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娥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倘甸镇初级中学,云南 昆明 655241)
在传统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同时,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习合理的实用知识,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料,借助网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普及远远大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说,很多信息技术并没有出现在教科书中,而是被应用到了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在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并不是从整个教材和整个课程出发,而是直接进入教材的每一章。学生对教材的三维结构没有概念。这种零散的知识解释使得初中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没有完全形成。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但却逐渐忘记了他们所学的知识。有的学生可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所以即使不在课堂上学习,他对一些知识理论和技术操作也比较熟悉;而有的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是很精通,比如网上搜索,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急需补充的。目前,形势不平衡,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机械化、单一化,无法调动各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人更积极地探索。例如在Excel 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展示一些Excel 绘图的视频和成品,让学生感受Excel 表格神奇而强大的功能,激发学生掌握技能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PPT 知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乏味,我们可以在PPT 中穿插一个flash 动画,将PPT 制作成游戏或者将其融入最流行的元素中。对于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最好创造相关的教学场景进行讲解。在引入制作技巧后,给学生布置一些PPT 主题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从布局到动作再到分布式思维,然后用适当的文字完成相应的主题PPT设计。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信息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特别是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信息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责任意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一些社会事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教学责任意识、核心技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实践分析中,我们可以理解,核心素质观是使学生具备长期发展的能力,其中自主学习能力占很大比例。因此,现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能力,使学生学得更好。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现阶段教师不断转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现教学方法,层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多角度、全面地讨论和实践学习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相应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在《电子邮件基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和学生、师生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建立自己的邮箱,收发电子邮件。这样,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能通过师生交流的过程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分组工作,提高他们学习通过互联网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通过全方位参与信息技术活动,形成积极学习知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
目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单学期的计算机技术操作考核。在这个框架下,教学和评价的功利性很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作为一个团队,完成一项任务。例如,在文本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分组制定详细的旅行计划,最后进行课堂报告的展示。如果任务继续,学生将需要在互联网上搜索各种旅行信息、旅行安排、住宿、交通、食品等。他们如何从各种各样的信息中找出他们需要的有用信息。这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非常有益。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生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在学生生活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成为全方位的人才,既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又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