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峻谷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引言:现阶段,应用程序等信息产品得到了普及性应用,促使功能性动画形成相对完善的应用语境,使用范围也实现进一步拓展。为了更好的吸引受众,信息产品的设计更加强调对自然化与本位化设计思想的凸显,而功能性动画作为相对直接且极为有效的信息交互设计方法,有着极高的探究与应用价值。
功能性动画是一种嵌入UI设计中微妙的动画,有着明确、合理的目标,其能减少认知负荷、防止页面转换视盲。同时,可以在在空间上营造更好的印象[1]。在当前的信息产品设计中,普遍遵循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即用户的焦点在哪里就将哪里直观展示。而功能性动画的交互设计就能够达到上述目标。对于信息产品中的功能性动画来说,其发挥出的主要功能有:为用户操作提供视觉反馈;指示当前状态;提示用户操作;导航栏的过渡等。
利用触感操作移动终端,促使自身元素变形为挤压与拉伸,是功能性动画设计的重要原理,也是达到交互行为产生结果的必要手段。对于挤压与拉伸来说,该动作主要通过两个过程实现,具体有:在轻扫屏幕操作下,屏幕内产生的变化相当于对外界中某物体施以外力,使得该物体受到挤压得以缩紧,或是受到拉伸后得以舒展。例如,在邮件中,页面刷新、邮件获取等操作的实现就应用了挤压与拉伸的功能性动画设计原理。
事实上,所有的动作发生前均存在一个预备性动作,承担着为后续动作发生提供良好铺垫的作用。这样的预备性动作在动画中即为预期,在设计中,需要明确受众对后续动作的期待。对于功能性动画而言,只有实现动作与预备性动作的共同设计与展示,才能保证展示出的效果与实际更为贴近,赋予功能性动画以丰富的生命力。在设计预期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呈现出的效果能够提示受众即将发生的动作,确保受众对操作产生心理预知,提升整个动作呈现的真实性、流畅性。例如,在拍照时,光圈打开的动画为预备性动作,向受众发出“即将进入实体取景(照相)状态”的提示。
对于舞台展现来说,其设计原理的重点为将艺术家与受众放置于同一视角下审视,平衡实际与吸引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既包含真实性又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设计方法。对于信息产品来说,操作界面可以视为荧幕,新手用户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而通过引入功能性动画,能够向用户发出操作提示,帮助新手用户迅速、准确的掌握整个界面的操作方法[2]。此时,丰富了户操作体验,确保用户更加快速的了解使用,达到熟练掌握沉浸式或导向式界面操作方法的效果。例如,在Quick Office中,利用功能性动画的引入,向用户提示了当前的所处位置、编辑文件的状态等,确保用户可以对文件展开更为直观的操作。
就当前的信息产品来看,移动娱乐游戏设计中对连贯动作与关键动作设计方法的应用更加常见。此时,存在于数字娱乐程序中的多数功能性动画均可以使用关键动作完成画面填充,并对非常规的复杂动作落实完整描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达到较好的动态表现效果,还能够降低实际工作量,最大程度提升程序的开发速度。例如,在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中,角色的点头、射击等动作均设定为关键动作进行完整绘制。而在游戏“水果忍者”中,则使用了连贯动作的设计方法展示出水果撕裂的效果。
依托慢入和慢出,能够完成某角色在一次空间运动中固有惯性的描绘。在信息产品的功能性动画设计中,利用在物体运动起始与结束中加入大量的中间画、并在运动中加入少量的中间画,能够达到对该物体运动轨迹的真实化呈现,为受众提供更加具体、形象、真实的使用体验。例如,在用户打开应用程序中的功能性动画、或是在移动终端中进行列表浏览时,通过加入慢入和慢出的设计方法,可以达到提升信息之间过渡流畅性与自然性的效果。
次要动作主要辅助主体动作的呈现,推动表现效果的提升。在功能性动画的设计中,依托次要动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信息之间的切换、传递流畅性。例如,在Clear程序中,用户在进行删除已完成事件的操作中,只要对其进行右划即可弹出对号提示,点击后代表该事件已完成。
在设计信息产品中的功能性动画时,需要设计人员重点考量不同速率下信息的表达,经过反复测试确定不同帧数条件下动画的持续效果,最终形成准确的设计形式,实现时间的完美控制。
总结:综上所述,在信息产品中,功能性动画发挥着极高的作用,应用交互设计原理展开功能性动画设计的完善性设计极为重要。在交互设计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完成挤压与拉伸、预期性动作、舞台展现、连贯动作和关键动作、慢入和慢出、次要动作、时间控制的设计,提升了功能性动画的展示效果,保证了其功能性的更好发挥,增强了信息产品使用的流畅性与自然性,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的应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