑梗死

卢钰萱 吴晓丹

糖尿病是极为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高血糖导致血浆粘度提高、血小板粘附力增加,继而增大脑梗死的风险,因此大部分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糖状态[1]。在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除常规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外,往往还需要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既往在控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时主要以餐前注射短、中效胰岛素治疗为主,但是该用药方案对于部分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因而临床还需要寻找一种血糖控制效果更为理想的方法。相关证据显示,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控制血糖中效果十分理想,本次研究为验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急性期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54~86岁,平均年龄(68.95±17.82)岁;合并高血压26例,高血脂23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69.25±16.85)岁;合并高血压25例,高血脂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2]、脑卒中[3]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或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③患者资料保存齐全。排除标准:①合并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等类型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免疫系统性疾病等严重疾病患者;③近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脑梗死急性期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及各种支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餐前注射短、中效胰岛素维持血糖,初始剂量控制在0.5~1.0 U/(kg·d),全天剂量的40~50%用于提供基础胰岛素,其余为每餐前20~30 min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每日定时对空腹血糖进行检测,随时依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将血糖维持在11 mmol/以下。观察组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维持血糖,胰岛素泵皮下泵入胰岛素[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53001)],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将适量胰岛素装入储药器中,将储药器连接疏导管完成基础量设置。对患者腹部或大腿外侧进行穿刺,再以胶布固定针头,每餐前调整泵注速率为大剂量。用末梢血糖仪测定对侧肢体手指指尖末梢血糖,每日定时对空腹血糖进行检测,随时依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将血糖维持在4.4~6.1 mmol/L。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治疗前后昏迷情况 以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7、14 d的昏迷情况,该量表得分13分以上表示为轻度颅脑损伤,9~12分为中度颅脑损伤,8分以及为重度或极重度颅脑损伤。

1.3.2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以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观察组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由于老龄人群的增多以及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状态[4]。其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此类患者由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共同作用,继而导致血管呈粥样硬化,血液流速降低,血栓形成加快,最终引发脑梗死[5]。脑梗死的发病与高血糖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脑梗死患者中除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外,还需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在维持脑梗死急性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中,以口服或注射短、中效的胰岛素为主,考虑到此类患者低血糖的风险较大,因此胰岛素的剂量往往较小,但由此增加了血糖控制的困难程度,部分患者采用该方式的血糖控制十分不理想[6]。本次应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主要为胰岛素泵持续给药,该方式具有两大优点,一是持续给药较为平稳,患者的血糖水平较为稳定;二是胰岛素用量较小,不需要大剂量胰岛素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7、14 d,观察组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持续泵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能促进患者的神经系统的早期康复,为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脑梗死急性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效果较常规口服或注射短、中效胰岛素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将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更理想区间,同时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猜你喜欢
急性期神经功能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