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晶
(河北省涞源县南马庄乡中心小学,河北 保定 074300)
(一)一二年级学生喜欢画画,喜欢做手工,但表现作品的方式单一,比如《泡泡乐》这一课,可以用画、印、撕贴等方式来表现泡泡,可大多数学生却只采用画的形式,更别说去创造除这三种方式外的其他形式了。孩子的天性应该是喜欢新奇、好玩的东西,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图方便、图简单,思维僵固呢?
(二)低年级学生创作命题画时,不管主题如何,画面中总少不了太阳、云朵、树木、房子、花草。像《顶天立地》《快乐的舞蹈》《杂技高手》这类以人物为主体的课,不少学生把主体人物一画,就开始添云、草和树,而少有人添画的背景是生活场景。而且人物形象和其他形象存在雷同化,人物形象大都是大大的卡通眼睛,嘴巴一条线或一个半圆,而太阳就是圆形加几条斜线的光芒,为什么会这样?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现在的孩子受漫画的影响太大,平时也喜欢临摹漫画,以致作品严重模式化,无个性特点。二就是早期家庭美术启蒙教育的内容单一,不少家长甚至直接买本简笔画的书,让孩子去照着画,孩子画得像就觉得画得好,画得不像就觉得孩子不会画画。正是成人的这些评价模式定势了儿童的形象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缺乏对具体的事物形象的认识和掌握能力,因此,表现出来的形象都是概念化的形象。
(三)想象力缺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想象力蓬勃发展的时期,成人要尽力去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尤其美术课堂上,只有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联想力,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事实是,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即便是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的想象力也较为匮乏,像《剪刀添画》这一课,虽不乏优秀的作品,但更多的是模仿教师范画和书上优秀学生作品的作业。这种现象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苦恼了很久,也想了很多办法去引导、开发那部分学生的想象力,但收效甚微,因为这部分人从思想上就拒绝创新,只想简单的完成任务。可见,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要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只有当他们具有了创造性思维,才会从行动上去创新,作品质量才能得到改善。
(四)学生作画时不大胆,用笔谨慎。根据多年来对众多一二级学生的观察可知,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接受的美术教育及0至3岁阶段在家庭里所受到的美术启蒙有关。一个从来没有被禁锢过想象的思维,没有被刻意教授过太阳、云朵、人物该怎么画的学龄前孩子,他的画面是随意、大胆、充满童趣的,虽然在某些大人的眼里不知道画了什么,但这样的画才是孩子的作品,才是大师毕加索穷其一生想要模仿、达到的境界。可我们的孩子,大多的时候被成人的评价模式所牵引,走向了成人眼中希望成为的样子,如能把某个人、动物或植物画得很像,颜色涂得很均匀等。在这样的环境及教育下,孩子作画时自然就谨慎小心,因为担心画得不像,担心被笑话。但纵观整个美术发展史就不难发现,美术创作历来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的过程,如果儿童时期就被遏制了创新的意识,那成年后即便绘画技巧再高超,创造力也会比较薄弱。
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创造性与心理发展》中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的技巧创作作品的能力,而不必用他人规定的模式或方法。”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从中可看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的一些观念,更新陈旧的教学方式,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空间和个性创造能力。