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阅读教学实践方法之一,是指教师以一个或多个特定的议题为中心,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筛选多个文本为基础,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和讨论达成共识的多文本教学过程。群文阅读突破了单一文本的教学限制,不仅在多文本阅读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更在多文本对比中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下文将结合实例,简要探讨群文阅读在应用时的具体教学策略。
目前小学群文阅读的教学还存在许多的教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阅读资源不饱和,还没有挖掘一套成熟的阅读资源;教师对素材的选择没有把握,还会出现误读文章的现象,导致群文阅读无法实现。在小学群文阅读的课堂上设计引入问题是关键,教师如果不能合理的引导问题学生就会看不懂文章结构,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的效率。
语文这门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桥梁,而要学好语文,语言是其中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也将语言能力作为其中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内容文质兼美,具有表达情感、传递思想、普及知识等功能,通过群文阅读,扩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之感受到语言的多样性、丰富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久而久之,其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也均能够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
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表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与其思维之间息息相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传递语言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应用语言知识。群文阅读是一种对比性的阅读形式,针对同类型的文章来分析、对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明确其中的异同,尽管在单篇阅读中也会涉及对比阅读,但主要集中在段落上的对比,鲜少涉及表现方法、语言风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效果有限。而通过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多种类型的文章,把握这类文章的特殊性、普遍性,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
语文的学习也是积淀文化的过程,在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新的窗户,使之了解不同时代、民族、国家的文化,从而具备良好的文化意识。尽管单篇阅读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但是单篇阅读更加关注事实和能力,加之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教师对文化渗透的重视度不够。在群文阅读中,通过同类文章的组合、搭配,能够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达到理想的熏陶效果。
结合学情的原则,教师需要从文本的内容以及题材等多个角度帮助学生进行文本选择,为此,在选择文本时需要保证文本具有针对性。
在选择传承文化相关的议题时,可以借助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进行加深与巩固。对于表达手法运用较多的文本可以增加相关的表达手法来向学生强调该手法的重要性以及应用性。由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主要是为了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为此,课文教材作为学生最佳的读本,教师需要将课文读本放至第一位,并在此基础上丰富语文群文阅读。例如,在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主题内容时,可以将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手法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适当补充《采薇》《游山西村》等文本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文本时,需要确保每个文本之间所具备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更加全方位地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群文阅读在整体学习中的重要性。
群文阅读是一个不断达成共识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倡导多元化的思维,而作为教师,需要为学生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每一个小学生,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对于事物的看法、观点各有差别,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主体地位,树立差异思维,不能将标准答案或者教师的看法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背诵、记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言,提升其参与性,为他们各项思维能力的锻炼提供新的空间。鼓励学生思考、发言,改变了他们对于教材内容的刻板印象,也让群文阅读更加丰富多彩,这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锻炼十分有益。
在课余阅读中,教育者并非完全不参与到阅读过程中,而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开展合理的教学指导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三点:一是利用阅读内容目录:有效地规范学生阅读内容;二是通过学生阅读心得、笔记,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以及阅读理解的深度;三是通过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最后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在家庭阅读过程中,学生家长起到了管理、监督、鼓励等各类作用。因此教育者应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家长充分了解阅读教学作用,进而很好地参与到阅读教学工作中。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要创新理念、丰富内容,利用多元化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整合、归纳过程中,对文章之间的联系、区别有深入理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其学习兴趣以及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