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北票市委党校,辽宁 北票 12210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2018年下发的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我市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北票市现有马友营和凉水河两个少数民族乡,共有15个村、136个村民组,少数民族人口35431人。近年来,我市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民族同胞团结友爱,民族团结事业不断发展,但与其他少数民族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站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如何做好民族“特色”文章,促进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发展就成了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乡村兴,首先是产业兴。要充分挖掘我市少数民族村资源、生态及区位等优势,找准切入点,大力培育主导产业。马友营蒙古族乡显著特点是土地多,矿产资源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特殊的地理位置、土壤条件和当地种植历史决定了该乡应大力发展以辣椒为主的主导产业,积极推广辣椒新品种栽植,扩大新品种栽植面积,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着重规范以辣椒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商贸园区,形成以辣椒产品销售为主的农产品集散和中转园区,从而切实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全面发展。
特色乡村要做足“特”字文章。针对民族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应组建蒙古族文化研究协会,进一步研究发掘、收集、整理民族文化艺术图标和民族特色建筑符号,为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及维修装饰提供科学依据与文化艺术素材元素,指导民族特色村建设和特色历史人文故居的改造修复工作,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要依托民族特色发展休闲旅游业,尤其是民间民俗文化,它可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因此政府要把少数特色乡村建设融入到全市大旅游规划这块盘子中来。一要因地制宜保护开发古村落。各民族村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借助高铁开通的有利时机,形成拥有自己特色的品牌旅游产品,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凉水河乡周家沟村沙卜台沟老村的建筑风格主要以石头、石板为主,具有石头古村落的建筑特色。应充分发挥沙卜台沟处于成熟旅游景区附近的优势,坚持古村落小规模特色开发与大区域联合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积极与白石旅游、高速出口的湿地公园、天鹅湖景观联合开发,利用古村吸引游客,利用完善的设施服务游客,利用优质生态资源让游客真正接触到古村落、藤蔓、石板路、溪水、丛林,更好地感受原生态的老村,从而带动乡村全域旅游发展。二要打造民俗特色风情游。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努力挖掘蒙古族浓郁的民族习俗。我市蒙古族乡目前依然保留着蒙古族拜年、婚俗、饮食等传统文化习俗,特别是蒙古族过年的风俗依然延续,在居住方面老式海青房还依稀可见,从各个方面体现着北方蒙古族的特点。建议民族乡要依托这些民俗特色,蒙族风情,生态农业,结合北票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建设包装项目,并把项目经营纳入全乡规划之中。如星级农家乐“如意山庄”现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应支持其做强做大,通过举办烤全羊、品粘豆包、住蒙古包等特色活动,打造民俗特色风情游,让游客感受到独具魅力的蒙古族文化,吸引外地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
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民族集聚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打造宜居乡村、旅游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水泥路组组屯屯通,通讯网络全覆盖。要切实保留少数民族特色,修缮保存古物古迹,结合蒙古族特色,在村民墙体绘制民俗图片、宣传标语等,达到少数民族民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乡村美化方面,在主干道两旁栽植风景树、安置路灯,使乡村公路真正意义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在乡村环境卫生方面,通过采取安放垃圾箱、设立保洁员、组织志愿者活动等方式,逐步达到常态化,夯实优美乡村发展基础。
少数民族乡村发展说到底需要资金支撑。无论是帮扶贫困户,还是开展扶贫脱困系列工作,均需要资金支持与投入。当下要紧抓乡村振兴的重要机遇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市财政实际,改革原有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对民族乡村的差别化支持政策,出台《关于支持民族乡村经济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对民族乡的若干政策和财政支持。差别化的政策必将助推和加快民族乡脱贫步伐。
少数民族特色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帮扶合力。要把特色乡村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创建活动、与民族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与民族旅游经济开发等结合起来,以特色村建设为平台,以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项目为载体,统筹安排,积极推进。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民族经济建设,变主导为引导,变“独角戏”为“大合唱”,聚集社会人力、物力、财力共同建设,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建设特色村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建设。
我市民族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良好基础。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以“政策洼地效应”吸引具备实力的外地客商来我市民族特色乡村投资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