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瑶 卢东宁马 勇
(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让农业获得成就的同时,环境严重污染、食品安全问题也频频发生,农业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1]。 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契机和方向。 新时代,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陕西位于黄河流域中游段,其农业的绿色发展对流域内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农业绿色发展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
分析和评价农业绿色发展可以衡量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还可以为后续发展提供指导建议,更是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2]。 国内学者针对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总体还比较弱,代表性的评价研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侧重理论研究,从理论层面入手构建评价体系。 如陈清硕从生态经济角度出发,从农田资金和能量投入产出、居民生活水平、能源与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崇明岛建设城市型农业发展的前景[3];任运河从绿色农资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营销和绿色文化5 个方面构建了山东省绿色农业指标体系,为山东省的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5 大发展理念,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政策支撑[5]。 随后,魏琦等注重农业资源的利用,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4 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研究发现自2012 年以来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6]。 另一种是侧重研究方法,如张乃明以云南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乡村发展、产品安全4 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及应用[7];卿诚浩基于熵值法,以绿色发展经济、投入、利用、安全4 个方面指标构建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对我国31 个省(不包含港澳台)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还很薄弱[8]。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认识随时代的变化越来越深入,评价也越来越侧重量化研究。 然而现有的研究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农业本身、生态治理的角度构建指标体系,而从乡村振兴视阈构建指标体系的研究很少;二是构建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更多是基于宏观层面,而针对某一具体地区,特别是西北落后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不足。 本文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前人研究不足之处,尝试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采取熵权TOPSIS 法对陕西2008 ~2017年间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以及2017 年陕西省内11 个区县的农业绿色发展空间上的差异进行评价,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陕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可行性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重点,更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 没有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无异于无源之水,不仅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目标无从谈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也将失去载体[9],因此以产业兴旺为基础的高效农业显得尤为重要。 产业兴旺的关键是坚持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农业能否振兴,离不开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提升[10],因此,绿色农业是时代赋予农业的新要求。 发展富民兴村的产业不再局限于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而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的产业[11]。 资源要素通过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在城乡间合理流动,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人、钱、地”问题,同时城乡高质量融合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 因此,乡村振兴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在于融合发展:一是城乡融合;二是产业融合。
2. 2. 1 构建原则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4 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即所选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反映评价对象。 二是综合性,农业的绿色发展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指标应具有代表性。 三是可操作性,首先是所选指标数据便于收集,再是数据便于统一计算。 四是可比性,其结果具有可比性才能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严格遵循以上4 个原则,本文从高效农业、绿色生产和融合发展三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2. 2. 2 指标选取
根据乡村振兴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要求,从高效农业、绿色生产、融合发展3 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 高效农业主要以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单位面积总产值、人均农林牧渔产值、复种指数、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机械总动力去构建评价体系,反映农业的生产率和农业利用资源能力。 绿色生产指标主要通过肥料使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农膜使用强度、有效灌溉水平、森林覆盖率和绿色食品原料产量比来反映。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绿色农业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绿色化,因此,通过绿色食品原料产量比反映生产结果是必要的。融合发展指标主要从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化率、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和第一产业贡献率反映,城乡的融合程度、产业的融合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乡村振兴。 高效农业、绿色生产、融合发展三者互相影响,是一个内在的有机整体,三方面的发展共同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具体指标如表1 所示:
表 1 陕西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Table 1 Shaanxi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为保证所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陕西统计年鉴》陕西各地级市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绿色食品官方网站的统计年报。 为保证评价的完整性,个别缺失数据以平均值法补齐。 各地市农机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农膜使用量选用最新统计的2012 年数据。
评价方法选取的是有限方案目标决策中常用的熵权TOPSIS 法[12],首先通过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通过TOPSIS 确定评价对象的排序。 熵值法是客观赋值法的一种, 基本原理是利用信息论源于热力学中熵的概念,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作用就越大。TOPSIS 法是由Hwang 和Yoon 于1981 年提出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基本原理是通过考量待评方案与最优解和最劣解的距离进行排序[13],其具有对样本含量和样本数据分布无要求、计算过程简便、结果直观易分析等优点[14]。 熵权TOPSIS 法主要步骤如下:
表 2 陕西农业绿色发展指标权重值Table 2 Weight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dex in Shaanxi
