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建英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引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的当今时代,教育机关的教育系统也在不断改进。为部分困难大学生提供了资金帮助,但在大学生受资助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当今高校资助育人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观念比较落后的、认定模式比较单一,本文将通过分析微时代背景之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当中的相关路径,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相关支持。
大学生在消费心理和消费环境以上都有其自身特有的心理特点和消费方式。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生活上的消费标准也向着更具情绪化和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在当代大学生消费的潜意识里,学生们认为满足自身当下的需要是他们的消费最基本的目的即”快乐消费”的意识,学生已经不仅满足于在生活上的维持以及在消费中发展时适度控制,更多的是他们乐于去超前的消费,这导致被资助的大学生在花费这笔资助费用时,产生不当的消费行为,不能真正的起到资助他们的真正目的和效用。
贫困生的资助是由学生自己主动申请,同学及辅导员进行审核,系院进行审核,最后由学校进行审核,在这样的现状下,一些学生会依仗自己的关系户进行虚假操作,进行申报,而真正有困难的学生又由于自尊心比较强,放弃了贫困的申报。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的贫困程度以及生活状况无法得到调查,没有刚性的政策来测量学生真正的贫困程度,学生的家庭信息记录不够完善,只能通过其主观的判断来进行申报,这也是在大学生资助中所产生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当今时代,大家所共知的是大学生在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对于贫困的大学生来说,在大学的学习机会是来之不易的,应当有很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再申请贫困资助时,群体申请和申请的门槛低这样得申请漏洞给不少学生在此弄虚作假提供了”可趁之机”,一些学生的贫困资助申请通过,资金转现和到账后,这些学生又展现出原来的”富裕姿态”,这是一种”假贫”现象,与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和诚信素养有关。
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作为信息支撑,利用手机APP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相关系统功能,构建新型的组织工作体系,搭建高效的育人平台,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资助诚信教育利用互联网进行资助权的精准认定,多元化的开展资助工作。
在资助对象的评定过程中,因一些学生缺乏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在诚信教育方面缺失。应对大学生的感恩心理及诚信教育方面,加大教育力度,为学生树立自信、自爱,诚信、感恩的优秀品质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把诚信方面的教育当做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部分,运用多样的形式,通过日常诚信信息宣传结合实际,提高大学生最基本的诚信素养和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道德良知,以及他们内在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将道德诚信教育渗透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方面。
在微时代之下,高校资助工作必须多元发展,可以利用网络调查对大学生自助前进行精准调查认定,加大对申请资助学生的考察的力度和监督力度,对于所要评定的对象,在其生活、家庭,为人处事等各个角度来掌握其初步的信息,并建立贫困档案,在评定的过程中,师生全员参与,对于严重违反校规和其他规定的学生进行处分,边是当缩减其应评定的金额。
构建以学业、为人处世、道德品质、特长爱好为基本导向的助学机制,精准扶贫,每一个被资助的学生都拥有了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高等的人才是国家所需要的,他们都接受着重要的使命,这才是受资助的真正价值所在。同样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特长爱好,具有良好发展方向的学生,依据其端正的学习态度,并落实相关的政策,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化加快整合资助信息通过开发大学生资助育人公众平台手机APP,将各项信息进行相关整合提高资助政策的效率和覆盖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高校资助管理过程当中,资助中心辅导人员必须利用新媒体的相关途径,在工作当中力所能及的解决学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定期对受资助的学生进行交流座谈,并且对其家庭进行回访,了解真正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需求,线上线下的为他们提供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