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莉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新场镇中心学校,四川 内江 64245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该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意识淡薄,过分关注学生双基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以身作则,教书育人;要改革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准确解读新课标的德育要求,并根据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学生特点加以实施,阐释好文以载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品德教育,培养出社会有用之才。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将智育德育有机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有效挖掘与整合,发挥其综合效用,突出文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亲情”“爱国主义”“维护正义”“奉献精神”等的优秀文章,是培养学生爱和美思想的好教材。如《金色的鱼钩》就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文章。我还通过群文阅读方式,将多篇课文按不同的德育主题进行横向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精神洗礼和情感升华,内化为自身高尚的品德修养。
(一)注重生字词学习,讲究教学方法。
生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在学生识字造词过程中,教师既能给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增添乐趣,也能促使学生形成爱学习,爱国等情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如学习“打”字时,我说明读音、字形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不能造几个词?”学生举手发言并组了“打骂”“打架”等词语。我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再提问“我们能不能打骂别人,和别人打架呢”,学生们齐声否定。接着我又鼓励学生再组词语,学生们在引导下组出了“打鱼”“打水”“打球”等词语。
(二)抓好课题审读,利用好关键词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师解题,既要说明课题含义,又要加深内容理解,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文中的关键词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如学习《难忘的一刻》时,我针对课题中“难忘”二字展开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台湾同胞那份强烈民族精神和深厚爱国感情的“难忘”。在分析《我的战友邱少云》心理描写时,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知道“我”看到邱少云危险处境时内心的痛苦和矛盾,体现了战友间的关切之情。然后抓住外表描写的重点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来剖析,引导学生想像邱少云的内心活动,从而树立起烈士的光辉形象。
(三)采用情感式朗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领悟到的情感来朗读课文。如朗读《挑山工》,就要表达做什么事情都应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并让学生加以体会,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品格。
(四)注重教材内容解读,提倡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现代化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课堂互动,把德育与课文讲解、情感传递紧密结合,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生动的情境之中,促进师生智慧的碰撞,生成德育渗透点,拓展和提升知识点。
(五)上好作文课,强化德育思想。
作文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德育作用。写作的思路与内容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感受和领悟生活,体会各式各样的情感,教会学生审题、选材和批改作文的方法,发挥作文应有的德育作用。如我在训练“那件事给我的教训”作文时,多数学生只简单描述某个不正当行为(偷东西、打架、骗人等),使作文变得单调而肤浅。我便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不仅仅满足于描述自己曾做过的错事,还要思考为什么它是错的,对别人造成了怎样的伤害与影响,写出自己的改正态度,表达出它的启示和教育,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六)开展好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德育品质。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也能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在课堂外举行多种多样的课外兴趣活动,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掌握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使其文化素养得到升华,道德品质得到良好培养。如人教版三到六年级,就明确编排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开展的主题演讲、征文比赛、诗歌朗诵、主题画展、宣传单、表演、上门宣传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内心充满成就感与获得感,在活动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品德修养。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和发展形式下,教师要用好语文教材,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