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秋莲
(南宁市马山县周鹿中学,广西 马山 530603)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征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概括,是人们对生命总的认识或看法。高中时期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能够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高中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有意识地在课堂中渗透生命观念教学,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和深化学生的生命观念。
生物学研究包含人在内的广大自然界,其所呈现的内容贴近生活,因此,教学生活化策略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捕捉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生活体验,并且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借助各种不同形式的生活化教学材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互相合作获得学科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现情感体验和自我认可,达到现实生活和学习世界相统一,实现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高中生物也是这样的,从物质到生物,从细胞到生命体,从个体到群体都是从小变大、慢慢累积知识的过程。学生要慢慢累积零散的生物知识,进而建设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系统性地讲解相关知识。教师要把零碎的知识和其他有关知识进行融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系统性,不但让学生学习新知识,也巩固了已学知识,而且思维导图的优点就是将知识点紧密联系到一起。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蛋白质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在学习蛋白质概念时不能理解,也不知道蛋白质指的具体是什么。在生物教材中提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能量的起源之一,教师就能够采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建设较全的知识网络,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概念知识。教师将蛋白质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然后延伸蛋白质的构造、蛋白质对生命体的重要性和有哪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等等,根据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高效地学习蛋白质相关知识,而且在未来学习中,可以根据思维网络便捷地复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教育为改造我们的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教师巧妙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种栏目,如“资料分析”“问题与探讨”“思考与讨论”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用“技能训练”“课后实验设计”等栏目,结合课外实践活动等,抓住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开展可行的实践活动,进行生活化教学,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探究更多行之有效的“生活教育”策略。例如,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节基础知识学习完后,为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信息传递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利用教材“课外实践——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让学生写出具体的实验思路和设计方案。体现问题从社会生活中来,又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新问题,将教学生活化,达到学以致用,践行“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紧张的学业学习中,教师合理安排一些娱乐性的教学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高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别是教学一些微观的生物结构时,由于无法直接肉眼观察,因此学生想象和建模时容易出现偏差,教师可以将这类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利用游戏降低生物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玩”中学,促进生物知识的有效生成,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蛋白质形成过程”一课内容时,教师把学生比作氨基酸,用“手拉手”的游戏活动替代了模型演示。游戏中,一名学生就是一个氨基酸,牵手的两个人就是二肽,脱水缩合可视为两个人拉手时间久了会出汗,由此可以得出肽键数等于脱下的水分子数的结论。以此类推,让学生继续表演三肽、五肽的形成过程,再改变学生的顺序、数目、代表的氨基酸,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蛋白质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的多样性,促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生物学研究了从微观到宏观的生命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本身就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结合生活事例进行生物知识教学,可以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事物,一方面能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他们拓展视野,让其意识到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由此出发,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元素分析生物问题,运用一个简单的生活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索,进而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生物现象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培养,进而达到学生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