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续写优资源 构建课改新课堂

2020-12-07 19:54:01俞轶鸣
魅力中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篇课外语言

俞轶鸣

(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1100)

一、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读后续写是浙江新高考写作新题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读后续写对高中学生读写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续写时,伴有前文构建的语境,伴有语言模仿的样板,伴有内容创新的依据,使得前读与后续连贯,内容新颖,语言流畅(王初明,2014)。

根据读后续写语言材料特点,教师需要悉心选材。凡是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任何学习材料都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好载体(葛炳芳,2019)。因此,要培养读后续写能力,教师需要课内外兼顾,精挑课内教材资源,细选课外拓展材料,以读促写,巧用续写优资源,构建课改新课堂。

二、新课改下读后续写课内外资源使用策略分析

读后续写类作文提供一段350词左右的语言材料,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和所标关键词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逻辑衔接、情节结构完整的短文(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读后续写教学设计要以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思维品质发展为目的,因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读后续写选材应做到以下几点:课内深挖,推陈出新;课外拓展,翻转课堂。

(一)课内深挖,推陈出新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旧”材出新知。对广大高中生来说,利用课本阅读教材进行读后续写训练,不仅能够以读促写,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而且能够将教材的教学重点整合、应用、升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英语读后续写水平。

1.巧用续集,构建支架

在人教版英语教材中,部分单元文本采用续集类形式,内容分为前后两篇语篇展开,两篇文本在内容上和逻辑上高度衔接协同,与读后续写原则相一致,因此,教师可巧用续集,培养学生读后续写能力。

必修一第三单元“Journey down the Mekong”分为两部分--Part 1 &Part 2。该文第一部分重点讲述湄公河骑行之前的背景信息和准备过程,是整个故事的开始(beginning)和发展(development)。接着,第二部分重点讲他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是故事的高潮(climax)和结局(ending)。第二部分适合当作续写内容。在必修三第二单元中,语篇“Come and eat here”也分为(1)&(2)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句子“Wang Peng sat in his empty restaurant feeling very frustrated”展开,描写王鹏感到沮丧的原因。第二部分围绕中心句“...but the smile left his face when he saw Yong Hui came in”展开续写部分。故事结局圆满完整,适合读后续写练习。此外,必修三第三单元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分为Act 1, Scene 3和Act 1, Scene 4两部分,前者叙述故事背景和Henry接受两兄弟打赌信封的内容,后者描写餐馆内在看到支票前后态度的大转变。

这些带有续集的文章特别适用于读后续写:文本阅读既能充实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续写的热情,而且有后续的文章作对比,写作可参照性强,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分析比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发展,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例如,在“Come and eat here”第一部分阅读中,笔者设计如下问题支架:

What do you think Wang Peng will provide to win his customers back?

How do you think the story will end?

这两个问题支架是为了让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意图与思路,理清故事发展的逻辑性,为第二部分的续写做好支架铺垫。

2.活用关键词,理清故事脉络

在教材中,无续集的记叙文同样是续写的好素材。这些语篇语言地道,故事完整,结构分明,逻辑清晰,善加利用,是续写的好材料。

在必修二第二单元中,Using language中的语篇“The story of Atlanta”讲述希腊公主Atlanta逃避婚姻而设下规则,年轻小伙Hippomones意图挑战规则迎娶公主。故事没有结局,留有悬念。在本文教学中,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来构思故事结局,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必修二第四单元“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中,故事描写小女孩Daisy骑飞毯目睹藏羚羊、非洲象和热带雨林猴子的不同生活环境,感受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急迫性。其结尾“She had learned so much! And there was always WWF...”,故事以省略号结束,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必修三第一单元Using language语篇“A sad love story”描写乞巧节一对男女朋友之间的误会故事,最后当两人相遇的时候,男主人公已扔掉了打算送给女方的玫瑰花,故事将如何收场?这也是续写的好语篇。选修七第二单元Reading语篇“Satisfaction guaranteed”描写Claire和家用机器人Tony之间的故事,Claire对机器人Tony的态度和情感逐步发展变化:拒绝--尴尬--接受--爱慕--心碎。故事最后对Tony的下场留白,适合学生构思续写。必修四第一单元“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一文介绍了作者受伟大女性林巧稚投身医学事迹的感染,立志效仿她学医。文章的结尾“It was still not too late for me to improve my studies, prepare for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and...”同样留给学生悬念。

针对以上语篇的特点,笔者会在教学进程中给学生提供10个原文中的关键词,要求学生选用5个以上的关键词来续写文章,从而加强学生在读后续写中对于关键词的活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合理构思故事发展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一文中,笔者找出以下10个关键词让学生在续写中加以运用:can’t wait to, specialist; follow,Lin Qiaozhi, further, carry on, I, good work, tired, studies。然后要求学生选用至少5个关键词进行续写。

(二)课外拓展,翻转课堂

读后续写中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续写表现,材料选得好可直接产生良性学习效应(王初明,2013)。教师除了利用教材内容提升学生读后续写能力之外,还应该筛选好的课外材料,拓展写作素材。

1.关注描写,培养语言能力

课外选材要尽量做到内容丰富,情节生动,适合高中生阅读,从而丰富写作经验,提升写作策略,培养语言能力。在读后续写策略中,描写策略至关重要。描写可分为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等,能充分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并将其蕴藏在形象的语言中,使得故事可读性强。

以下笔者以一篇课外读后续写语篇“going home”为例,重点讲解如何运用描写策略提升语言能力。

故事概述:长途车上一位男子沉默不语,但经不住同车的年轻乘客的盘问,他最终聊起了自身故事。他刚从监狱出来,释放前曾写信给妻子:如果她已另有归宿,他也不责怪她;如果她还爱着他,愿意他回去,就在镇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根黄丝带;如果没有黄丝带,他就会随车而去,永远不会去打扰她。汽车快到目的地了...

