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析

2020-12-07 20:50:16翟倩倩
魅力中国 2020年13期
关键词:空巢子女养老

翟倩倩

(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农村中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与子女同吃同住的老年人。它可以分为单身老人和独居老人,前者是指单独一个人生活、居住的60岁以上的老人,后者是指两个老人单立户名、单独生活,家中仅有2人(1男1女,均60周岁以上)的情形。

根据《2018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指出,2018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农村空巢老人是农村老年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家庭、空巢老人的数量日益增加,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不仅关系到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而且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

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基本上都是在本省或外省打工,这些外出打工者为了能够养家、养父母、养孩子、不得不背井离乡,把父母丢在家里,但同时他们回家的次数是少之又少,即使回来也是来去匆匆,停留不了几日。他们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状况太差,负担不起高昂的车费,能省一点是一点。因此,这些外出打工者作为子女,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不了父母应有的照顾和帮助。

首先,空巢老人的劳动负担比较沉重,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将承包土地交给父母来耕种,父母的劳动量大为增加。另外,部分空巢老人还要照顾未成年的孙辈生活,劳动量也会增加,如果孙辈的日常花费也要老人来负担,则劳动负担会进一步加重。其次,大多数的农村空巢老人都面临着疾病困扰,特别是在生病时,老人们害怕花费,前期往往不愿意去诊治,病情严重才会去村卫生室简单治疗,“小病拖、大病熬”仍是普遍现象。并且,由于农村医疗资源有限,对于病情较重而又行动不便,难以到乡镇和县级医疗机构就诊的老人来说,就医更是一个大问题。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最后,由于空巢老人与子女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即使子女在春节等节假日回家,但他们在家呆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父母与子女的交流也不如从前频繁,他们之间的精神沟通比较欠缺。同时由于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又缺乏像城市老年人自发组织的各种健身娱乐活动,空巢老人基本上是只能通过与左邻右舍的老人聊天或者看电视来打发时间。长久这样,他们就会觉得更加的孤单,心里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不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下,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较之于一般家庭的老人,有着更多具体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收入低,负担重

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供给状况是决定其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是老年人得以安度晚年的基础。在城市,老年人在其年老退休后有退休金或养老保障金的支持,虽然形式单一,但来源稳定且收入不菲;而对于农村来说,空巢家庭老人的经济来源不稳定,收入较低,负担大,生活状况不乐观。

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子女及亲属的供给、老人个人劳动所得等。只要他们还有劳动能力,就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来养活自己。虽然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外出务工的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却往往很有限,有的甚至还要求父母给予支持。在很多农村地区,子女上学、求职、结婚、买房等都依然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这对于本不富裕的农村父母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的经济负担还体现在孙辈的日常生活开销上。因为子女要外出打工养家,老人则扛起照顾孙辈的责任,然而日常生活花费的负担也自然落到了老人肩上,这就造成目前普遍的年轻一代“啃老”现象。长此以往,老人在经济方面会变得捉襟见肘,自己的最低生活水平也难得到保证。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城乡二元体制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农村空巢老人在养老群体中属于弱势群体,绝大部分“空巢”老人仍处于一种“自我养老”的状态,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主要是以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为主的,还难以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要,其养老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资金来源单一、科学管理缺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作为广大农村老人很大一部分的空巢老人在经济供给、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权益保障方面的状况更令人担忧。相较于城市,当前农村的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较差、医疗设备简陋,无法提供较好的医疗服务环境和医疗保障,因此,比较规范的、能够有效付之于实践的、符合农村现实情况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国内养老服务机构不健全

在我国农村中可供老人养老的社会资源非常少,但在仅有的这些养老服务机构中,他们绝大多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通常是由旧的建筑改造而成,硬件条件比较差,床位拥挤。另外,多数养老机构养老职能尚不完善,没有正规的检验和医疗设备,不具备必要的医疗条件,并且多数养老机构集中在城市且入住价格不菲。而在专业化管理方面,由于我国养老服务行业起步较晚,一些养老机构的管理服务经验还不丰富,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从业人员。加上部分养老院观念陈旧,以为养老就是让老人吃饱、穿暖,这种陈旧的观念抑制了养老院的发展进程。在管理上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使老人不能找到家的感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其发展。

(四)“空巢老人”养老观念滞后

一部分老人不愿意离开久居的农村生活,觉得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双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存在差异,因此选择回农村居住。这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问题并不突出,但存在无人照料的生活困境。另外,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观念在一部分空巢老人的思维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自己老了应该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如果住进养老院就象征着自己被家人遗弃了,就会遭到邻里的耻笑。因此,即使他们独守空房,也不愿意住进养老院。加上一部分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认识也不足,在他们看来,入住养老院也应是国有老人院,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认识还停留在收费高,服务质量差的阶段。因此,一部分老人的养老观念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严峻性。

三、解决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政府责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要坚持农村农业农村有限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空巢老人在亿万农村老人中属弱势群体,要解决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首先要保障农村整体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

1.鼓励和提高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创业积极性,提高空巢老人幸福指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产业,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形成“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当地就业,为返乡人员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让返乡就业、创业人员能够安心支援家乡发展,同时也能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陪伴和照顾。农民工返乡不仅能为乡村发展做贡献,更重要的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村空巢老人的过程幸福感。②

2.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空巢老人生活水平。政府必须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程序,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到真正方便予民。同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构建出一种多层次、多方式的医养结合技术服务体系,并通过一定程度的社会福利供给多元化方式给予相应的社会资源供给保障”。③

(二)发挥社会力量,加强养老院等设施建设

首先,要鼓励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发展有偿家庭服务,扩大养老院的容量,提高服务质量,接收更多的老年人入住,解决空巢老人无人管理,无人赡养的问题。目前许多经济发达的农村已经出现了私人开办的养老院,这些私人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的出现说明,农村存在着对家政服务的巨大需求。由于许多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的传统观念非常强烈,他们不肯离开自己的生活圈子,因此由当地的机构或个人代替子女提供养老服务,由外出务工子女提供经济补偿是一种双赢的解决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加老年人社会支持的选择范围,从而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保障。

其次,在社区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老人走出家门和其他老人一起参与活动,设置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消除孤独寂寞感,锻炼体魄。另外还可以建立老人互助系统,鼓励老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建立一些统一的老年人求助热线,积极帮助老年人解决困难。在老年人的健康方面,可以由社区带领,组织医院定期进行义诊活动,帮助老人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隐患,保证老人健康的生活。

(三)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培养家庭责任感

由于空巢老人大部分正处于机体功能逐步退化衰老中,加上孩子离家后会深感失落,所以极易走入孤独落寞的心理误区。因此,要重视家庭赡养,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一方面强调家庭子女尽到赡养的义务,要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精神生活的丰富。家庭成员要加强个人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其次要通过外界的促使,如完善相关法制建设,严格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制度层面规范人们的敬老行为,加强舆论监督的作用,从而减少不负责任行为的发生。

(四)改变空巢老人观念,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首先,空巢老人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既要面对现实,又要有不服老的心理,对未来要充满期待,要积极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中老年文化活动,走向社会广交朋友,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帮助。其次,要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支持、民间投资等多方合力,为一些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空巢老人提供适宜的就业岗位,让老年人发挥余热,提高生活幸福感。

注释:

①曲延春,阎晓涵,晚年何以幸福: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其治理[J].理论探讨,2019,2.

猜你喜欢
空巢子女养老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4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7:46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杂文选刊(2018年11期)2018-11-06 03:39:48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养老之要在于“安”
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