第一,构建评价矩阵。 本文被评价的对象为2008 ~2017 年间陕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每个被评价对象通过17 个指标来评价,因此,评价矩阵为X=(xij)10×17。
是呀!几天来,有种奇怪的情感在心中萌生:她不在身旁总觉怅惘、空虚,和她在一起,倾听她那娓娓的谈吐,不仅心情舒畅,而且感到无比地充实和满足。这里面有爱的成分吗?我不知道。爱情真是个复杂的概念,对爱,我不敢奢想。对她,只愿她能找个才貌双全、志同道合的伴侣;我自己呢,最好暂不涉足,而实际上,我除了每天学习和工作外,认真备课,授课,学员反映不错。令我不安的是,巴克夏聪明,功课基础好,还在业余时间搞绘画。上一次市美展,他的那幅《金秋》获一等奖。画上那个怀抱稻捆、脉脉含情的姑娘酷似我们站长。
第二,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本文所选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的计量单位存在不同的量纲,所以,指标要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文选取离差标准化法,将指标xij转换为指标zij,形成规范的评价矩阵Z=(zij)10×17。
第三,确定指标权重。 首先,在规范评价矩阵Z的基础之上,计算第j个评价指标xj的熵值,然后再计算熵值的冗余度,最后通过熵值冗余度计算第j个评价指标xj的权重wj。
第四,构建加权评价矩阵。 通过rij=wj×zij将指标zij转换为指标rij,形成加权评价矩阵。
第五,计算农业绿色发展指数。 首先确定加权评价矩阵R的正理想解向量和负理想解向量,并以此计算出各评价单元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 最后计算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其中数值越大说明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越高。
3. 3. 1 陕西农业绿色发展趋势分析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结果如图1 所示。 总体来看,陕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综合评价值从2008 年的0.423 上升到2017 年的0. 611,9 年间增长近44.4%。2015 年以前,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值均低于年平均值(2008~2017 年平均值)0. 323,2015 年开始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值超过年平均值,并保持稳定升高的趋势。 从不同时段来看,2008 ~2009 年,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下降幅度较大,在于这一阶段高效农业、绿色生产、融合发展3 方面均处于下降趋势。 2009 ~2014 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变化不大,原因在于绿色生产的下降幅度持续高于增长的高效农业和融合发展指标。 2014 ~2017 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 通过分析发现,这一时期高效农业趋于稳定,融合发展、绿色生产呈上升趋势。
上述结果表明,陕西农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近几年来发展较快。 其次,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是单方面因素发展的结果,而是高效农业、绿色生产、融合发展三方面协调发展同步提高的结果。
3. 3. 2 陕西农业绿色发展分项指标结果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得,陕西高效农业方面发展态势平稳,而绿色发展和融合发展自2013 年之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从结果来看,绿色发展水平依然较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而融合发展方面,其中产业融合对融合发展的作用更为显著。
3. 3. 3 2017 年陕西各地市农业绿色发展空间差异结果分析
从表3 中可以得出,陕西省各地市农业绿色发展不均衡,各地市优劣势也较明显。 关中、陕北、陕南综合得分的平均分依次为0.357、0.229、0. 155。 (关中: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示范区;陕南:汉中、安康、商洛;陕北:榆林、延安)。 在高效农业指标方面,关中、陕北、陕南得分分别为0. 334、0. 212、0. 122。 相对来说,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优于陕北和陕南,在于其有利的地理优势、机械化程度高、经济较发达。 绿色生产指标关中平均分为0.504,相对于陕南来说得益于其较高的有效灌溉水平,其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量依然较高。 其次是陕南平均分为0.467,最后是陕北地区平均分为0.307,榆林的森林覆盖率已从建国初的0. 9%提高到现在的33%。融合发展指标近几年呈上升态势,但是空间差距明显。关中平均分为0.459、陕北平均分为0.325、而陕南平均分只有0.158,远低于关中和陕北。
关中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应利用技术优势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注重生态的保护。 陕北应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技术手段注重高效农业方面的发展。 陕南在融合发展方面与关中和陕北相差较大,重点应提高其融合发展程度。
为更加直观的观察陕西各地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本文使用地图软件将陕西省2017 年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值做成可视化的分析图。 如图3 就总体来看,陕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关中发展最好。 就农业的资源条件来讲,陕西关中平原又称“八百里秦川”,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关中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差异也是最大的,其中发展最好的杨凌示范区和发展较差的铜川都位于关中地区,综合评价值杨凌是铜川的3.7 倍。 这表明经济发达程度、城镇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政策支持等后期影响大于农业的基础条件。 陕南和陕北两个地区的内部空间差异不大。
表 3 2017 年陕西省各地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Table 3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in Shaanxi province in 2017
从陕西整体水平看,农业绿色发展与农业资源、地理气候等有一定关系,但从关中的差异来看,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城镇化率等对农业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一方面就有对高端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城市有能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带来人力、技术、财力等支持。
基于上述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陕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而助力于乡村振兴。 农业应遵循绿色发展的规律,社会各界应从自身实际行动做起,支持农业的绿色发展。
政府出台的政策对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地导向和有力的扶持作用。 关中平原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较差的地区应努力提高当地经济水平缩小区域差距。 陕南自然景色资源丰富,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生态旅游业是其农业发展的方向。 陕北红色资源丰富,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形成品牌优势。
首先不断加强农民的绿色生产意识,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素质。 农业生产中农民是最主要的参与者,通过大力宣传绿色农业理念使农民对绿色生产根植于心。 如积极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对农膜的回收再利用、采取绿色生产技术等从源头保障农业的绿色发展。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树立绿色的消费意识,从产品终端促进农民发展绿色农业。
首先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如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大棚、节水灌溉、农产品流通、气象等设施。 其次是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投入,为农业的高效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资源只有在技术的支撑下才可称为资源。 根据不同需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农机、提高复种指数,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利用技术优势实施产前预测、产中指导、产后跟踪转化为高效的绿色农业。
首先是产业融合,产业的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在融合发展方面更需注重产业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重组生产要素,发展绿色农产品深加工等新业态,延长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的高质量融合。 其次是城乡融合,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镇化率。 借助于城市的优势,为农业带来技术、人才、资金上的扶持,缩小城乡人民生活和收入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