本文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了男主人公Vingo的紧张焦虑情绪,情绪(emotion)发展变化是本文的特色。因此,在本文的教学设计中,重点关注描写策略来反映人物的情绪变化。教学设计如下:

(1)读懂描写内容 -- Read the lines (plot)

在给定原文阅读中,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When the girl asked Vingo whether he was married or nor, why did he answer that he didn’t know?

Why didn’t Vingo’s wife write to him?

设计分析:这两个问题重点让学生揣测主人公一开始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语句“...his dusty face masking his age”中的“mask”内涵丰富,意指“掩饰,掩盖”,并能推断出主人公过去遭遇困难“Vingo must have experienced something difficult.”;语句“He...frozen into complete silence”和“He sat rooted in his seat.”中的词汇“frozen, rooted”描写他一语不发、一动不动的状态,学生可推断出“紧张”的情绪(Vingo was nervous as he got nearere and nearere to the oak tree.)。

(2)读出描写策略 -- Read the lines (strategy)

通过层层描写分析,对比主人公Vingo和车上年轻乘客:

Vingo was silent, still and nervous.

The young people were talktive, active and happy.

设计分析:Vingo沉默、静止、紧张,而年轻乘客们却是热闹、活跃、快乐,形成鲜明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对比”(comparison and contrast)描写策略,并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运用对比写作策略的意图所在,“对比”可起到较好的对照和烘托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故事可读性强。

(3)读透描写主题 -- Read the lines (theme)

在以上故事情节和语言的基础上,笔者设计问题让学生预测故事发展:

Can you guess the ending?

Will there be a yellow ribbon on the oak tree?

设计分析:本问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是否到位,先启发学生思考“黄丝带”(yellow ribbon)在文中代表什么,从而引出“爱和原谅”(love and forgiveness)的主题,本主题也是学生在续写中需要贯穿的主旨。以下语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主题:

Home is the place where, when you have to go there, they have to take you in.

(4)构思续写描写 --- Writing

在续写部分,首先带着学生分析两句给定的首句:

Paragraph 1:

Now they were 20 miles from Brunswick, and the young people took over window seats on the right side, waiting for the approach of the great oak tree.

Paragraph 2:

Vingo sat there stunned, looking at the oak tree.

设计分析:首先,让学生分析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年轻乘客和Vingo各会有怎样的反应。年轻人翘首一盼“take over, wait for”,Vingo紧张得不敢张望“stop looking”。本段模仿原文,采用对比策略。第二段中,Vingo为什么会震惊“stunned”。进一步提问:“Where shall the story end to make it meaningful? On the bus or at home?”,让学生回归主题。

2.关注情节,发展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18)。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读后续写课外选材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笔者以一篇课外读后续写语篇“ A graduation gift”为例,重点讲解如何运用故事情节,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故事概述:本故事描述一位富家子弟高中毕业之际,渴望父亲送他一辆心仪的运动跑车作为毕业礼物。然后,毕业之际,父亲郑重其事地送他一本圣经,儿子一气之下摔门而出,从此与父亲失去联系。多年后,父亲病逝,他被召回接受遗嘱,此时他悔恨不已......

本文故事的主角是儿子和父亲,围绕这两个角色,设计故事情节,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角色定位,培养分析能力 -- Character analyzing

笔者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并完成以下表格:

We can understand a person through his words and action.

设计分析:首先引导学生寻找故事角色,并根据文本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从文中的“his father could well afford it”推断出父亲是个有钱人;“His father said in loving tone”可知父亲爱子之深;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but remember that what you now have was once among the things you only hoped for.”得出父亲的理智和睿智。关于儿子,文中的句子“For many months he had admired a beautiful sports car...”可看出儿子对车子的喜爱程度;当他得到一本圣经,他都没多看一眼就摔门而出,可以推断儿子的冲动和不理智。

(2)绘制故事图,提升概括能力 -- Making story mountain

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任务角色后,引导学生绘制故事发展图。

设计分析:学生在初步了解故事梗概后,接着进行细读,概括给定原文每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是“背景”(Background),主要内容为:The young man was eager for a sports car from Dad as the graduation gift.;第二段是“发展”(Rising action),主要内容为:The young man got a Bible instead from Dad as the graduation gift and left home angrily.;第三段是“高潮”(Climax),主要内容为:Dad passed away before the son could make peace with him.

以上给定原文的段落大意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思维品质。

(3)续写故事,发展创造性能力 --Writing

完成原文故事阅读提炼后,引导学生续写故事。

设计分析:两段开头句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主题:Life’s gifts are always in disguise.接着分析接下去两段的故事发展--第一段为“回落”(Falling action):The son was sad for his father's death and regretted for not making peace with the father earlier.;第二段为“结局”(Ending):The son found the gift and realized that God’s blessings are not always packaged as we expected.

通过续写及修改,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思维品质。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有效开展读后续写教学,需要巧用课内外优秀教学资源,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从而构建理想的课改新课堂。深挖教材内容, 巧用教材语篇续集,搭建续写支架;活用语篇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拓展课外补充材料, 关注语篇描写策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关注故事情节发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教材“新”,理念滞后,穿新鞋走老路!教材“旧”,理念先行,风雨无阻!因此,针对读后续写,教师要“巧用续写优资源,构建课改新课堂”。

猜你喜欢
语篇课外语言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