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
(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大唐初级中学,浙江 诸暨 311801)
自迈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工作中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翻转课堂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高,推动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首先是由萨尔曼·可汉进行了阐述,其主要表现出来的特征为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时间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时间,二者顺序发生了翻转。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正常的课堂上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并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但在课外的时间却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提到翻转课堂,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课前针对教学的新内容制定出教学材料,学生在正式的课程开始之前,能够根据这些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对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由此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1]。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核心,主要可以理解为先学后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辅导者,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根据自身的学习状态对知识进行汲取。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是教师大多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工作,使得教学内容只能够涵盖中层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点的讲解方式以及教学进度依照全班的平均接受能力为参照进行制定。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讲解视频进行重复、暂停和播放,进而能够对知识进行完整地掌握。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将自主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解答,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促使学生更好的进步。
为了较大程度上促使翻转课堂在初中科学教学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应用,教师应当对初中教材进行深入的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的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以此来促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调整自身的学习进度。教师在基于确定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学习视频,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习视频进行优化,视频内容简单明了,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在课前能够通过学习视频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学习,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掌握。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学习视频的制作时间大多为20分钟,其中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括与梳理,避免因为视频时间过长、内容过于细致,使得学生对视频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情况的发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2]。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使得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明确方向,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个自己的考量,从而促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并能够促使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使得教师成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辅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正式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教学活动,针对某一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科学素养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科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当教师对某一科学现象进行讲述时,学生要善于思考,利用自身已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了解,并尝试自己解答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促使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的提高。
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教师可以借助学习视频这一学习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以小组分组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小组,以此来推动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学习并互相解惑,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分组构建学习小组,其中需要重要注意的一点为,教师要充分地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对学生在观看学习视频后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解,将提出具有加强相似性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能够有效促使学生讨论参与性的提高。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促进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效率,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3]。
结束语: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初中科学教学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进而推动初中科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