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晓曼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臧村中学,河北 保定 071104)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只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等,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组织贴近实际生活的有意义的活动任务,使学生“从做中学”,以活动为载体,学会“用言语做事”,其初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在任务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但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效果常常令人失望,常见到许多精彩纷呈、热热闹闹的课,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却难以得到应有的锤炼,任务活动趋于表演化;且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小组讨论,独立思考的能力削弱,依赖他人的意识增强。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减少一些无效活动,是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应三思的问题。
(一)编制导学案目标:每个导学案都能体现教材的核心价值,充分发挥高效导学作用,按照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原则设计。学案设计要立足学情,贯彻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原则,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
(二)三维学习目标的设计:针对课堂三维学习目标,有明确定位和设计。针对课标要求和当堂内容设计及学生实际,恰当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目标要有准确认识,要善于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好现实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每节课都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并实现。
(三)老师一定要研究课标、吃透教参、深入挖掘教材,包括上网查找资料等,对即将编写的学案做到成竹在胸。同时进行换位思考与研究,站在学生角度进行不同层次问题的设计与引领。一定要体现知识建构能力、认知研究能力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等,杜绝简单化、习题化,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深度和挑战性,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题目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一)采用有效、合理的分组方式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分组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实效的前提。小组建设需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同时要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小组的成员以4—6人较为合适,在每一个小组中,确定一个能有效组织开展活动的人,即小组长。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小组的学习资源相对均衡,同时能较好地发挥优秀学生在组内的作用,对学习困难学生有较大帮助。
(二)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做到全员参与,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内容,把握好讨论时机,组织好讨论的过程。
运用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新途径。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例如阅读题材狭窄、内容陈旧、训练方法单一、呆板等。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选择网上阅读材料时,应大体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拓展性,即从网上选取的材料是对教材内容的扩展、延伸,而不是简单重复。二是时效性,即所选的材料内容要新,有时代感或是关于一些热点问题。三是趣味性,即所选材料要符合学生特点,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四是科学性,即所选材料要真实,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因为网上虚拟的东西数不胜数。五是艺术性,即所选择材料要难易适中,适合学生阅读水平,对一些文章可进行适当改编。
另外,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开始选择的材料难度较低,趣味性强,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并且对于阅读结果不划分等级,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此后,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时调整阅读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及欣赏水平,从而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现在的学生个性差异大,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分层次教学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课堂任务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有利于个性差异的发展。分层次教学要尊重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是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理念。差异发展是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发展基础,因材施教,使学生差异在尊重中得到发展。教学任务的设计要略有高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努力的快乐,从而产生持久学习的热情。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衡量,因此,教师的提问和作业也要分层。我在上课时,故意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这样,降低了错误率,节约了课堂时间,同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体验,关注他们在学习英语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与参与程度等,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要善于捕捉不同层次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满足。这样,才能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以人为本、人人参与的课堂,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