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雪
(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镇棋盘小学,河北 廊坊 065301)
小学语文和国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都是对学生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学习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国学知识博大精深,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渗透方法,由浅入深逐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国学知识,还能为自己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条件。通过国学知识的渗透,可以达到深远的教育效果。
首先,国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的都是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国学知识的加入,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学时期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心智不太成熟,对事物缺乏判断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国学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其次,国学知识的渗透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国学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对学生学习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学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国历史,明白如今幸福生活得来不易,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学涵盖了各朝各代的各类文化学术,许多内容都可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比如,唐诗宋词、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最多的还是教材,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也是学生认识国学重要的渠道。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适当开拓学生的视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学习意识也比较差,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全面讲解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让渗透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比如,在学习《“贝”的故事》这篇课文时,这是让学生学习“贝”字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贝壳在课堂上观察,或者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贝”字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通过情境创设,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沉浸到学习中。
语文和国学有着强大的联系,都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学习渠道,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加深学生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把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延伸,丰富传统文化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国学的魅力,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也是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始国学教育之前,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关于《纸的发明》这篇文章的学习,文章中只是简单介绍了纸的历史和纸的制作方法。如果只是学习课本中的内容,会造成学生对纸的发明创造的片面理解,不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寻找更丰富的资料,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纸”文化,从而提高国学素养。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比如《造纸术的故事》等,以故事的形式开启学生对国学的认识,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国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外也充斥着一些关于国学的故事和内容。所以教师可以拓展学习渠道,组织关于国学教育的专题活动,让学习更有趣味性,教学方式也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传统国学知识的竞赛或者以“国学课堂”的形式开展国学教育,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国学经典文学,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国学。国学知识的学习,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加深了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是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国学主题活动的举办,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还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国学是我国宝贵的财富,涵盖了五千年优秀的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只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而通过国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由此可见,国学教育在小学阶段是不可或缺的,满足了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推动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