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为例

2020-12-07 06:54:13吴华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习惯法治道德

吴华

(北京十五中贵阳分校,贵州 贵阳 550007)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教材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统编教材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是一项国家行为。中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道德与法治课学科教学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课前预习、上课前准备习惯、课后复习、记笔记、作业规范、书写整洁、认真听讲、积极答问、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常规习惯。课堂作为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好的重要保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学习目的明确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去学、去练。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想把握时代进步脉络,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备课和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课堂反思,用故事引入、视频欣赏、漫画赏析、新闻播报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课堂,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趣味性的导入方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还可以以情动情,比如教师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给学生讲述,用心表达,用情动人,用这种感受去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丰富高尚情感。

二、培养学生善于并敢于提出问题、质疑的能力

新课改提倡师生的平等地位,这为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提供了可行性保障。学生的“问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个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就是其课堂积极参与度的表现。学生的“课堂问题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针对课堂教学或教师布置的任务,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参与课堂活动或要求教师指导;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针对教师或课堂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教学结果(或答案)提出质疑,要求教师解决或课堂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善于控制课堂流程,正确客观地分析学生的问题,使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得到满意解释。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于课堂提问和质疑的主动解决,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意义上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回归学生自主课堂,增强课堂的教育功能,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课堂表述的能力

由于道德与法治知识和术语的专业性和概念性很强,有的术语甚至是法律和哲学意义上的表述,有着不可逆反或违犯性。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和术语的表述准确与否,也是考查学生课堂理解力和领悟能力的重要评价。如:“人民”与“公民”的概念在道德与法治术语上差别很大,表述不能出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与知识有关的学生能预计或遇见的生活情景,如网络能力培养:要引发学生对网络两面性的讨论和评价,要增强学生对网络虚拟性的理解,培养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的能力,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道德的力量,体验道德的温暖,主动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形成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培养学生的课堂批评性的能力

新课改形势下,课堂中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激发学生的批判性能力,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任务与责任。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许多知识具有政论性、思辨性,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辨与批判,是培养健康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重要前提。培养学生的课堂批评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能肯定学生的批判性行为,并能引导、规范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正确理解,形成正能量的价值观意识。肯定学生的课堂批判性,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观”“教学观”创新的期盼。其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能力,通过课堂为学生生命成长提供腾飞的翅膀。

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必须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的学生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求自己和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全方位了解时政信息,主动了解当下国际、国内和区域范围内的各种热点新闻,教师立足具体单元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之中,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帮助,或作为背景材料,或作为案例佐证,或作为兴趣延伸,学生利用教师上课所提供的各种问题、案例、资料等,主动地进行讨论学习。经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探索,自己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讨论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逐步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习惯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上课好习惯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