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杰
(辽宁省本溪市第二十六中学,辽宁 本溪 117000)
相较数学、英语,作为学生们的母语学科的语文,理应更容易被学生们掌握。然而事实上,由于语文这门科目所需学习的内容太多,既包括汉字的语法、拼音、字形,又包括对各种小说、诗词、文言文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的学习,导致在现在的初中教学中,语文学习已经成了令学生们苦恼的对象,变成了尖子生们用来拉开差距的学科。对于这样的情况,我认为以阅读为切口来帮助学生们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培根就曾说“阅读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众所周知,每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都经过时间长河的检验,运用所讲述的故事,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读者,给读者生活的方向和情趣,从而得到社会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对于初中生来说,有效的阅读能指引他们生活的方向,能使他们的思想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真挚,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更加坚韧,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习总书记曾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初中生正处在发展阶段,也正是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学习之余多读经典、学经典,包括孔孟老庄,史书游记、唐诗宋词、散文八大家等;也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外国经典,如,雨果的《悲残世界》、莎士比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等,让学生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从不同层面提高综合素养,树立高尚的道德品格,扩大格局,培养自信,从而能够克服困难,勇于向前。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本能的兴趣和能力,包括人类与自然交流的兴趣与能力。其实,我们知道自然界是一部百科全书,只有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对大自然充满敬意,并尝试着阅读它、了解它,大自然才会用它的语言告诉我们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大自然,让他们在节假日放下手机,放下课本,走进大自然,去名胜古迹中寻找历史的足迹,在行走中读遍山川河流、四季变化,在静默中聆听鸟鸣花语,听风听雨,读植物的万千姿态,了解动物的性格特点,感受清新的空气掠过皮肤的感觉等等。如果教师能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给学
生灌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意识,学生也会有意识地给自己安排一次次行走,在大自然中领略奥秘,感受魅力,从而爱上生活,爱上自然,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各具特色的人文情怀,既丰富思想,又增长见识,既有见识又有知识,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现代生活中学生少不了要接触一些影视和音乐,但是如何让学生真正靠近这些影视、音乐,教学生学会阅读它们,走进它们的世界,了解它们的内涵呢?切记让学生不要为了打发时间或者为了看而看,为了听而听,而要仔细、用心地去阅读、感受。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阅读这些文艺作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教学生欣赏影视作品和音乐作品的方法,让他们看有所获,听有所获。比如,《火烧圆明园》《雅片战争》《开国大典》等,这些经典的影视作品,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对白,对学生心灵都是一种升华,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审美能力都是一种极大的提升。当然,一些经典的、经久不衰的音乐,也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观,比如,《高山流水》《广陵散》《十面埋伏》《二泉映月》《命运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第六交响曲》等等。这都有利于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气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坚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非常有利。
语文阅读教学除了包含课内阅读内容还包含一定的课外教学内容,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也是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策略,比如在进行《观沧海》一文的学习时,首先要了解其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他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这一片段出自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除了《观沧海》之外,《杨修之死》《赤壁之战》等均与《三国演义》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此类文章激励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而且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时下提倡全民阅读的大趋势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让学生明白自己要读什么,真的比阅读本身更重要。只有学生知道了自己的阅读目标和范围,才能在生活中、学习中有意识地去选,去安排时间,给阅读一定的空间、时间,让阅读陪伴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