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策略

2020-12-07 20:50:16余明惠
魅力中国 2020年13期
关键词:管理所文物保护文物

余明惠

(施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云南 保山 678200)

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形式下,如何开展基层文物保护、如何推进现代化管理,是每一位文物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以施甸县文物工作的现状为例,思考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的途径和措施,提出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文保意识;倡导社会参与,拓展经费来源;推进文化教育,扩大宣传推广;坚持“打防并举”,加强遗址保护。

一、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乏

基层文物管理所多数人员专业不对口,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业务素质存在差异,文博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工作人员缺乏相关文物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深造,业务素质很难提高。加上受经费和人员编制的制约,有一定文博知识的人才调不进来,而一些专业人才也不愿意到基层文物部门工作。

(二)群众保护意识淡薄

为强化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基层文管所每年都要进行三次文物普法宣传(元宵节、5.18、世界文化遗产日)。但这些活动往往只能起一时的效果,特别是建筑施工单位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极低,甚至不听劝阻野蛮施工。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

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任务繁多,所有工作都要面面俱到,按计划保质量完成,人员就显得紧张,还有很多其他客观因素影响工作的开展。以施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为例,承担着施甸县境内的文物普查工作、资料整理完善、文物保护法规的执行、田野文物的调查与安全保护、配合开展地下文物的勘探发掘、建设工程中文物遗址的选址调查和抢救性发掘、馆(库)藏文物的安全保卫等一系列工作。

二、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策略

(一)强化文保意识,加强学习交流

首先,必须提高对文物工作的认识水平。要从领导干部开始,带头学习,从而提高全体工作者的文物保护水平。就施甸县文物管理所而言,应积极开展“基层文物保护”学习与讨论研究,对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实践检验,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其次,加强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提高文物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强化守土有责意识,强化《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宣传和贯彻,以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最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工作的认识,是搞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例如施甸县文管所将文物宣传与群众互动联系起来,设立文物保护咨询电话、信箱,群众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增加了文物普法知识竞答的形式,以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知识。活动开展效果很好,可以继续完善和发展。

(二)拓展经费来源,培养专业人才

文物工作者要秉持新思想、树立新观念,将文物保护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及社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在矛盾中找到共同点,使之能互相促进,和谐发展。面对经费不足的状况,要合理规划资金,成立专款资金规划领导小组,做到专款专用。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召庙、庙塔,要合理利用群众力量,统筹规划,严格按照要求维修文物保护单位。要激发群众热心捐款捐物的积极性,给予捐款捐物者必要的报酬和社会荣誉;要建立文物保护基金,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捐款,特别要鼓励各界名人、富人加入捐款行列,带动有能力的群众积极捐款。请人才,不如多渠道培养人才。人员结构专业不对口,可因材施教,采取“老带新”、专业指导非专业等办法,尽快熟悉业务。定期开展文物专业学习、培训,可采取定向委培,异地交流等形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推进文化教育,扩大宣传推广

各个公共文化机构,应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知识传播活动。借助各大中小型节庆活动,以及“国庆节”“5.18博物馆日”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日”等节日平台,与各个学校、社区联合组织“我和我的祖国”“博物馆印象”等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这类活动加强群众的文物历史责任感,从而形成基层文物保护的全社会共识。为宣传展示基层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今年施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电视台制作了文物保护专题宣传片,在电视台播放。为普及文物保护知识,还可编撰、出版地方文物志,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文物。

(四)坚持“打防并举”,加强遗址保护

近年来,有部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图谋不轨,古墓葬盗掘现象屡有发生;基层农民群众对这些文物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建设施工单位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施工中容易出现破坏文物遗迹的现象。而这些遗址分布远散,保护难度较大。针对这些问题,文物保护工作者要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文物普法宣传。除了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雇用专职保护员之外还可设基层田野文物保护调查小组,同时拨专款用于田野文物保护工作,建立文物保护员通信网络,提高文物保护员的待遇,让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形成群防群治网络。

(五)改革管理机制,激活发展动力

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把文物工作的社会公益性放在首位,并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探寻新方法、新途径。要依托现有资源建立文物学习、交流、互鉴的管理新模式,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开展部分馆藏文物的定期交流。可鼓励私人收藏家将有价值的文物进行展览,增强文物展览新鲜感,吸引更多观众注意,同时让社会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管理所文物保护文物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伦台公路隧道管理所设置方案探究
文物的栖息之地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关于做好房地产管理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创新初探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中国博物馆(2019年1期)2019-12-09 08:42:02
文物的逝去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