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军
(沈阳鑫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31)
混凝土外观质量是混凝土质量的直观体现,因此搞好混凝土外观质量对混凝土工程有其重要意义。我公司于2018年承包农村公路施工任务,施工初期盖板涵混凝土墙身表面质量存在许多问题。经过多次摸索、试验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就其施工要点简介如下。
农村公路盖板涵、通道墙身原设计均为C15混凝土,高度为4m,厚度为0.9m,每隔4-6m设一沉降缝。施工时,采用大连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集料为本地产粗砂和2-4cm碎石。设计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286∶673∶1248∶165,水灰比为0.62,模板用30cm×150cm组合钢模板,在前期施工中发现如下问题:
1.混凝土墙身表面有蜂窝麻面、水泡;
2.混凝土表面有白斑、黑斑,且颜色不一致;
3.表面有明显层印;
4.模板部分漏浆,个别走模现象;
5.混凝土施工时泌水较大,振捣困难;
6.边线不整齐。
经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找出原因并得出如下整改措施。
混凝土墙身外露面模板改用1.2m×1.5m整体钢模,厚4mm。模板应有足够的钢度,重复使用不变形。施工前应除去锈迹和表面防锈漆,使模板表面洁净光滑。模板安装应保持水平。因为模板接缝不平整会引起漏浆现象,因此安装模板时可在接缝处抹一层粘结剂并内夹一层无纺土工布。粘结剂由水泥与胶水(装饰涂料:硅酸钠)配制而成,其中水泥能抵挡水的侵蚀,胶水有粘性可防止水泥浆开裂,并能有效地粘结在模板上,以防粘结剂被振动器振落而失去塞缝作用,另外内夹的土工布可吸收混凝土凝结时产生的过多水份,防止水泡产生。施工时,土工布外露部分应仔细切除。
为防止走模,模板固定采用φ14mm对拉钢螺杆,间距为1.2m×1.0m,下垫钢垫片和钢管,通过钢管使模板整体受力均匀。模板内用长度与墙身厚度相等的木棍支撑。对于高墙身的混凝土底层,考虑到压力大,可采用加双螺母或加密对拉螺杆加固。混凝土浇注前应对模板、支撑仔细检查,使之稳固安全符合规范要求。
墙身混凝土原设计标号为C15,水泥用量较少,在混凝土表面极易产生骨料外露现象,并且和易性差,施工振捣困难。经实验,采用每1m³混凝土中增加20kg水泥,增加细骨料(料径0-5mm),减少粗骨料(料径1-3cm)调整后配合比如下(水灰比为0.52):水泥∶粗砂∶细骨料∶粗骨料∶水=308∶647∶518∶776∶160。
水泥、砂、碎石原材料来源均不变,在施工中对砂、石材料的质量严格要求。不使用有硬块、过期变质的水泥。砂碎石都应用水冲洗干净,并经常检查其级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做到不合格材料不进工地。
为防止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红印。应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尤其是铁锈和防锈漆要用砂纸擦试干净。清理完后用抹布揩脱腊剂(用质量好的机油)均匀涂在模板表面,用量应少,现油光即可。如果机油过多会往下流,造成下层混凝土局部颜色较黑。擦油后,应注意保持模板干净,防止灰尘等粘在表面使混凝土外观变黑和表面不光滑。一般在混凝土浇注前重擦一次油较佳。
为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层印,混凝土墙身应整体一次性浇注,因此混凝土浇注施工时间较长,加之粗集料为碎石的混凝土泌水较大、和易性差、不易振捣,因此加入缓凝型减水剂木质素磺酸钙(粉末状),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0.25%,加入外加剂后使混凝土初、终凝时间延长3-5h,早期抗压强度和28d抗压强度提高20%-30%,并增强了混
凝土和易性,无泌水现象。加入外加剂后上下层混凝土衔接容许时间长,衔接处无明显层次现象,整体性好。外加剂掺入时严格称量,配制成水溶液加入,溶液用水量应计入有效拌和水内。
①混凝土搅拌时间为2min,充分搅拌。②严格控制好坍落度,配筋混凝土为3-5cm,无配筋混凝土为1-3cm。③混凝土自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m,通过2m时应采用导管或溜槽,防止混凝土离析。并用塑料布遮住模板防止混凝土散落到模板上。④模板内混凝土应用人工扒平,厚度控制为30cm一层,并把滚到模板边的粗颗粒料扒到中间,严禁用振动棒振动拖平。⑤振动棒振动要有规律地垂直插入,间距为20-30cm,呈梅花形,快插慢拔,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先中间后两边,待混凝土停止流动、不冒汽泡、表面;平坦、泛浆时为好。振动操作2人,一人粗振,一个细振。尤其在模板边着重加强振捣。⑥浇注一层混凝土后,模板会因振动棒振动和倒入混凝土时,被溅上许多水泥浆,会在混凝土表
面留下白斑点,因此在下一层浇注前应将溅到模板上的水泥擦干净,并抹少许脱模剂。另外模板边的浮浆和混凝土悬浮物都应铲到中间,以免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明显层印。
浇注完混凝土12h后开始养护,养护龄期为7d,前24h内每2h养护一次,24h后按每4h养护一次,并对钢模板洒水降温,3d后即可拆模。拆模时应仔细小心,避免模板划伤混凝土表面和损坏结构物边角等。
经过多次施工实践证明,上述办法行之有效,使混凝土表面质量获得了有效的控制,谨写此文以供各位同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