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虎 潘时常
(泰州市水文化研究咨询小组,江苏 泰州 225300)
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建设“美丽中国”,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幸福河湖建设成为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重大课题摆到我们面前。江苏省泰州市地处滨江临淮近海,史称“水国”“江城”,举全市之力建设幸福河湖,将是泰州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一大亮点。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要求:“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10月12日举行的江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场会上,水利部部长鄂竟平提出:“不仅黄河,其他江河也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幸福河湖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没有清洁纯净的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无法实现。近几年,设立河湖长制进行水环境治理卓有成效,由水环境治理到幸福河湖建设不仅是理念创新,也是河湖长制的一次全面提升,使我们的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水经济成为现代经济中的核心要素,同样是一河水,幸福河湖之水的自然资源能级更加优质、更为丰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
泰州建设幸福河湖条件得天独厚。泰州位于江淮海之间,隋唐以后就有“江城”“水国”之称,河湖之水自古是城市的重要特色。全市现有各类河道24168条,其中列入省骨干河道65条、省规划湖泊23个。泰州地级市成立以来,不少水利工作一直行进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江堤达标、圩堤加固、水利进城,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水文化及《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水精神文明建设及制度性建设更是相对处于领先水平。从5年解决防洪保安及引排能力的1.0版,到20年形成建设文化河湖、生态河湖思路的2.0版,再到今后再用15年时间实施形成幸福河湖的3.0版,水利工作将实现三级跳。2014年泰州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2019年获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河长制示范段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建设泰州幸福河湖,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抓住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建设幸福河湖,乃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重要举措。
幸福河湖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幸福河湖是以水管理为统驭,以水经济为驱动,包括水系统、水资源、水空间、水安全、水经济、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十大元素,共构“人水和谐、十水惠民”的新时代中国河湖模式,见图1。这一模式,体现了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图1 新时代中国河湖模式
通过建设幸福河湖,实现万水安澜护江城六大目标:安全之河,人水两利同相处;健康之河,近水康养惠民生;宜居之河,涉水生物可持续;生态之河,碧水环绕赋“乡愁”,文化之河,绿水经济新发展;富民之河。可以让市民产生安全感、和谐感、亲近感、自然感、愉悦感、获得感六大幸福感受。人类有史以来与水相伴、以水为邻,从自然的水到文化的水,水不仅是人类生命存在与延继的物质需求,还给人愉悦、幸福的精神享受,幸福河湖理念和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水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就一定意义而言,人类历史是一部追求自然尤其是与水和谐相处的历史,地级泰州市设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有目共睹,但与幸福河湖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a.萎缩。“以粮为纲”时代围湖造田、城镇化填河卖地,造成近50年全市水域面积净减少50.15万亩(已扣去兴办水利增加的水面,其中约40.00万亩为填埋湖荡用于造田和农村筑路,10.00万余亩为填河造地用于城镇化建设),水面率严重萎缩,使全市失去的水域面积约等于50个杭州西湖,里下河蓄滞洪涝的能力仅剩1965年以前的15%。
b.挤占。由于长期以来许多城镇村庄都是依河而建,在城市化进程中,以高层建筑为主的水泥丛林迅速扩张,道路越来越宽,迫使河道越来越窄,城镇河道渠型化、直线化,甚至填河卖地、筑路、建房,存在“压水、挤水”现象。
c.污染。城镇管网不配套,标准偏低,农村污水防治还存在盲区,一些不达标废污水入河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河段仍存在黑臭现象,与20世纪60—70年代“随处可扌否 河水喝”相比,存在较大落差。
d.堵断。水岸护坡硬质化,城镇地表密封化,河道淤浅,水系不贯通,断头河、死水区在少数地方仍然存在,对涉水生物的生态关怀,尚未能达到“能善尽善”程度。
e.缺美。一些面水建筑缺乏灵性,缺少美感,一些景美河湖段被单位、小区所占,百姓难近其旁,公(水)权单位化甚至私有化。
这些人与水不能和谐相处的现象,有损城市“颜值”,不利宜居宜业,是我们推进和实现“一高两强三突出”发展目标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a.确立一个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思想为指导,加深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吃透泰州没有山、只有水的自然资源市情,以提高泰州自然(水)资源能级、促进泰州城乡高质量发展与改善百姓福祉为奋斗目标,以“绿水+”为主要抓手,建设“十水惠民”的幸福河,实现泰州河湖从“自然美”向“水体美”+“生态美”+“空间美”+“意境美”+“生活美”的“五美”飞跃。
b.制定一份高品位规划。由河长制工作办公室牵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相关部门尽快联合制定《泰州市幸福河湖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将其列入“十四五”规划制定计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规,与国土等规划做好对接与衔接,加强规划的严肃性,确保按《规划》严格管控涉及水域及水环境的三维空间。
c.分阶段谋划实施。总体计划用15年时间基本完成幸福河湖建设。2020—2021年,编制完成并批准《规划》,市和市(区)两级启动各自的试点工程;2022—2025年,基本完成市和市(区)两级干河及其流域幸福河湖建设;2026—2030年,全面推进乡镇干河与启动村组河湖的幸福河湖建设;2031—2035年,全面完成本轮设计标准的幸福河湖建设。
d.健全工作机制。幸福河湖建设不需要另设专门机构,是对现有的河长制工作的职能和机制进行一次全面拓展提升、提档升级,建立以统领幸福河湖建设为目标和内涵的全新的工作机制。具体可分两个层次:第一层由市和市(区)两级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总抓,两级河长制工作办公室负责牵头,具体推进;第二层由市和市(区)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文广旅局、统计局、财政局及相关镇(街)、社区(村组)等协同,按照分工,各司其职。
e.精准算好投入产出账。为确保粮食生产总量有所增长,近50年来,泰州市有50多万亩水面积变成永久基本农田、农村道路以及城镇土地。实际上提高粮食总产还有多条路可走,经本课题组测算,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粮食单产可以节省数万公顷粮田,拿出其中一部分,用于归还水域和涉水空间,将为修复水环境、建设幸福河湖提供重要保证。
拓展水功能,创新“水+”理念,打造“水+文化”“水+景观”“水+涉水生物产业”等新的业态,使传统水的单项价值嬗变为水的复合价值。如可将现在农田和村镇之中的人民海军诞生地——白马庙(史称“白马荡”)这一国宝级文化资源邻近恢复成为一个比杭州西湖更大的海军湖(或荡),使原本有湖荡的海军诞生地名副其实,将其历史伴随着湖水走向深远,不仅让泰州成为举世瞩目的可游览、参观的热土,也将使附近水域及其周边土地随之大大升值,让当地农民的收入从仅为种粮收入变为涉水的综合经济收入,从低水平小康向高水平小康迈进。
运用“高起点、大手笔;富规划、穷实施”的泰州城市建设理念,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按照2020—2035年的时间节点,分段、分时实施,相信经过15年的努力,这些精准谋定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