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成
(广东省珠海市田家炳中学,广东 珠海 519000)
随着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高中足球教学课堂,要重视因材施教,应该结合足球运动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促使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分析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有效参考。
针对任何学习来说,兴趣都是帮助学生提升积极性的第一要义,在高中体育足球教学过程中更是不例外,只有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习效果。足球是一项对体育场地要求较高的场地,单次参与的运动员人数也相对较多,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参与感不强,自然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弊病和问题,在新背景之下,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场地的足球体育教学的模式。所谓的小场地教学模式,即为切实有效地将操场进行划分,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小的面积上进行体育活动。考虑到高中的场地较为有限,教师可将篮球场、排球场等也进行划分,使其为足球训练而准备。在学生分组上也不必严格依据十一人展开划分,而是让学生练习某个单独机巧。例如,专项练习如何小角度射门、如何布置进攻阵型、如何直塞传球找到契机等,通过这样的单独训练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感,以求在新背景下提升自己的足球训练效果。
在新背景的高中体育教学需求,强调了足球教学中应当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对这一块进行针对性地指导,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契合新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完成训练任务。在足球对抗的竞技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作用,使得足球体能训练与技巧训练有机融合,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个人水平。但与此同时也需要加以注意,足球是非常典型的团队协作的运动项目。因此,即使是在新背景要求下的单人技能训练过程之中,教师也要将其穿插在组合的对抗模式之下,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运动中得到提高,帮助学生百分之百地投入训练的过程之中,以求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足球思维,为后续教学工作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核心能力与素养。例如,在新背景下的足球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竞技性较强的对抗模式,让学生两两组合进行对抗。教师可将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个队伍,模拟真实的足球对抗情境,演练之前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内容,让学生亲手实践射门、带球、过人、防守等,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提升某个小技巧和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并且真正意义上贯彻了“学以致用”的技巧,为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供给了坚实的保障与支持。
伴随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的持续发展,教师还需要在新背景的体育课程中,积极利用好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力量。首先,通过多媒体能够更好表现足球这一运动的激情澎湃,使得学生提升对足球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针对相对较难,学习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力量进行表现,以求更好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脚内侧接球以及脚背内侧射门的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以及技术演示,由于相对较快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马上直接掌握要领。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只能带领学生反复练习该技术动作,很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厌倦心理,不利于教学。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这一技术动作通过慢动作的方式加以呈现,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深入浅出地加以学习和消化理解,针对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反复播放观看,搭配教师讲解是新课程教学下有效的学习技术和方法。
足球基础性训练十分关键,通过基础性训练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提高足球技巧训练教学水平。
在对学生颠球技巧教学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用脚内侧进行颠球,支撑腿膝关节微屈,身体重心移至支撑脚上。当球下落到膝关节高度时,颠球脚屈膝盘腿,脚内侧向上摆脚内翻(脚内侧成水平状态),轻击球的底部,将球向上颠起。这种技巧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掌握运动要领,教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体会练习。
传球是足球比赛对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比赛中传球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比赛的走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接球点、脚力控制和路径的预判,针对跑位、指挥和配合也需要展开相应的训练。其中,技术难度最大也是最为重要一环即为球脚点的控制,将直接程度上决定足球的飞行距离和最终落点,只有掌握好球脚点的控制,才能传出高质量的球。
过人是一项相对技术难度要求较高的动作,教师需要首先甄选一批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再进行有针对性过人技巧训练。过人具体可分为变向过人和变速过人两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水平。
总之,通过进一步教学实践,为了进一步提高足球教学质量,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有效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能力。希望结合实践探索,能够促使高中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