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2020-12-07 20:50:16田香
魅力中国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传统农村建设

田香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一、乡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乡村振兴给农村各方面发展带来了新机会,整个农村风貌也有很大改善,但在乡村快速发展的同时,乡村文化发展也出现了新问题,具体如下:

(一)轻视传统文化作用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但在这改变的同时,农村人的社会价值观际交往关系,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现在很多农村人的人际关系开始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利”来决定人际关系的好坏,判断关系的远近亲疏。这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利益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也缺失了,这也与之前的农村地方以人情伦理规范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庄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一切向钱看,人情冷漠,又加上缺乏道德的约束,村民的原有生活方式和认知思维的发生很大的改变,进而对会减弱对农村的归属感,这样一来就很少有人会产生文化自觉,即使很多农村打着文化的旗帜说要文化建设,但很多都是图有形式,没有内核,这也不会对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更不会促进乡村文化建设。

(二)常驻乡村人口锐减

在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差距拉大,很多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农村的青壮年会选择进入城市,进城务工可以提高年青人的经济待遇。有很多人把孩子带入城市,在城里就读,这样就会使得农村常驻人口更少,目前很多偏远农村都是人口空心化,只留下一些年迈的老人,儿童大多数也只是在寒暑假回农村,因此乡村文化建设的重任落在常驻乡村的老年人身上,但是老人年的体力以及他们的精力都不能很好的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乡村里现存的很多传统技艺都无法传承,手艺人年迈后也相继离世,乡村的空心化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三)当前对乡村文化资源过度开发

在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现在很多乡村也开始着手文化建设,有一些乡村有成效,出现很多历史名村名镇,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起着积极作用,但更多地是盲目开发,对文化建设的内核进行扭曲,如近几年在乡村出现比较多的农家乐和民宿,很多城里人越来越追求有机生活,更向往乡村,也带动了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这样也造成了很多民房大拆大建,肆意迎合消费,也使得农田被大量占用,生态文明失衡,这样对乡村文化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农村人丧失历史文化内涵,也失去了乡村文化中最本真的特色,当然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不利的,也无法实现乡村文化建设。

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举措

从上述问题中发现,当前我们乡村文化建设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乡村文化建设也只是口号,不能落到实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应发挥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乡村文化建设。

(一)为乡村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教育乃国之根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当然乡村建设的文化振兴也离不开教育。让教育促进文化建设,为乡村文化建设指明方向。中小学可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尤其是将传统工艺、饮食、习俗和传统服饰等知识融入课堂,让学生从小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希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担最终还是由他们来承担,我们可以通过以传统文化进课堂为主的形式,辅之以丰富校园文化,增设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标语和建筑,将传统礼仪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比如适时举行开学礼和毕业礼,也可以在上课时安排适当的礼仪,传承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当然也可以带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去参观乡村里的宗庙祠堂感受血缘亲情的魅力。进而改善当前乡村社会中以利为主的文化氛围。因此,可以有效的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为乡村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

(二)加强乡村振兴的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地方的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农村的人口结构呈现空心化,大多数是一些儿童和老人。这样造成文化传播的主体是儿童和老人,老人因为年纪较大,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重任落在青壮年和儿童身上,但青壮年更多的为生活奔波,往返于城乡之间,有些即使留在农村,更多精力用于养家糊口,这样一来,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任落在儿童身上,在中小学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让乡村儿童能够直接、全面和客观的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从娃娃抓起,把他们的传统文化基础抓牢抓稳,让他们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让这种思想在他们的意识里生根发芽。进而让他们影响周围的其他人,夯实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队伍,改变当前农村社会中存在的一切事情向利看的格局,增强村民的生态文化的意识,加强宣传力度,宣扬发展与保护应该同时进行,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就是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原生态乡村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化道路。这样才能唱响文化建设的主旋律,确保乡村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来。

猜你喜欢
传统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