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警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8)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国家前途命运。共青团是一个由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青年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助手和后备军,是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按照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共青团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高校共青团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共青团工作最重要的阵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环境不断变化。高校共青团工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努力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现状如下:
作为高校共青团活动的几个最主要的方面,如:团内评优、团内推优、社会实践、西部支教、挑战杯等,多数共青团员只处于基本知道或完全不知的状态。更多的学生希望能够加入到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学生团体中去,而对共青团工作却缺乏热情,这说明目前共青团所提供的服务不能够完全满足在校的青年团员学生的日益增长和变化的需求,这两者之间出现了错位。[1]
当前,高校普遍出现“全民皆团”的现象,使得青年大学生的团员意识淡薄,团员青年的先进性体现不足,团组织的归属感不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化步伐融入高校校园,大学生思想逐步多元化,部分团员忽视自身政治面貌,对团组织的归属感较弱;团的活动形式、内容和口号与当前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存在差距,不能够更好地满足青年团员的需求,从而导致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下降。[2]
例如,部分共青团干部自身政治素养、个人修养、理论水平及领导能力不够高,无法满足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开展的需求,直接造成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质量不高、效果不好。比如,现在高校中共青团干部往往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共青团组织工作中,影响了共青团组织工作的高效开展。再如,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规章制度普遍存在无法严格贯彻的问题,组织活动欠缺或开展不力等。诸如此类。这些问题广泛而长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团组织工作的有效开展。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瞬息万变,思想开放而活跃,个体意识、需求越来越强。诸如团内评先评优、社会实践、支教、挑战杯等传统的共青团组织活动形式早已远远无法满足高校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对高校共青团组织活动在形式及内容方面的新需求。
社会工作是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内的一只重要参与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专业,相对于医学关注在人类生理运作,心理学关注在个人心理现象,社会工作的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解决困难,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2社会工作研究关注的核心论题就是如何为社会成员服务,使社会成员更好地适应其所处社会环境,并进而反向增益于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最终在社会成员对所处社会环境的适应性方面与其所处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方面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社会工作可以对社会成员发挥积极功能。一方面,可以协助社会成员就具体事务进行更合理的资源调配,保障其合理权益,疏解其困境,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可以协助社会成员在情感、行为和认知方面得以改善,提高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参与能力。社会工作还可以对宏观场境发挥正面功能。从经济视角看,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非物质需求,促进就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扩大消费,降低社会发展成本;从政治视角看,可以弥补市场失灵的后果,增加利益诉求方式,促进民众参与;从社会视角看,可以创新治理,协助社会成员恢复人境平衡,推进公平正义;从文化视角看,彰显人文关怀。社会工作的上述功能不但利于提升我国国家软实力,更将对丰富世界文化宝库贡献中国智慧。[3]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社会成员个体的服务活动,其目的是帮助该社会成员个体,尽量帮助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之所需,而非主要或单纯是管理和规范该社会成员个体的行为。因此,高校共青团工作首先要在理念方面进行转变,应把工作重心由对学生青年进行行政化的管理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服务上来,以帮助学生更好适应高校生活并健康成长。这与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高度吻合。同时这也有助于增强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有助于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方案提出:要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高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换言之,只有切实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共青团开展工作的研究主体,切实把为学生提供服务作为共青团开展工作的核心,才能够使得共青团的工作更有意义、更具成效。为此,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应当更多地关注青年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对于青年学生在高校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发现,及时帮助或协助青年学生进行解决。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众多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摇篮,让青年学生在高校生活的这段宝贵成长期内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提升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是高校共青团最重要的本职工作和责任。因此,高校共青团的所有最终工作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应有充足的服务,以确保青年学生在高校的学习有质量、生活有保障,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中来,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简言之,社会个案工作方法要求,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专业服务,该服务对象通过接受社会工作者对其采取的量身定制化服务,实现其对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适良好适应,进而增益于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高校共青团应当善于运用社会个案工作方法,从青年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他们的实际合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从能够使青年学生更好工作学习及成长的角度出发,提高进行相关工作以及开展相关活动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社会个案工作方法,不仅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在理念方面的转变,而且需要高校共青团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寻求相应的创新和突破。例如,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及信息资讯形式,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型交流模式,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已然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要善于利用科技的力量助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例如,通过建立各种微信群,在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学生之间开辟一条快速直达通道,提高组织与个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效率,同时也使个体的需求能够在第一之间以最有效的形式反馈给组织。
社会团体工作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为个体提供正常的社交、娱乐等社会活动机会,矫治个体不恰当的人格、行为与态度,恢复与发展个体的社会功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换言之,通过团体动力过程和团体工作者的协助,使参与团体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并达成团体目标及社区发展,进而促进整体社会繁荣。高校共青团应当善于运用社会团体工作方法,可根据青年学生各自的情况,根据青年学生的爱好、习惯等将青年学生分成若干不同的共青团小组。各个小组可根据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需求,设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及详细任务表。通过开展各自的工作及活动,通过小组与成员个体之间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小组成员的良好成长。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高低决定这社会工作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社会工作能否取得预期良好社会效果。同样,高校共青团干部专业化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成效的大小。如果团干部组织领导能力不足、个人综合素质不过硬,平时又缺乏系统性、有针对性的培训和交流,可想而知,该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必定是问题多多,困难重重,效果不佳。提高高校共青团团干部专业化,至少有两个可行的方向,一是把真正懂得青年学生心理、精神,并善于与青年学生有效沟通交流的突出青年学生选派到团干部岗位上来。《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中指出:改革团中央机关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把团的岗位作为各领域、各行业优秀年轻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培养群众工作作风、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坚持德才兼备、五湖四海,突出“知青少年、懂青少年、爱青少年”,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建设专职、挂职、兼职干部相结合,符合群团组织特点、充满生机活力的团中央机关干部队伍。二是对高校共青团团干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培训,使他们与高校青年学生沟通、组织、领导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